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善如流
2015/02/28 15:16:16瀏覽213|回應0|推薦21

筆者也是慈濟捐助人, 以一家五口名義捐贈超過25. 支持慈濟的慈善立意, 並肯定它在國內外聞聲救苦的奉獻.

輿情如此, 筆者也呼籲慈濟從善如流, 還給社會支持大眾知的權利, 並釐清不必要的疑問與持續的傷害. 脫胎換骨更上層樓.

-------------------------------------------------------------------------------

    管募不管捐 哪知錢怎麼用?

中國時報【潘杏惠╱台北報導】

慈濟內湖開發案風波持續擴大,慈濟龐大捐款用途,財務不透明,引發質疑聲浪;社福團體疾呼,慈濟應該公布財務報表,目前《公益勸募條例》修正草案,對於勸募金額達預訂金額,已納入喊停機制,立法院應盡速審議通過。

由多個社福團體發起的「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指出,每年有500多萬個民眾發揮愛心從事公益捐款,捐款金額高達427億元,但現行《公益勸募條例》只管募不管捐,換言之,發生災難時,公益團體只需要針對募款專案,公布收支明細與用途說明即可,至於民眾自行捐款部分,完全不需公開資料。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透過網路透明公開財報,用高標準自我要求展現誠信。陳琬惠指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推動至今,雖有200多個社福團體響應,例如紅十字會、兒福聯盟等,但包括慈濟、創世、家扶、世展會、法鼓山、佛光山等基金會仍未加入,她可以理解這些社福團體「不能加入的原因」。

勵馨基金會台北市分事務所主任洪雅莉說,她不否認慈濟做很多善事,但慈濟從來沒公布捐款細項,民眾無從得知其用途。每逢災難發生,慈濟師姐們在捷運站等公共場所拿捐款箱募款,民眾沒要捐款收據,慈濟也沒給,無從得知這些錢到底如何使用。

國際聯合勸募組織大中華區能力建設總監陳文良表示,宗教團體本來就充滿錢的誘惑,當捐款急速增加,而使用又不願課稅時,如何擴展事業成了必然選擇。畢嘉士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珍認為,公益團體不是只有做好事而已,核心價值包括公開透明化責信機制。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irit2013&aid=2118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