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痛心疾首的十二年國教
2014/06/12 17:53:19瀏覽1454|回應3|推薦26

  也許我用這樣的標題對參與十二年國教規劃的人是一種嚴重的打擊,但經歷二十年來的教改,我真的只有兩個字的感想:痛心!對教改的痛心!在網路也很容易看到很多人對教改的否定。或許我不懂教改,但從事教改的工作者是不是應該讓我(及很多人)很容易地理解認同?政策是用來施行的,面對的是一般民眾,不是論文,不用打高空。

  我是個非常重視教育的人!原來要讀理工科,也考上了理工科,結果去念了商科。後來又想去讀教育系,想當老師,也考過普考教育行政人員(考不上很正常),都未能如願,回想當年要是去讀師專應該沒問題。

  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採自由開放,唯二要求的是德育和體育,也因為我的"縱容",孩子們都沒有讀到"好"的高中、大學及研究所,但德育及體育都達到我的要求。從現在孩子們的言行,我相信我不會養出貪污、害人的孩子,也算是我的自豪。

  我很關心台灣的教育,因為我相信教育可以救國!也發表過不少教育的文章,不算是大作,也未必就對,但都有不少教育的理念在其中。有關國教的問題,我不是現在才出來湊熱鬧,我於一年前發表過"國教VS義教?"。

  本來不想再談這個問題,因為十七年內我的家人都不會面臨這個問題,但基於對教育的熱愛,以及看到這次國中會考民怨的沸騰(其實我在看到會考成績分為A++A+AB++B+BC等7個等級,就覺得好笑而生氣),決定這次多花點時間來談一些十二年國教的基本問題。

一、成績分級

  依據國中教育會考簡介:依據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為瞭解及確保國中畢業生學力品質,將辦理「國中教育會考」(以下簡稱教育會考),作為我國國中畢業生學力檢定之機制。國中教育會考的目的之一就是降低考試壓力,教育會考將藉由各科成績等級減少(分為3等級)來達到適度減低考試壓力的目的。

(一)究竟成績等級減少能不能減低考試壓力?

(二)考試壓力到底要減低多少才算達到"目標"?分3級就能達到目標?

(三)會考成績究竟要分幾個等級才能符合"需要"?以目前來看,顯然當初的3個等級是不對的,要7個等級才夠用,10個等級會不會更好?

(四)級分用A++A+AB++B+BC好嗎?那麼多plus(+),會不會有點複雜囉嗦?何不用1~7(1~10)簡單明瞭?

二、入學方式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本於多元入學精神,現行多元入學方式自103學年度起整合為「免試入學」及「考試入學」兩管道,七成五以上全國國中畢業生免試入學,但各招生區得保留小比率的入學名額採特色招生。實施程序上,先辦理免試入學,之後才進行特色招生。經前述兩個程序,如仍有未能錄取之學生,得至所屬免試就學區辦理免試入學招生未足額之學校登記入學。

免試入學係指學生免參加入學測驗,即可升入高中、高職或五專。免試入學不採計國中學生學習領域評量,各高中、高職及五專辦理免試入學,不得訂定登記條件。當參加免試入學學生之登記人數,未超過主管機關核定學校之招生名額,全額錄取。當登記人數超過招生名額,各高中高職及五專依各該免試就學區作業要點訂定比序條件,且比序條件應符合「公平性」、「教育性」及「可操作性」原則,並應於前一年公告。

特色招生是少部分學生透過考試分發入學(採學科測驗),或甄選入學(採術科測驗),進入獲准辦理特色招生之高中、高職或五專就讀。經核定採特色招生之學校,未招滿之特色招生名額不得辦理續招,且其名額不得流入其他入學管道。

(一)免試入學係免參加入學測驗,又不採計國中學生學習領域評量:免試入學究竟對不對?那要如何入學?為何又辦了會考?

(二)登記人數超過招生名額,依規定辦理比序:會不會有主觀因素?政治關說(已經成了台灣文化,而且關說無罪)?

(三)特色招生之學校,未招滿之特色招生名額不得辦理續招,且其名額不得流入其他入學管道:凡是免試入學(會考成績入學?)無法進入心目中學校的學生,只好選擇特色招生管道(按常理來看都會有一定實力,沒有實力就只好選免試入學),就會擠向明星學校,萬一還是無法進入明星學校,除非屈就,就是再等一年重來?特色招生名額不得留用,所以可能就會有招生不足額情形?

