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府引金控入室 坑殺卡奴
2006/06/16 01:34:52瀏覽311|回應0|推薦2

卡奴的社會問題其來有自,政府利益輸送,放任金控怪物不斷吞噬肥大,如今卡債刷爆成為台灣金融頭上的一把刀,政府還能推卸責任多久。

文/李有德 

當卡奴們選擇用自我毀滅方式,沈默地抗議政府和金融財閥,三大金控家族第三代卻繼續流連於時尚派對,坐擁名牌服飾、爭奇鬥艷;第二代則是一擲千金,醉心於紅酒、佳餚和收藏藝術品,當他們吃著數千元和風牛排,大口喝著法國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二十年,一瓶兩、三萬元高檔紅酒時,絲毫都不覺得這些都是用卡奴血、肉和生命所換來的。

今年來令人怵目驚心、層出不窮熱門社會新聞,是卡奴們選擇用自我毀滅方式,沈默地抗議政府和金融財閥。

走上絕路的卡奴不光是個人,還有全家集體自我了結,範圍也不再單純地限定借錢消費的年輕人,更多的是小額貸款、中年創業失敗的中小企業主,甚至還包括科學園區工程師、鋼琴女老師,這些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中產階級。

但吳「新光、台新」、辜「中信、開發」、蔡「國泰、富邦」為首三大金控家族,這些豪門第三代繼續流連於時尚派對,坐擁名牌服飾、爭奇鬥艷;第二代則是一擲千金,醉心於紅酒、佳餚和收藏藝術品,當他們吃著數千元和風牛排,大口喝著法國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二十年,一瓶兩、三萬元高檔紅酒時,絲毫都不覺得這些都是用卡奴血、肉和生命所換來的。對於在綠色執政期間,集體創造出來的百萬卡奴,選擇沈默和視若無睹。

信用卡泛濫成災

信用卡持卡人數前三大銀行,分別是中信辜家﹝700萬﹞、台新吳家﹝490萬﹞和國泰蔡家﹝380萬﹞

根據金管會資料,截至去年底,信用卡持卡人數前三大銀行,分別是中信辜家﹝700萬﹞、台新吳家﹝490萬﹞和國泰蔡家﹝380萬﹞,占了全台總發卡量4,550萬張的33%;但在2000年底時,全台總發卡量才一千八百三十萬張,綠色執政期間,全台信用卡張數爆增一四八%,讓信用卡泛濫成災。也許做為理性、精準數字計算的金融資本家,對這些升斗小民瑣事,早就司空見慣,畢竟這就是資本主義殘酷無情本質,也是兩百多年前資本主義祖師爺亞當.史密斯以來的傳統--冷血地追求效率和最大利益。

事實上,資本主義吸收社會主義精華,不斷地自我修正。上個世紀中葉,政府擔任起調和貧富不均、財富重分配的角色,但最近二十年卻開始變質,企業和國家分際模糊,特別是大企業造成的金權政治,隨著上世紀八○年代美國雷根政府、英國柴契爾夫人掌權,假公股民營化、自由化之名,將全民資產一片片切割給財團,正式揭開企業接管政府的序幕。美國小布希政府更充分體現華盛頓和企業財團間,千絲萬縷關係。總統小布希是石油商、副總統錢尼曾擔任全球最大石油諮詢服務公司Hilliburton執行長、國務卿萊斯還長期擔任過全美第二大油商Chevron董事、白宮幕僚長卡德甚至是油商最大客戶、底特律汽車龍頭通用汽車向政府遊說的代表。

所以後來布希政府為了結合石油產業上、下游利益,藉反恐出兵伊拉克,推高全球低迷近二十年的油價,犧牲美國和全球消費者利益,一點都不讓人驚訝。最近三年油商獲利和身價三級跳,以全球最大油商艾克森為例,去年還一度重新奪回全球股票市值最大企業寶座。

台灣也搭上這班列車,甚至經濟部還成立國家控股公司專職民營化,最後淪為將利益輸送給居心叵測財團的橡皮圖章。最近鬧的滿城風雨的兆豐金,就是三大家族中的國泰蔡家和中信辜家公開對幹,起因於政府金控版圖分配不均,致使兩大家族首次衝突白熱化,其中蔡宏圖已取得兆豐金8%持股、辜濂松和辜仲諒父子,則矢志加碼至10%。

壟斷的金融市場

三大家族違背國際現實,對所得不穩定的年輕持卡人高風險中年創業者大舉放款,就是圖謀聯合壟斷的利益

至於台灣陳水扁政府,則和吳、辜、蔡三大金控家族利益日趨一致,原本該是捍衛大多數人利益的政府牧羊人,卻引狼入室,利用二次金改,對羊群下手。去年底二次金改第一階段,先將官股金控減半,今年底目標要將金控家數減半,等於是先將羊群﹝官股銀行﹞驅趕集中後,再由三大家族任意妄為,市場預期三大家族終將囊括六家金控,成功寡占台灣金融市場。

