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嘩眾取寵的聖人之道
2009/02/12 13:54:39瀏覽834|回應0|推薦0
每每有人在談誰像聖人,而這個被叫做聖人的人,自己竟然厚著臉皮從來不否認自己是聖人,反正別人這麼叫他,他自己也挺得意,這十多年來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姓王,叫王聖人,他被叫做聖人時,儘管已離開官場,但他的為人充滿官僚之氣,言行舉止之間,無不感到他自以為聖人之驕,帶著訓誡別人的口吻,行其自以為聖人之道。

很多時候人們並不懂什麼是聖人之道,或者什麼是聖人,所以有必要從「聖人」或「聖人之道」去理解,誰才是聖人,聖人應該做什麼。孔夫子七十年的人生歲月,要求得一個仁字,百般苛刻自己和學生,得到仁甚至還離聖人很遠,孔子的學生裡,能做到仁這個字可說是寥寥無幾,又何談聖?但一群書寫中國文字的老梗,卻把聖人的標準降低到口說為憑的地步,媒體於是在造「聖」運動中把了這聖人頭銜給了王先生,王先生姓什麼叫什麼我們早不記得,只知道他叫王聖人,他身為官員時,自以為聖人,從不管別人怎麼看待錯誤的財經政策,一直到開放了太多家銀行,銀行的適足比又過低,於是惡人横行,超貸冒貸人頭貸,把錢都搬走了,有人在十多年後回過頭來檢討王聖人,結果他劈頭就開始以他自以為聖人來訓人。

「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莊子,胠篋第十裡談到聖人之道,講得其實就是善人那麼少,好人少自然所謂聖人對世界是沒有益處的,王聖人就是這種人,他本人自以為清高,所以獨善其身,根本不管他人死活,所以當王聖人從一介平民又以御史般的官箴,想要表現其聖人之風,不料莊子就此潑一盆冷水「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很顯然聖人的存在和盜匪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偏偏有聖人的地方就有盜匪,莊子剴切的告訴世人,問題就出在聖人身上,然而王聖人自己不明白「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利之所在自然也是盜之所在,現在王聖人要回頭查自己當年犯過什麼圖利罪,顯然比登月還難。

先秦後,中國人胡亂封聖的時代來臨了,滿街聖人的現象光怪陸離,有武聖關公、史聖司馬、詩聖杜甫....各種門派皆出聖人,聖人一多和盜匪多一樣,中國的御史這官就很偉大,偉大的原因就在朝中貪官污吏多,所以御史才會如此囂張拔扈,然而眼前這位王聖人他朝中貪官污吏多,就算不把他當古人,以今日憲法之監察,是在彈劾官員,那些前朝官員早就不是官了,這種對前朝下手的行事作風,套句中國話就叫秋後算帳,而自己朝中多貪事他卻視而不見,轉而每天要查前朝有無貪事豈不妙哉?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nel&aid=264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