三、理念

  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的理念: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九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五大理念,分別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

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恐怕過於理想,也非教育當局所能完全掌控吧?(私立學校有自主權啊。)

四、志願計分?

  這是我百思不解的問題:志願不能填錯,要很精準!可能嗎?我們能預測到別人的志願序嗎?

五、三點疑惑及看法

  以上僅就重點提出一點見解,在此也建議:政府所有的政策在研究過程可以很縝密,但在執行面應當易懂易行,例如以前的聯考。據了解(希望不是誤解),教改的目標主要有:打破升學主義、減壓學生讀書壓力、消滅明星高中...。但是:

(一)什麼是升學主義?我們是否窄化了升學主義?為何要打破升學主義?進技職學校、科大、藝大、體大等是不是也算升學(主義)?

(二)減輕學生讀書壓力是教育的一貫政策?一週四天課可否?每天六小時可否?為何教育當局卻反其道而行,不斷在增加學生的"必修"、"非實用"的科目?每一個學生對讀書的承受壓力不同,要減輕至多少壓力?有哪些方法?如果能因材施教,就符合學生的性向及興趣,就不會是壓力;那麼採行專長能力分班,不就水到渠成?(註:專長能力分班就是每個學校都可以設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美術、音樂、體育、說話、勞作...資優班,可依學生成績來分,也可由學生自己選擇,不是更尊重學生的志/性向嗎?)

(三)明星高中該不該消滅?可不可能消滅?是該消滅明星高中呢?還是讓更多的明星高中出現?還是讓每一所高中都成為明星高中?專長能力分班可不可能因此而讓學校成為多元、適性的(明星)學校?

-----------------------------------------------------------------------

12年國教/一免填心酸 放榜還被恐嚇

【聯合報╱翟敬宜/教(新北市)】            2014.06.20 04:19 am                  

「放榜」,本來就會幾家歡樂幾家愁,在光怪陸離的遊戲規則催化下,今天放榜的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第一次分發更是樂少愁多。

以北北基來說,一免占名額產生的排擠效應已屬必然,除了篤定上前三的尖端考生外,不論幾A幾B,考生和家長填志願時就知道「一免是用來填心酸的」,上榜的學校註定遠不如預期。儘管還有之後特招和二次免試分發的機會,但看到白紙黑色的榜單,衝擊依然難免。

但在放榜前夕,教育部端出了特招的預估數字。報紙斗大的標題寫著「特招恐逾半考生在陪考」,意指上榜率不到五成,要能力有限的學生慎思,別再自找挫折了,一免能就定位的就請趕快吧!

再次證明,這是個不貼心的政府無誤。擬定規則的人,如果能夠有同理心,不會不理解這次的制度,早就狠狠甩了孩子好幾巴掌,特別是沈默無聲的中後段生。原本能就近入學的變成翻山越嶺,明明經濟弱勢的可能被迫只能選私校。

除了篤定能提早在前端學校就位的考生,到底是誰會甘心接受教育部苦口婆心的「二免變數多,一免就定位」?

制度出了哪些問題,一個多月來討論已夠多,要求補救的聲音再大,對於頭已經被大人按著洗下去的考生來說,連亡羊補牢都稱不上。

在一免放榜的今日,要深深懇求教育大官們仁慈些,對願意繼續拚戰的考生,多些溫柔的鼓舞,對放榜後備受衝擊的孩子多些理解與支持。

我們做家長的,自會將疼惜化為激勵,努力讓孩子明白:社會中並沒有絕對的公平,憂愁不如正面迎戰;不論要經歷幾次戰役,懂得把握機會,就有改變的可能。如果這次考試的歷程,是必受之苦,也要苦得有收穫,有代價。

-----------------------------------------------------------------------

會考被罵翻 徐薇跟總統吃飯就預知

【聯合報╱記者葉君遠/台北報導】                                                  2014/06/20

國中會考、特招制度讓家長罵翻,邰智源、白雲和洪都拉斯的小孩都在其中。補教名師徐薇說,兩年前跟馬英九總統吃飯時就已預知今日局面,「就如一開始想自然產,最後變剖腹產,多此一舉又四不像。」她再預言,這場教制錯誤,在8月考完特招後,會有更大一場紛亂。

