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信恩的《遊牧醫生》, 讓我感受到很深的震撼,與感動。
尤其是在輯三:時差, 眼眶不自主的紅潤。
為了文字下的感性,為了那故事背後的動人。
在〈寧靜時光〉一文中, 描寫到許多病人臨終前的症狀與反應, 文中說明了許多專有的醫學名詞, 然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 還是文章中,各個病患的身影。
有個癌末的年輕父親, 為了能一路陪伴九歲的女兒成長, 埋首於書信,給女兒每一年度的生日祝福。 無法陪伴心愛的孩子一路成長, 他只能揣摩小孩的心路歷程, 在信中向女兒娓娓述說... 直到她長大至獨立且花樣的20歲。
那位父親的遭遇與用心讓人不自主的泫然。
而在〈沿著樹枝岔去〉中, 描述的是家族的遺傳病, 裡頭提到了許多則令人悲傷的故事。
「這孩子,五歲走路就開始跌跌撞撞, 七歲站不起來,四肢持續削瘦,九歲就開始坐輪椅, 以後會不會像他哥一樣插管?」 家屬喃喃問著。
「醫生,你看他肌肉一直萎縮,會好嗎? 他告訴媽媽:長大後要念大學。」家屬如此說著。
在命運和基因的捉弄下, 許多家庭因此而殘缺而痛苦。
生命,如此脆弱,如此沈重。
像是莫名其妙被施了咒,一生註定背負折磨。
聞之令人鼻酸。
最後,在接近文末之處, 黃信恩寫道,事後他輾轉得知那對兄弟的消息。 「哥哥已在一個月前因呼吸衰竭而靜靜離開; 而弟弟開始步入呼吸衰竭的行列...」
命運,竟如此殘忍。
在接著的文章, 〈壺水之鏡〉將泌尿科與家鄉古井連結, 娓娓道出爺爺的烏腳病與故鄉的污染與病痛。
〈口音〉則是從一位罹患喉癌的病患作為下筆處, 接著寫到治療的過程,以及最後切除聲道的適應, 由聲音作為媒介,聯想到作者自小到大的口音瑕疵與矯正。
而〈時差〉是篇感人至極的文章, 描寫父親盡心盡力照料臥病在床的阿嬤, 甚至不惜返老還童,偽裝成孫子身分, 只為了能讓阿嬤活在快樂的時空之中, 父親在反覆提醒阿嬤記憶的同時,也努力製造著歡樂, 其孝心與用心在文中一覽無遺。
作者以阿嬤的病痛與退化為軸, 對比父親的無微不至與自身的逃避和手足無措, 交織出一部動人的家庭史。
而最末的〈肚痛帖〉可謂精采絕倫! 以肚痛為線,貫穿全文, 最先,由父親為體弱的作者診療, 前半部寫父親醫學的權威與專業, 再由父親的霸氣與掌控, 寫出作者求學時的艱辛與不自由, 甚至,從醫一途,都是父親的要求!
然而,文末出現,巧妙的角色互換: 卸任的父親與擔任實習醫生的作者。
父親表示,希望自身的胃病能交由作者治療, 如此,他才能感到真正心安。
一番真心的陳述,彷彿化解了過去的一切紛擾。
宛若一場交接,主客易位。 過去接受治療的作者,而今,將照料父親的病情, 為他撰寫一部父親專屬的肚痛帖。
孺慕情深,讀來令人動容。
所以,深深推薦此書,黃信恩的《遊牧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