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妙哉、妙哉 ~ 慈悲啊!我佛‧應化非真 ● 忘塵
2010/09/05 15:52:56瀏覽1475|回應1|推薦0

無極‧天申殿 = 聖道‧老申娘 ﹝實相 ↓ 無相﹞

 















































































































上列中牌 20 字 是 聖道‧老申娘的尊號全名 ( 抄自 ~ 道場‧佛堂 )
黃藥師今日應該是、得證  ... 釋迦牟尼佛 就是 聖道‧老申娘 的應 ( 化 ) 身‧佛

妙哉、妙哉 ~ 慈悲啊!我佛 ﹝542 = 我是啊﹞

‧ 釋迦牟尼佛史 ‧

http://blog.udn.com/sunja6699/3713769

﹝幾點摘要﹞

五、 

如來的降生、明道、圓寂 都和「樹」結下不解之緣...生於「無憂樹」下、成於「菩提樹」下、寂於「婆羅雙樹」下 此正和「從何處如來,由何處如去」經此生死之門戶 才可以達到究竟之涅槃 其內意是相同的 人人均有個無形的「雙林樹」這正是通往涅槃的秘徑 若不知自身身上的雙林樹 而徒向外找尋時 則就枉費工夫了

忘塵﹝高雄六龜 天台山‧神威道場﹞

 【 三易探原 】

 http://blog.udn.com/sunja6699/3700089

無極之說出自老子 理天者何?無極是也 氣天者何?太極是也
太極氣天、無極理天之外有...天外天、不動天、大羅天、三十三天、星斗天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人心何以危? 因其源出自氣天 而 道心出自理天 不入陰陽 不落五行
人之道心 出於氣表 貫乎氣中 號曰、元神 人之人心 處於身中 號曰、識神

不偏之謂「中」 允執之謂「庸」 中者道之體、庸者道之用 允執厥中
率性之謂「道」亦謂「真」 知之真則不疑 故「精」、守之固則不二 故「一」
思念之極 鬼神通之 妄想之極 妖狐乘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4384990

 回應文章

紅塵‧一曲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終於明白 金剛經第 32 分 主題為何為 ~ 應化非真 ... 老申娘、用心良苦啊
2010/09/06 03:24

佛本具「法、報、應」三身。 「法身」為真身、「報身」為功德身、「應身」則是應現身;( 應身 因兼「應」「化」二身之意 故又名謂 ~「應化身」 )。「應」者 應現之意 是應眾生之機類所現之身也。「化」者 變化之意 是應真佛緣所變化之種種身也。比如說 具 32 相、 80 種好 所示現之佛身 即名 ~ 應身;而示現種種六道之形 不拘勝劣等 則是 ~ 化身。

「應化」雖亦是法身之大用 但因為應化之現形是真體的變現 故絕不能以為應化即認作是法身真體。 「法身」本是如如不動、虛靈不昧之真空無相體 是應化的元素 在度生救苦上 法身之自體因「無言說相」而眾生又因長劫沉迷的關係 如果不依「相身」來度化則不能生實信 故而 應眾生之機類、巧合因緣 隨處隨應以便說法也。然而依此方式說法本出於應化 雖能起「覺迷啟愚」之作用 但終不能契合「真空無相」之妙體 這是因為「應化既屬法身之變身」已落於「相跡」而非真體 那麼 由「非真體」所說之法 當然就非「真空無相」之真道了。故云「應化非真」此是最上、最極之「究竟法」佛於本分因至經尾 故始明說矣

普濟慈悲雖在「佛」、而覺悟率真全在「我」。故而 佛雖能舌粲蓮花以無勝辯才來說法 然而也因為 凡所有「相」皆是妙體之稍末、凡所有「說」終是真法之皮毛 故般若實相並不在文字語言之間、而在一切表「想形容之外」。比如第 1 分所說:三因成熟可說平等法;四因成熟方可說無上法。如果佛與弟子之心事不通 則此無上法便無從知悉了 機緣如此 故今日在祇園會上 只有須菩提一人 得以聆悟。

故而 如能徹悟「無說之說」和「無得之得」之妙理者 才能證得無上菩提。那麼其他之眾比丘、眾善信等 在法會之初 因未能悟知「如是住降」之處 故雖同聞一音法乳 終不及須菩提之超證為大

應化雖亦是法身之大用 然而應化終究並非三身之本體 故佛又作最後一次誡勉 直指學者非但「人法當空、不取於相」就算是「佛之應化亦當不住」 ;因為「應現願滿」三身終要復歸一體此一體之時才是三身之結穴 故佛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儒曰「執中貫一」。 「一」者何也?既是這如如不動之「法身」也

http://blog.udn.com/sunja6699/2198350

紅塵‧一曲卍(sunja6699) 於 2010-09-06 16:35 回覆:
老申娘的用心良苦 ... 直接讓人感覺 2500 年前的事 彷彿發生在昨日 先知先覺者 在 2500 年前就已經回答了後生小輩的疑問 千百年來又有過幾人?證此「無說之說」和「無得之得」之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