徐薇做英文補教超過20年,這門已成她專業工作。兩年前,她捐錢給母校北一女蓋大樓,結果馬總統請吃飯,席間問同行人有何專業意見,當時她就針對會考、特招紊亂狀況提出建言,她說:「政府要停止學生惡補的立意良善,但方法是錯的,只要改成先特招、再會考,讓菁英學生先考理想高中,問題將解決一半。」但馬總統沒聽她意見。

今年考制首次實施,學生家長無所適從,大罵子女被當白老鼠實驗,連兒子邰靖拿全校第一,邰智源都開罵。徐薇說:「教育部說明年將改,但這屆的學生就被犧牲了。」

徐薇說:「我兒子當年念附中,每一科都高分,只有作文永遠拿5級分,但現在他到台大經濟系,文章卻可以拿到書卷獎,可見制度確有問題。」

-----------------------------------------------------------------------

教改惹議/急廢明星高中? 別瞎子摸象

【聯合報╱陳聖鐘/遠東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系主任(台南市)】
 
2014.06.23 02:24 am
 

十二年國教正吵得沸沸揚揚,問題主要來自明星高中的招生公平性。所謂的明星高中,除了台北、台中、高雄地區也許可以算出五所以上,其他縣市恐怕都不到三、四所,為數其實不多,有必要急著廢嗎?更何況廢明星高中跟就近入學、適性揚才真的不知道有什麼關聯。

就近入學,如同「錢多、事少、離家近」本來就是人之常情,何需過度強調;至於適性揚才,現有的高中、高職升學制度已經有所考量,好好落實即可。而且大學多元入學又一關選擇,茲舉本系辦理甄選入學面試的考生為例:

有位面試時間排在上午的同學因為要上重補修的課,希望改到下午三點半過後面試,原本納悶這麼重要的口試為何不請假,反要系上配合考生,而且該時間本系面試已告一段落,本可拒絕,但幾經考量還是同意了。

面試時刻打開該生的成績單,如預期有部分科目不太理想。我問他為何不請假呢,他說只剩這門課就可以拿到畢業證書,不想缺課。讓人覺得該生對讀書雖屢有挫折,但為求畢業還是不敢放棄。

一如一般的面試,學生一問一答,當問到為何想讀光電系,不料他竟開始侃侃而談,他說曾在網路上看到立體的LED燈陣列覺得很有趣,於是就跟幾位同學一起買材料,用了近四百顆的LED焊了一個正立方體,並且要讓這個LED立方體隨著音樂節奏閃爍,但為了準備升學考試,只好暫時擱置未完成的作品,不過畢業證書拿到後還要繼續把它完成。

接著問他LED有哪幾種,每一種的亮度如何,出乎意料他竟然可以說出砲彈型、食人魚、SMD等不同封裝的LED,而且每一種所需功率、接腳規格、適用場合都如數家珍,坦白講比筆者還清楚。

當下真慶幸沒有拒絕這位學生更改面試時間的要求,所謂「適性揚才」不就是要發掘這種熱愛動手實作的學生,並且讓他的特性持續發展,免得被學業成績埋沒掉。

十二年國教真的有需要這麼大張旗鼓嗎?解決少數不升學的國中畢業生所面臨的問題,不才是十二年國教的首要工作嗎?試問現在有多少國中畢業生不升學的,換言之,當下就算沒有十二年國教之名,也已經有十二年國教之實。而且,事緩則圓,如此急就章要廢明星高中,當然惹來民怨。

當今教育政策讓人覺得好像在瞎子摸象,摸到前三志願,說要廢明星高中;摸到高職,說要技職出頭天;摸到國立大學,說要學費凍漲;摸到十二年國教又要免試;摸到少子化,好像踢到鐵板。

這些看似個別事件,認真探討有其環環相扣之處。例如:明星高中與頂尖大學有沒有相輔相成的關係?高中與高職的彼消此長所依為何?國立大學要求學費調漲,私立大學為提高招生達成率推出比照公立收費的誘因,大學的學雜費到底是考試高分者的福利,還是應該反映教學成本?如此浩繁的教育大計,需要更多的遠見之士把教育問題全盤整合與規畫,期望政府提出讓國人放心的教育藍圖。

