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11 09:53:35瀏覽708|回應2|推薦1 | |
馬英九提二戰時發放簽證給拯救了2000多名猶太人的何鳳山大使確實令人很敬佩,可是馬英九哪敢去提何鳳山駐哥倫比亞大使時被外交部停職被監察院彈劾,何鳳山本人認為他被停職是「政治因素」。 馬英九當了七年多的總統,沒有送褒揚令,顯示他把何鳳山只當成他個人紀念「抗戰70週年」的工具罷了。 不過馬英九那檔子事就不是重點了。何鳳山的事蹟後來經過許多被他救出的猶太人證實,在以色列獲頒了「國際義人」,不過因為在聯合國,他被認定為「中國人」 所以台灣很少提到這個人,尤其他是被中華民國政府給懲處停職,後來他移居美國,1997年在美國去逝,當然這時候提到這個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就比較不那麼敏感。 何鳳山是個基督徒,我想基督宗教應是影響他日後行為判斷的準則,猶太人中的以色列,就是我們常提到的「上帝的選民」這裡選民並非選舉的人,而是上帝所選出 的人,他頒出的「生命簽證」雖然是到上海,但當時上海是日本佔領,根本不需要簽證,目的只是在避開嚴格的檢查。基督精神當然就是一種救人的精神,在平日中 去薰陶,等到有天,當你能救任何一個人時,別吝於伸出援手。 我們來看1975年聯合報對何鳳山的報導,這報導等於在對何鳳山落井下石,當年聯合報系王惕吾是中國國民黨中常委,位高權重,依附蔣家當傳聲筒,聯合報居然寫 「一個特任級大使奉命內調而不返國,已經不成體統;一個卸任的大使涉嫌刑責而竟逍遙國外,則更是法治之羞。須知何案如果不了了之的話,則試問國家法令之尊 嚴何?政風革新之又謂何?特別是今天我們外交正處在逆境,政府強調的是總體外交,統一指揮;人民殷望的是外交鬥士,奮戰前線。如果何某其事,不予追究,則 政府又何以激勵來茲。 我們但願:何鳳山及時有所自覺!政府當局早為劍及履及! 」 誰但願?聯合報簡直太莫明其妙,這事件就如同蔣經國鬥爭吳國楨的翻版,可見當時何鳳山早已得罪蔣經國為主的外交體系,只好申請美國籍。等到1997後聯合 報的立場大轉變了,甚至曾報導教科書應該列入何鳳山,和以色列要求台灣能將國際義人列入教科書。早忘了何鳳山是被中華民國註消護照,還被取消退休俸。 像馬英九這類把蔣經國當神拜的人,根本對背叛中華民國的何鳳山早就嗤之以鼻,甚至把何鳳山當叛徒。但今天為了紀念他的抗戰70週年,頒褒揚令所為何來,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