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9 18:17:20瀏覽737|回應0|推薦2 | |
昨日(10/28)下午兩點三十分,於中山大學蔣公行館西灣藝廊,「有感物」藝術展宣告正式開幕。開幕典禮由校長楊弘敦親臨致詞,隨後,藝文中心黃心雅主任也上台勉勵在場同學,最後,在眾所期盼下,四位藝術家(蘇孟鴻、侯怡亭、陳佑而、邱雅蕙)向在場學生一一解說創作動機及隱藏在作品身後的理念。 藝術家蘇孟鴻表示,「有感物」展覽的目的是為了讓參觀的人都能從中獲得不同的感覺,他表示,台灣的教育制度制式化,而理解式的教育使學生思考侷限,因此,他鼓勵在場學生多欣賞藝術,以開拓自己的視野! 談到創作理念,蘇孟鴻表示,參展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兒時的回憶,由於小時候負責打掃教具室,因此便接觸到許多收藏的生物標本,並為之深深著迷,他表示,標本是死亡的美麗物件,進而結合回憶中的學校桌椅,進行重組與堆疊,作品便由此而生。 陳佑而的四件大型雕塑作品,有著共同的核心理念:「共生」。人頭的後腦杓相連著動物的後腦,形成一種既衝突又和諧的畫面。陳表示,由於自己是個動物愛好者,因此希望能藉由作品,呼籲人類應與動物和平相處,而曾在動物園擔任志工的她,曾進行生物解剖相關實驗,是故其作品的肌理線條分外流暢!此外,她還表示,此次挑選的參展作品是她最愛的四種動物(河馬、狼、羚羊、海豚)。 邱雅蕙的作品以編織為主,展場內的各個角落散步著她一手織就的小作品,不僅僅是棉線編織,邱亦多元嘗試,好比走廊玻璃窗外頭由樹枝編成的人形,以及場內由月桃葉編織而成,呈漩渦形的大型圓環。邱表示,不同於其他藝術家,她著重的是材料本身,像月桂葉的挑選便是因為其特殊香氣以及其觸感會隨著時間流轉而改變的特點!此外,邱還有著極特殊的創作動機:她希望能在機械式反覆而漫長的編織過程中,探究自身心靈狀態的變化。 侯怡亭的作品著重於虛實交融此概念,將影像輸出於平面帆布上,再進一步的立體刺繡於其間。將冰冷的數位影像加入自身情感,使其人性化,這就是侯的創作理念,她想塑造一種既衝突又融合的畫面給大家,製造搶眼的戲劇張力。她將最稀鬆平常的生活照加入精巧而特殊的刺繡,試圖塑造一種曖昧感,她表示,自己並不想被當下的藝術風潮所牽引,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不斷自我突破,縱使短時間內不被認同,她仍會堅持自己特有的風格! 此外,身為攝影藝術家的侯向中山學生推薦由典藏出版的攝影集《 非關真相 ── 九 ○ 年代至今華人觀念攝影 》,她特別推薦裡頭的兩位攝影大師:吳天章與陳界仁。她表示,如果對攝影有興趣的同學,不妨翻閱此書,相信會獲益良多!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