 -----------------------------------------------------------------------
 
 教改,關上階級流動的大門
 
【吳曉樂╱資深鄉民】                                                             2014/06/20
 

會考結束了,考生的折磨卻正要開始。

這些日子以來,各色喧囂紛紛浮上檯面。倘若我們承認,對於教育制度,社會上存有一百種利益光譜的座標,那麼我們也必須接受,對於教改的成敗,就有一千種、甚至一萬種詮釋的可能。不過,在我們爭辯教改的良窳時,筆者比較好奇一件事:「時至今日,我們還願意相信『教育作為一種階級流動的終南捷徑』這種說法嗎?」

全國家長聯盟團體於6月12日的記者會上呼籲:「別讓5%的菁英家長綁架所有孩子。」,就全家盟的立場認為,眼前教改的決策方向,已被基北區少數的菁英家長「牽著鼻子走」。風傳媒亦於6月16日刊出夏珍所著之《讓孩子崩潰的是分數?比序?還是媽》,文中,也點出了類似的觀察:「從教育還看得出台灣的南北差距。一場會考下來,抗議的都是北台灣的家長,中南部沒聽什麼雜音。搞半天,把作文成績拉到比序成績之前的就是北北基,不是全國會考嗎?」

遙想當年,為了減輕學生應考的負擔,免試入學的想法應運而生,關於這四個字,教育部的解釋是:「免試入學意即不必參加高中職或五專的入學考試(指特色招生)就有學校讀。學生只要登記想念的高中職或五專,報名人數少於學校招生人數,全額錄取」,看到全額錄取四個字,許多家長心頭一驚,以為好不容易,得以還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童年。

然而魔鬼往往藏在但書裡,免試入學的但書就是:「但報名人數高於學校招生人數,則須與其他競爭者進行超額比序」。這才是重點,免試二字不過是個幌子,全國15個招生區,老牌的明星學校絕對符合「報名人數高於學校招生人數」的標準,超額比序才是學子真正的戰場。

根據教育部《12年國教Q&A》,上頭載明免試超額比序參考項目,共計八大項,分別是:「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學生畢(結)業資格、均衡學習、適性輔導、多元學習表現、國中教育會考表現。」其中「多元學習表現」一欄,又再細分為:「日常生活表現、健康體適能、服務學習、幹部、社團、競賽成績與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

以一級戰區北北基為例,十四細項中,僅採計5項。分數如下:第一比序為「多元學習表現、志願序以及會考成績加總的總分」,第一比序同分,進入第二比序的比較:「獎懲記錄、均衡學習(健體、藝文、綜合三領域五學期平均成績及格者,符合1個領域5 分,上限15 分)以及服務學習(每學期服務滿6小時有3分,上限 9 分)」,若再次同分,進入最後一個比序,即會考成績。

這些細項告訴我們什麼訊息?12年國教,你若要脫穎而出,小孩必須面面俱到,家長亦必須步步驚心、不得鬆懈,時刻關注小孩子的獎懲記錄,為了均衡學習而排入體育、美術的規劃。又,自從服務學習計入比序項目後,家長漏夜排隊為孩子爭取志工名額的新聞,亦不再罕見。

其中又有什麼訊息是我們可能忽略的?首先,家長通常存有幾種心態,一是希望子女得以進入傳統老牌明星學校,希望子女「望子成龍」的傳統心態,另一種是希望子女「舒適學習、快樂成長」的心態,當然,大部份的家長游走於兩種想法之中,既矛盾且不安。中產階級和工農階級的子女,都可能存有這些心態,問題在於,工農階級的議價能力不比中產階級。

試想,一位學生,若父母,必須忍耐很長的工時,甚至必須加班來支付生活基本開銷。他們可有這份能耐,去參加一場場的說明會?可有這份餘裕,找老師問個仔細?或給自己抽出一段空閒,甚至請個半天假,只為了給孩子爭取一個志工名額?他們可有多餘的預算,去給孩子排入均衡學習的藝術、體育課程?假使,以上的條件他們均不符合,他們唯一的方案似乎僅剩下,坐在電腦桌前,把《12年國教Q&A》的43個問題給細細讀過一回,這看起來已經是成本最小的理解管道了。

