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0118 【身體,是靈魂的聖殿】
2015/01/18 08:56:49瀏覽481|回應0|推薦6

很多人會覺得身體是修行的障礙,甚至佛陀在悟道之前也是個苦行僧,每天只吃一粒米,甚至連呼吸都排斥,知道有一條,他聽到有人在彈琴說,弦太緊易斷,太鬆就不成調。於是佛陀悟道了“中道”的道理,之後接受了牧羊女的供養。其實,身體不是修行的障礙, 聽聽文化學者文爾鄰是怎樣看待修行中的身體的吧!

我們的身體,靈魂的容器

人身多麼難得,你比動物擁有更多生存的機會,更好棲身的環境,更多的意識覺醒以及接觸智慧的領域,手捧珍寶若還不珍惜那就是可惜了。不要太貪著身體,也不要太​​過折磨和看不起這個肉身,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清心修行,我們都需要“身體”這個容器來安頓、安放我們的靈魂。

心探索:現在有種論調是:修行,就不要太著重身體,“愛護肉身是修行的障礙”,這是說我們可以不用費心打理我們的身體發膚嗎?對此您怎麼看?

文爾鄰:佛家裡講修行要摒棄肉身,意思是說對這具肉身不要執著,比如過度強調身體感受、在味、聞、覺上特別給予它享受,這就不對。可是另一方面,不愛護那也不對——沒有肉身,你修道的基礎從何而來?難道平地起高樓嗎?人身多麼難得,你比動物擁有更多生存的機會,更好棲身的環境,更多的意識覺醒以及接觸智慧的領域,手捧珍寶若還不珍惜那就是可惜了。

心探索:既要愛護,也不能太貪著,那該愛護到什麼程度呢?飯要吃,水要喝,覺也要睡。

文爾鄰:愛護肉身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角度去看。無論是對於日常生活還是修行來說,肉身都很重要,就說說釋迦牟尼佛,他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在苦行,那個時候他每天只吃一粒米,還有不呼吸等苦行,到最後他瘦的快支持不住這個身體,這個時候他聽見有人在彈琴,那個人還給他說:琴弦如果太緊,就容易斷;太鬆就會不成調。

這時候佛陀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這個身體,太苦了就會支持不住,如果太鬆了了就會散漫。所以,佛陀悟到了中道修行,開始接受牧羊女的供養,恢復了體力。

心探索:看來“不愛護肉身”更是修行的障礙,凡事都不能太絕對,這樣才會製造真正的修行障礙。張弛有度才能謂之“修行”。

文爾鄰:兩個極端都不能走。那時候佛陀接受了供養,結果和他一起修行的五比丘看到他開始進食了,就以為他墮落了,其實是五比丘還沒參悟中道的道理,就以為佛陀墮落了,於是離開了他。最後佛陀終於開捂了,並且悟道成佛了,他們又很慚愧的回來。

由這個故事就說明,不要太貪著自己的身體,和一些物質的享受,但是也不要太過的折磨和看不起這個肉身,因為在成佛的途中,還得需要這個“假身體”來修自己的本來面目,也就是說來借假修真,所以要選擇中道來修行和來看待一些事物,而不是單說身體是障礙。

心探索:我聽過釋迦牟尼佛的一個著名故事,就是以身飼虎、割肉餵鷹,這點又怎麼解釋?是說佛祖超越了肉身的階段就可以不受局限麼?

文爾鄰:佛祖用自身的肉來供養眾生普度眾生,以身飼虎、割肉餵鷹都是表現,這要真正放下了對肉身的執著才能做到。所謂“求道者,為道而活”,是視身命如泥土,他用自己的肉供養眾生,這樣眾生就能成佛,也能學會慈悲喜捨,這得大智大勇才行。

我們的身體是個小宇宙,天地乃大宇宙,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小宇宙與大宇宙的交流合一,才能激發每個人潛在的神明之能,與天地宇宙的根本大道相通。

識別身體帶來的訊號

現在心理學裡頭不是也講,頭痛可能代表著什麼,那可能是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再比如腹部痛,可能跟你一些痛苦情緒有關係,這時候光解決肚子痛的問題,是醫表不醫裡。腹部是跟你的元氣聯繫著的,如果情緒一直在那兒堵著,那麼元氣一直不暢通,你還怎麼修煉?

心探索:平常聽到有些人會抱怨說:我在修行,怎麼還會有種種身體上的病症和不適?是說修行就必須一順百順,萬事無憂嗎?就一定不會有疾病產生嗎?

文爾鄰:所以說修行也容易走入誤區,比如自覺高人一等、不應該生病、不應該貧窮……不管是健康還是生病,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它都會提示你注意一些東西。

另外現在的所謂一些病,比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放到古代都不是病,根本不用吃藥,只要堅持打坐,就可以調理過來。這就是氣血不通外加亂吃導致的。古話講“不通而通謂之真通,不練而練謂之真練”,現在人們修行都是“我”練功,還是停留在外相,而真正古人是“功”練我,把“我”忘掉,隨著它走,你看這兩個的境界就不一樣了。

心探索:就是說生病也是很正常的,疾病也是有它的啟示意義所在的?

文爾鄰:身心是合一的,不分家。身體有問題,肯定會影響到你的修行。反過來說,注意調理好身體也能促進你的修行、修為。比如現在心理學裡頭不是也講,頭痛可能代表著什麼,那可能是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再比如腹部痛,可能跟你一些痛苦情緒有關係,這時候光解決肚子痛的問題,是醫表不醫裡。腹部是跟你的元氣聯繫著的,如果情緒一直在那兒堵著,那麼元氣一直不暢通,你還怎麼修煉?

心探索:肚痛醫肚,這還是一個停留在外相的解決辦法。停留在外相還有別的理解嗎?

文爾鄰:外相就是著重外在形式。就拿打太極來說,好多人打太極拳就跟健身操一樣,就是活動一下肢體,起個保健作用。我在地壇公園看到一個太極拳能手,全國都很有名的,可是看他越練走路越發沉,像鴨子一樣難看。

為什麼呢?他不練關節,練的全是皮相的動作,光動作好看有什麼用啊?練太極得先懂整體性的拳理,牽一發而動全身。你手動,雖然緩慢,但是全身都得隨著這一個點在動,不是說光手動,腰不動腿不動。

“欲上先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前先後”。有些人現在怎麼練呢?往前就直接往前,向下就直接向下,沒有一個起勢,沒有整體的心靈指揮調度。別小看這麼一點區別,做到了就入門了,做不到就很容易走向修煉誤區。

心探索:看來身體的疾病或不適某種程度上也像一份禮物,如果好好利用了這個禮物(找對解決之道),那在修行上也會很容易進步?

文爾鄰:像我老伴過去胃下垂,胃出血,也吃藥,就是好不過來。後來她開始練五禽戲,就是華佗發明那個,五禽戲是對應五臟的,它就五個動作。她練了幾年了,練得特別好,現在一點事兒沒有,整個人精神狀態跟以前也很不一樣——身體健康了,那對於人的靈智也是有促進作用的,這方面古人講得太多了,這個“慧”激發出來,人活到九十歲跟玩兒似的。


文爾鄰:傳統文化學者、養生學和管理學專家、共生書院導師,退休前執教北京管理幹部學院。自60年代起,遍訪太極名家,得其真傳,經過四十餘年修煉,並參悟國學經典,研究中華智慧養生以及《周易》、《道德經》、《黃帝內經》與養生等課題,在養生益壽功法方面也有獨到之處。

採訪:林海

內容來源:
心探索雜誌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iritup&aid=2028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