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電視媒體的正能量
2013/12/21 20:58:54瀏覽370|回應2|推薦26

我們是怎麼了?

以現今社會大眾對台灣各路媒體, 記者素質, 及報導內容的印象, 普遍將之歸類在非常低俗的行業之列, 批判則體無完膚毫不留情.

媒體們同時遭惹三教九流販夫走卒士農工商藍綠族群的共恨, 直至恨不得把一夥報社, 電台, 及電視台都給炸了.

觀眾的素質不斷提高, 具有論證與鑑賞能力, 不再是可輕易被低估或愚弄的群體.

媒體之所以遭到口誅筆伐, 顯然還是來自媒體自身不夠嚴謹的作為.

例如今天的新聞, 某電視台報導張小姐從激進組織手裡獲救, 用了輕浮挑釁缺乏感恩的字眼來嘲諷營救方的菲國官員, 字幕上也將"獲釋"誤植為"獲勢".

某天, 某台報導表演"吸睛", 字幕植為"吸精"....

每天, 各路媒體熱炒大大小小新聞事件, 儼如狗仔肆虐極盡煽情能事, 不知所之.

台灣媒體的國際新聞的篇幅, 與國際線記者的深度與專業, 比起解嚴之前令人吐血. 

台灣媒體製作帶狀節目與綜藝節目的水平每況愈下.

以上感想都是經過平凡的比較得來, 更悲哀的是我只拿大陸與香港同為華文的媒體來相比, 更甭提西方媒體了.

因為工作關係往返兩岸與東南亞, 閒時不免收看電視節目. 在大陸讓我感受最深的典型電視頻道有中央台的軍事農業頻道, 中文國際頻道, 地方台的湖南衛視, 江西衛視等. 香港鳳凰衛視, 明珠台等也不遑多讓.

它們不僅在製作新聞報導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令人刮目相看, 專題製作也非常用心. 舉例來說, 一系列的"開羅會議", "張學良", "宋美齡", "走遍中國", "舌尖下的中國", "十年文革"等專題, 以及各種國際即時新聞, 新聞評論, 新聞探索, 人物報導, 綜藝節目等的推陳出新與高度用心專業等, 都讓身為台灣人的我覺得汗顏, 比起10幾, 20年前的充斥政治宣傳與騰騰殺氣, 實有恍如隔世之感.

反觀台灣媒體的不求長進, 也讓人有恍如隔世之嘆.

當然台灣一些電視台也有佳作, 可惜節目長度佔比過低, 時段也屈居冷門, 幾乎要淹沒在媚俗的亂流裡.

例如: 點燈, 看板人物, 文茜世界周報, 台灣人物誌, 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 記錄台灣, 流浪動物的十字路口, 我的這一班......, 都是十分優異的作品. 幸好金鐘獎有特別設立了獎項來尋找最佳專題.

至於國際新聞, 總是借用CNN, BBC, NHK等現成素材, 看起來眾大媒體能跑國際線的知名專業記者已寥若晨星, 遠遠不及中國大陸.

小鼻子小眼睛的大街小巷傳說, 嘻笑怒罵式的戲劇, 譁眾取寵式的綜藝, 唯恐天下不亂的叩應評論, 毫無營養價值的狗仔報導, 一窩蜂的掏糞新聞, 窮追猛打的煽色誹聞, 政客鬥爭的血腥"內幕"...漫天充斥彷彿驅之不去的蚊蠅蛇鼠, 耳目難得清靜, 於是年輕人自貶為鬼島.

於是, 觀眾們在群魔亂舞之後突然見到深度專題報導時的感覺, 就好比在雜物堆裡發現寶典似的雀躍. 也好比久旱之後大雨洗禮的清爽. 更如久病之後喜獲一味良藥.

台灣自譽為高度民主的社會, 自喻為知書達禮的百姓, 自豪為中華文化的守護者.

如今低劣媚俗的傳播水準卻偏離了正軌, 扭曲了民風.

我們有何立場去指責對岸的專制與膚淺? 有何資格去嘲諷人家的崛起與炫富? 有何能力去撻伐菲國的落後與貪腐? 有何優勢去超越南韓與新加坡的成就?

金鐘獎和金馬獎曾是我們的創舉與榮耀, 它凸顯的價值應該源自台灣, 也應該迴向台灣.

電視專題報導和製作的積極內涵最能反映媒體的素質並發揮正面的能量.

作為台灣人對媒體的期待, 既要商業利益, 也要民族尊嚴. 媒體擁有者與從業人員應該從自省與自尊做起.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irit2013&aid=10058364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媒體的墮落
2013/12/27 13:02

回台灣最好別看電視,看了真的會為台灣悲哀。

中國大陸的電視,尤其是央視節目豐富,不能不讓人豎起大拇指。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岸媒體是正能量? 您是怎麼了?
2013/12/22 17:42

flystone兄只拿港陸傳媒與台灣傳媒作比較, 您舉出台灣的點燈, 看板人物, 文茜世界周報, 台灣人物誌, 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 記錄台灣, 流浪動物的十字路口, 我的這一班......, 您認為雖然優異仍沒什麼. 

您認為大陸傳媒在製作新聞報導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令人刮目相看, 專題製作也非常用心. 舉例來說, 一系列的"開羅會議", "張學良", "宋美齡", "走遍中國", "舌尖下的中國", "十年文革"等專題, 以及各種國際即時新聞, 新聞評論, 新聞探索, 人物報導, 綜藝節目等的推陳出新與高度用心專業等, 都讓身為台灣人的我覺得汗顏, 比起10幾, 20年前的充斥政治宣傳與騰騰殺氣, 實有恍如隔世之感.

小肉球本來想問 "您是怎麼了", 因為您竟然崇拜一個受到中共嚴格箝制、刻意製造出來的 "河蟹" 媒體, 它既然是刻意人工製造, 製造目的就為呈現 "河蟹", 您當然會感覺 "和諧", 然而那是人工化、非真實的 "和諧".

從您文中找到原因, 你說 "台灣媒體的國際新聞的篇幅, 與國際線記者的深度與專業, 比起解嚴之前令人吐血". 

原來您喜歡戒嚴時代, 喜歡政府威權與極權.  戒嚴, to impose the rule of martial law, 在任何地區都應該屬於暫時性的管制措施, 把暫時的戒嚴變質成常態的箝制, 一切在統治者眼中井井有條、很 "河蟹", 竟然變成您的理想.

看到您以台灣戒嚴時代為 "準繩", 俺就不問 "您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