日前,筆者的國中老師M在臉書上大吐苦水:「5月9日,是超額比序積分採計截止的最後一日,採計項目中有『無記過紀錄』一項,一整個禮拜,學生的銷過單如雪片般飛來,為了提高學生在超額比序制度中的競爭力,也為了滿足學生或家長的期待,『確有改善,准予銷過』似乎成了唯一的選擇。在銷過單上簽自己的名字,不斷催眠自己:『我是在幫他……』,然而,學生的行為真的改了嗎?這就是教育的本質嗎?

我們要的是如此廉價的「幡然悔悟」嗎?在家長的人情壓力下,在背負着孩子未來競爭力的輿論之下,多少老師不得不在銷過單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縱然他們心中並不認為學生「確有改善」。我也想問一個問題,是否存在一種家長,工作得很遲,下班後,他們累得無法再動身前往學校,找老師詢問銷過的事宜,然而他們也是關心自己孩子的未來的。

天底下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然而超額比序的計算方式,讓父母的愛建立在「餘裕」上,這份餘裕卻又來自「經濟條件穩定」的支撐上。筆者目前在補習班兼職,會考結束後,一位學生捏著成績單,囁嚅地問我:「老師,可不可以教我填志願?因為我父母都搞不懂……。」我低頭想了一下,那位學生,父母共同經營一間麵攤,十一點上工,晚上九點才打烊。週休一日。超額比序的計算,學校老師都不一定摸透了,這對父母搞不懂,實在情有可原。

我花了一個小時,向那位學生簡單介紹了一下會考的流程,她最終點了點頭,心底已經有了一些想法。我問那個孩子:「妳覺得教改制度,是把妳做賭徒嗎?你們必須猜忌別人怎麼排序、自己要怎麼排風險最小,贏面最大。」那個孩子想了一下,皺眉,苦着一張臉告訴我:「我覺得大人把我當神,我得無所不知,因為我的父母也一直在問我……。」

我冷不防想起教改的初衷:「多元適性,快樂學習」。

103年,會考的作文題目是:「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我猜,孩子們也很想問,面對教改的未來,檯面上的決策者又該具備怎樣的能力?

一個制度,縱然不能滿足所有人,至少得呼應部分人的需求。目前看來,很遺憾地,12年國教不僅澆熄了中產階級的期望,也讓勞工階級的家長無所適從,後者卻嚴重缺乏為自己發聲的資本,應該具有普遍性的義務教育,最終成了少數家長的發聲園地。

回到原本的題目。今天,我們還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終南捷徑嗎?

-----------------------------------------------------------------------

國教盟再批:第一志願 並非自願

【聯合報╱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                                              2014/06/24

高中職第一次免試入學昨報到,基北區前段社區高中報到率僅約五成,國教行動聯盟表示,教育部霸凌了所有孩子,強迫孩子接受賭局,導致雖以第一志願錄取,其實「非自願」,報到率才會這麼低;基北區家長代表更痛批,社區高中報到率低,「是考生直接對教育部打臉。」

「我真的很痛心!」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表示,免試入學採計志願序,孩子填志願像賭博,呼籲教育部趕快取消第二次免試的志願序扣分,別再讓孩子跟家長遑遑不可終日。

王立昇說,教育部完全無法掌握民意,所定的教育政策千瘡百孔,讓孩子在不情願的狀況下,放棄了他們心中想填的志願,退而求其次,報到率才會這麼低。

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基北區代表周美里痛批,教育部前幾天還在得意免試全國錄取率超過九成二,且六成多考生錄取第一志願,「報到率這麼低,證明教育部徹底失敗,」因為考生被迫填的第一志願,是因害怕志願序被扣分,只好把心目中的第二、三志願填為第一志願。周美里認為,「志願序扣分制度完全失敗,」不能適性升學,也無法就近入學,最嚴重的是教育部希望大家念社區高中,報到率最低。

