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國風雲:敵人、朋友?(4)
2015/01/10 21:10:16瀏覽315|回應0|推薦8
三國風雲:敵人、朋友?(4)

在待人接物方面,杜預恭敬有禮,內心正直不隱藏,誨人不倦,處事敏銳,老成練達,好學好問,言語謹慎。每次有大事發生,他一定身先士卒。

杜預生平最喜歡讀左丘明的《春秋左傳》,不管是坐是臥,手上總是有一本,甚至每次出入都會派人在馬前拿著《左傳》。他對《左傳》的喜好成癖,所以當時的人乾脆叫他是『左傳癖』。後來他把長期研讀《左傳》所做的註解,結集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

除了擁有軍事天賦、對文史有特殊的見解外,杜預對律法、科技和政治也很有研究。

在律法方面,他認為律法是用來評斷是非,不是窮理盡性的工具,所以文字要簡潔,內容要淺易,條文要公正,名分要有條理。律法的頒佈要學習古人,把條文刻在鐘鼎、鑄在金石上面,公開給民眾去讀,才能讓老百姓遠離異端迷信,使奸淫巧詐的事絕跡。

在科技方面,杜預看到當時使用的曆法不準,建議當朝改用二元乾度曆,使曆法的準確度大幅提高。

他看到孟津渡船很危險,常常發生翻覆的悲劇,於是建議應該在河上建大橋。批評者認為此處附近曾是商周時代的國都,歷代聖賢沒有這樣做過,因此不應該建橋。

杜預向這些批評者說:「古人主張『造舟為梁』,是因為造船架橋可以便民,所以建橋是應該的。」批評者被他反駮的無話可說。

在他的設計和監工之下,大橋終於建成了。落成之日,晉王率領文武百官來參加通橋典禮,他舉杯向杜預祝賀說:「若不是你,這座橋是建不起來的!」杜預回答說:「若非陛下的賢明和批准,臣子也無法施展這樣的小技術呀!」

在政治方面,杜預認為要追隨古人敬畏上帝和順服自然法則,內心要謙虛真誠,信實順服,才能通達宇宙使天父上帝感動,進而得著天下之至理。百官分職、爵祿分類要分明,弘揚「理、教、禮、政、刑、事」六典,作為考察審核之用。選用明哲的人才,進用忠貞之士,使名聲和功績能夠互相吻合。徵求建議,廣納意見,學習唐堯的舊制,重新設計周朝的禮器工具,政令條文去繁就簡,使簡化的條文易於理解、遵循。宣揚萬物的道理,明白如何與上帝交通,使真理完全存乎人心。

杜預創立官員的考核制度,一年評估一次,六年做總結。六年考績都優等,給予升級;六年考績都劣等,罷免其官;優等多餘劣等,繼續任用原職;劣等多於優等,則遷降官級。

在農業政策和商業交易方面,杜預也有不少的建樹,例如他設立田賦、建設邊防、興建倉儲、制定穀價、輸通鹽運…等等。杜預在七年內,損益萬機,不可勝數,朝野讚美,稱呼他為「杜武庫」,形容他是幾乎一個無所不通、無所不能的人。

東吳敗亡的前奏:小人當道+迷信無能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東吳的陸抗、晉國的羊祜和杜預三人,分別被生在敵對的國度裡!

孫皓自公元264年即位以來,開始沉迷酒色、貪婪無道、凶暴成性。濮陽興、張布兩位大夫出面進諫,孫皓勃然大怒,竟然將二人斬首,並將他們三族的親人處死。從此百官三緘其口,不敢再上奏。

公元266年,孫皓改以武昌為都,由揚州逆水而上供應財貨,百姓無不叫苦連天。王室奢侈無度,造成公私匱乏。於是左丞相陸凱上疏諫曰:

「今天我們沒有天災兵禍,卻民窮財盡,內政無所作為導致國庫空虛,臣子內心真是感到無比傷痛。過去漢室衰弱導致三家鼎立,如今曹、劉兩家失道,皆為晉國所滅。這樣的結局,正在明確的警示我們。臣子愚昧,但為了陛下,為了愛惜國家,不得不出面進諫。武昌土地危險貧瘠,並非王者建都的地方。況且外面正在流行一首童謠說:『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這足以證明天意和民心的向背呀!

如今國庫的倉儲不足一年,加上官吏苛薄不撫恤百姓,東吳的根基正逐漸動搖。大王孫權時,後宮侍女不到一百,然而自從景帝孫休以來增加到一千多餘,這乃是損耗財物的原因之一。

您左右所用之人都是讒媚的小人,他們結黨營私,彼此互相攻擊、陷害忠良,致使賢士隱沒,這些愚蠢的政客可以說是害民的病蟲!

但願陛下免除百役,消除苛政,遣散宮女,清選百官;那麼不但
天上帝會喜悅,民眾也一定順服,到時自然會國泰民安!」

孫皓不但沒有接受陸凱的建言,還非常不高興地懷疑他的動機。過了不久依然不顧民生的疾苦,大興土木,建造昭明宮,命令文武百官深入山地,砍伐林木做為建材。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201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