-----------------------------------------------------------------------

國教政策惹民怨 朱敬一:蔣下台負責

【聯合報╱記者余宥宜╱即時報導】
2014.07.14 10:58 am
 

教育部長蔣偉寧捲入假論文風波,引發了各界的評論。曾同為內閣閣員的前國科會主任委員的朱敬一今(14日)也在網路以「蔣偉寧可以拖多久不辭職?」為題,發表評論,直指蔣偉寧就算不用為假論文負責,也該為十二年國教政策下台。

朱敬一文中說,蔣偉寧聲稱對論文造假事前「不知情」,但是蔣偉寧顯然搞不清楚政務官的責任界定:政務官知不知情是一回事,有沒有責任是另外一回事。朱敬一認為,蔣偉寧對這件事該負的責任,是道德操守面的。

朱敬一表示,即使沒有論文造假案,蔣偉寧也早該為十二年國教政策負責下台。最近幾週,國中會考與選填志願爭議頻傳,數十萬考生與家長對此怨忿不滿。自十二年國教開始推動至今,外界批評無日無之,這樣的政策顯然不夠周全。但朱敬一認為,台灣有不少問題政策,都起因於政府官員跳過了內化思考與策略鋪陳的過程。

朱敬一認為,當今有許多政務官只知盲目地遵從長官意見,自己則毫無理念他在文中表示:「如果面對一個明顯不知所云、規劃粗疏的錯誤政策,那麼政務官或則該極力勸阻、或則該修正諫言、或則坦言難以達成。如果盡了以上諸多努力之後還是與自己的理念有重大差距,政務官更是可以掛冠求去。

朱敬一在文末表示:「我由衷希望,蔣部長能夠對天怒人怨的十二年國教政策負責辭職下台,既為責任政治,也為自己所剩不多的風骨。」

-----------------------------------------------------------------------

招生流程亂又長 白老鼠暑假泡湯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特稿】2014/08/14

高中職二次免試今天最後一波放榜,招生流程還沒走完,就發現缺額問題擴大,連優質社區公立高中也招不滿,讓教育部首度開放公立學校可再辦理免試續招,且續招不只辦一次;如此一來,續招有如變相的「三免」、「四免」、「五免」...要拖到開學兩周後才能結束。

十二年國教新上路,但招生流程又臭又長,首屆白老鼠學生也成為史上唯一沒有暑假的學生;招生制度設計既複雜又不合理,讓家長和學生承受空前煎熬。

先免後特、明星高中免試名額太少、志願序要計分、作文比重太重等制度設計,造成一免先卡位後考特招、社區高中成為備胎、5A++考生進不了理想學校,諸多亂象更讓入學新制備受批評;這些問題明年如果不能改變,十二年國教將成為民怨的集散地,所有力氣都耗在入學制度的糾葛中,在怨氣沖天的教育制度裡,如何奢談人才培育和提升國家競爭力?

提高明星高中免試名額,不是解決免試入學制度的萬靈丹;但先特招後免試,卻形同走回頭路,要逼使80%的學生陪20%的優等生考試,國中教學現場更會大考小考不斷,活化教學、適性輔導、創意發展等教育理想,終將滯礙難行。

十二年國教升學制度的糾葛,歸根究柢,關鍵在菁英教育的政策及定位不明,當先進國家紛紛設立重點高中、科學高中來培育菁英人才時,我國卻另闢蹊徑;十二年國教一上路,家長和學校都很恐慌,擔心明星高中會被消滅。

今年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對深耕學科能力的學生最煎熬;然而,明年入學制度若仍是「先免後特」、特招改由各區、各校自辦,且考慮增加非選題型,考試壓力將有增無減,優等生還是會陷入水深火熱。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制度改革,往往為解決一個問題,又製造新的問題;若不能從人才培育的格局通盤檢討十二年國教制度,並且端出菁英人才培育政策,明年入學招度改變後,第二批白老鼠的痛苦指數能減多少?

-----------------------------------------------------------------------

看問題/缺額多 5C也有機會上名校

【聯合報╱本報記者紀文禮】2014/08/14

中投區二免放榜後,因為屬前三志願的興大附中仍留下18個缺額,南投縣頂尖的中興高中更多達79個缺額,「5C也有機會上明星高中」,成了各校師生和家長聽到後最震撼詑異的一句話。

歷經會考、一免、特招、二免煎熬的南投國中畢業生張芷瑜,苦讀苦盼二個多月,昨天才終於如願錄取第一志願中興高中,張芷瑜和張媽媽異口同聲地說「感覺就像中樂透一樣!」一語道出免試入學新制下,國中畢業生「就定位」,戰線拉得過長過久後,學生家長普遍的疲累心聲。

更令人意外的是,公立高中職,不論是不是「明星」,很多都在二免時因為還沒錄取任何學校的3400多個「黑數」,在二免報名榜上「消失」給打敗了,「學生跑去那裡了?」

公立高中職守規矩招生的同時,一貫卯足全力招生的私校已早一步「預約」很多一免、特招落榜生,先收國中畢業證書,接下來就等續招足額招滿新生。公私立高中職在免學費後拉近競爭力,又因為續招條件鬆緊不一,在這次二免放榜後,清楚窺見雙方激戰更甚高下幾乎已定。我們要問,「這是學生、家長要的免試入學嗎?」

-----------------------------------------------------------------------

雙北續招亂象 校長哭、家長罵、學生苦

2014/08/22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陳雨鑫、林秀姿/連線報導】

雙北市史無前例舉辦十二年國教高中職續招,兩千七百七十五名學生爭取五百三十個公立學校缺額,約五搶一,學生、家長形容像「大風吹」,反覆不定的續招亂象,令學生苦、家長罵,還有社區高中校長望著已招進的學生紛紛跑走而哭了。

昨天雙北續招「三免」在木柵高工報名,現場擠爆,得發號碼牌維持秩序,雖然僧多粥少,但家長與學生仍頂著豔陽排隊,希望再「賭」一把。

 許多學校擔心學生出走,堅持不給同意書,還有私校要學生簽「放棄切結書」,若參加續招,就「回不去了」。北市教育局昨介入協調,同意先給學生報名,教育局再與校方溝通。

台北的江姓家長說,女兒一免時錄取基隆女中,卻因校方表明,若要參加續招,就得簽「放棄錄取聲明書」,學生沒有同意書,又不敢放棄原校,不能報名續招,擔心兩頭落空,急得哭了出來。

家長江先生說,一免時孩子「高分低填」,眼看二免時,許多成績較差的孩子都上了好學校,現在也不敢放棄原學校,只能在木柵高工苦等,希望能有轉圜餘地,公平入學。

私立學校對續招大反彈,並以行動反制。新北市私立竹林高中校長池易釧表示,竹林共十五名學生簽放棄聲明書參加續招,這十五名學生將永遠成為「拒絕往來戶」,即使竹林有缺額也不會再錄取他們。

另一所私立及人高中也有六人簽放棄聲明,但校長洪騰祥表示,放棄的學生若要回校繼續念,必須按順序排隊,若沒有名額,就拒絕這些學生。

北市幾所私校怒批被教育局遺棄,大同高中發出四十五張同意書,校長陳火炎說,以往學校都滿招,但教育局「亂搞」,後果得由私校承擔,今年續招亂象,難道都沒人該負責嗎?

孩子放棄原額的王姓家長說,當初續招簡章明確說,報名續招可回原學校,如今「一國兩制」,教育局「上令不得下達」,為什麼輸家永遠都是學生?這麼搞,誰還想在台灣念書?

台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說,當時決定續招開大門讓所有學生參加,是有些學生就近入學的機會因「先免後特」制度,被後來參加特招的學生占走,續招是給這些學生多點機會,報名人數看起來很多,但因招生人數不多,不會有板塊挪移現象。

部分公立高中因續招受「重傷」,台北市立育成高中被拿了兩百多張同意書,永春高中一百卅張、南湖高中九十張,復興、萬芳、陽明高中各有八十五、六十七、三十三張,校方束手無策。有的學校雖可續招搶生,但已招到學生也跑了不少,最後可能「空忙」一場。

台北市教育局提醒學生,假設一名學生報名兩學校,A學校是正取,B學校是備一,這時考生就得想清楚,決定要上午報到正取的A學校,還是要「賭賭看」、報到備取一的B學校。學生無法「騎驢找馬」,決定要報到,就得帶畢業證書到學校,若是已報到正取的A學校,最後發現B學校也備取上了,無法再從A學校抽回畢業證書到B學校報到。

-----------------------------------------------------------------------

10級分 北市:試跑數據看效果                                    2014/08/29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吳思萍、徐如宜/連線報導】

教育部擬將明年會考成績分成10級量尺分數,台北市昨天不評論好壞,只表示會先用今年基北區數據試跑看看效果。高雄市則認為,增加各科標示,是解決人數多的招生區同分超額比序合理方法。

台北市議員陳彥伯昨天在市政總質詢時,詢問台北市長郝龍斌對新方案看法。郝龍斌表示,針對教育部10級量尺分數的方案,會先評估是否符合簡單、公平原則,也會跟教育團體溝通。他說,絕不容許因任何單位的堅持而讓學生繼續受苦,過去的錯誤一定要反省。

台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說,之前北市提的「一試二用、同時登記、先特後免」,都是架構在3等級4標示的前提下,新方案能否避免抽籤,也要再評估,但教育部已承諾會零抽籤。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說,北市教育局仍堅持,先與教育部討論「一試兩用、先特後免」主張,讓學術傾向的學生就定位,再讓一般學生免試就定位,就不會有因志願序改為群組,同分「分不出高下」問題。

高雄區已宣布取消特色招生,明年將成為12年國教免試入學人數最多的招生區。高雄市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學生不多的招生區,維持3等級4標示即可;但人數多的招生區,增加各科標示是解決同分超額比序的合理方法。

鄭新輝指出,高雄區明年免試入學已改為「志願群」,第一個志願群可填三所學校,若比序內容不變,同分超額比序會是今年的兩到三倍。合理增加標示等級,對高分群及中段考生有幫助。他建議高雄區明年至少再增加兩個標示,也就是從目前的7級變成9 級,因為考生分數多落在A與B,建議將A和B都分為四級,再加上C,一共9級。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moon1951&aid=14086413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教
2014/07/12 09:55

對於國教,

我一向堅持化繁為簡,

樓下格友時和的見解,

我也認同。


植物(晴晴--好可怕)(sunmoon1951) 於 2014-07-14 12:40 回覆:

謝謝一畝桑田的到訪回應!

我也是堅持簡單--讓人一目了然,不用搞創意、搞花樣,務實才重要。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13 15:19

只想用一種分發的方法去面對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及家長,註定就是父子騎驢,怎麼做都是錯。

先來看看世界上主要升學分發的方法:

1. 老共:採用聯考

2. 老美:採用申請,比台灣更黑箱的選擇

3. 老德:11歲 相當是小學五年級時,就分流50%的學生就讀技職學校。

.

時和 也贊成對於升學系統有不同的管道。

1. 對於喜歡動手做的學子而言,政府提供精緻化的技職教育是正確的方向。

2. 鼓勵私人興辦常春藤盟校等級的學笑,採用申請入學的方式,兼顧財力、家世、才藝興趣、及學業等。

3. 不論公私立學校,屬於才藝的科系 採用 申請入學,畢竟才藝的認定只有由專業的評審才能裁判。

4. 剩下的公立學校採取聯考制度,公平競爭。

.

最後,寫文章並不是只能批評,能給出可行的方案才是稱職的執行者。

植物(晴晴--好可怕)(sunmoon1951) 於 2014-06-13 17:36 回覆:

謝謝訪客!

我在文章中已經提出專長能力分班的方案了。

文章也提出了一些疑義給大家去思考。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十二年義務教育才開始---怎麼就"痛心疾首"?
2014/06/13 04:49

新生事物,必須"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的!!

推動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家長們可能要配合移除"華夏巫術文化"浸染下深植於潛意識中的"科舉意識",那麼,許多"受教權平等"的理念才能推動!!

觀念不改變,社會現象或風俗是不會改變的----纏小腳的風俗能夠改變,就是一種社會觀念的改變----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要正常化,也是要先移除社會依然根深蒂固的"科舉意識"!!


Tomas
植物(晴晴--好可怕)(sunmoon1951) 於 2014-06-13 12:22 回覆:

謝謝閣下的來訪回應!

新生事物必須"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基本是對的。

我擔心的是:錯誤的目標(觀念)製造出錯誤的新事物。

痛心疾首是對二十多年來的教改。

推薦幾與本文同時發表的文章:

路仁教授的"消滅北一女、建中,12年國教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