陳水扁政府和三大家族關係錯綜複雜、難分難捨,商業力量凌駕政治力量,吳、辜、蔡三大家族成為發號施令者,陳水扁總統則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宛如三大金控的聯合執行長,為其量身訂製的二次金控,創造三大家族金控怪獸,將狐狸關在雞舍中,還要說服民眾相信狐狸和雞的利益會一致。

吳、辜、蔡三大家族有恃無恐,違背國際現實,對所得不穩定的年輕持卡人和高風險、中年創業者大舉放款,就是圖謀聯合壟斷的利益。所以不管存款利率起伏,台灣信用卡的循環利率永遠不動如山,達18%~20%高水平。如果政治權力展現最高境界是獨裁,商業運作的無上心法就是獨占。三大家族終極目標就是壟斷台灣金融市場,具體作為則是擴大市占率,既無關效率,也無關政府口口聲聲掛在嘴邊的國際競爭力。

財經立委,現任政大經濟系教授李紀珠指出,製造業產品出口和金融業國際服務不一樣,跨國服務除牽涉與客戶間語文、文化溝通等問題外,國際金融市場長期為英、美兩國金融業所壟斷,絕非偶然。英、美先後在十九和二十世紀主導全球資本市場,即使經濟體強大如日本和德國,其金融業和製造業與英、美國際地位相比,相對地萎靡不振,所謂德、日國際金融業務大都祇能服務本國赴海外發展企業,這種祇能服務自家人的窘境,等於祇是國內業務的延伸。

一場誇張的鬧劇

辜仲瑩想要幫自己入主開發金的資金解套,打著合併旗號,擬利用開發金買回中信證,將當初入主花的百億元回收

台灣企業國際化比不上日、德,台灣企業海外拓展主力去了中國,如果跟著客戶跑是台灣金融業國際化唯一宿命,不讓台灣金融業西進,國際競爭力祇是空談。一位外商金融機構台灣負責人也說,台灣三大金控家族和政府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外商一直冷眼旁觀。二次金改台灣政府說要引進外資,提高國際競爭力,外資也祇是聽聽而已,沒人當真,就算是剛入股台新金的新橋資本,向來以短線操作、賺一票就走聞名於世,外商對於參加台灣金控合併遊戲,興趣不大。

畢竟三大家族的成長茁壯並非靠競爭優勢,以平均獲利率來看,本土銀行祇有外商對手的一半而已,分析收益結構,本土銀行獲利主力還是高度依賴傳統的借、放款利率差異,但這一點都不會困擾三大家族。祇要取得寡占地位,利用聯合壟斷的力量,不用向外商學習財富管理新業務,也不用提升管理能力,照樣可以提升獲利率。

台灣經驗比美式財團接管的國家更糟的是,外商原先衷心期待金改提升銀行競爭效率、追求股東報酬率,但三大家族在金控合併過程中,他們的股權比率是逐漸被稀釋,這樣的發展讓李紀珠擔心,三大家族追求經營、管理效率誘因隨著持股比率下降被稀釋,拿著大眾的錢去成就家族事業版圖,追求市占率和控制權力,才符合他們的最大利益。所以過去一年,當代表股市平均表現的台股指數上揚7%,三大家族的六大金控公司市值反向下滑。

以辜家為例,老二辜仲瑩2004年初,運用中信證自營部和中壽投資部約百億餘元資金,用6%持股硬吃市值約二千億元的開發金經營權,帶動開發金股價上揚至二十餘元。但開發金股東高興沒多久,股價開始崩跌,隨著開發金最重要的人力資產外流,到了2005年3月,開發金市值減少一半,千億元市值自人間蒸發。過去一年,開發金股價持續下探,市值再減少170億元,縮水11.3%。最後辜仲瑩還異想天開,想要幫自己入主開發金的資金解套,打著統一證、中信證和開發金合併旗號,擬利用開發金買回中信證,將當初入主花的百億元回收,打算不花一毛錢,取得開發金經營權的策略,最後還是媒體逼得陳水扁政府向辜仲瑩攤牌,要錢、要權二者擇一,才結束這場鬧劇。

中華電信釋股

不願願意全民釋股,中華電信千里迢迢到海外釋股,用蠶食鯨吞方式,將交通部手中官股整為零移轉至其他外資手中,等待蔡家最後的乾坤一擊

至於富邦蔡家雖然不像辜仲瑩如此誇張,但卻是利用金融版圖的擴大力量,不務正業地壯大非金融本業的寡占勢力,目前已是包括台灣大、錢櫃、momo購物台實際經營者,甚至一度傳出有意入主華航經營權,這些標的共同特色都屬於各產業寡占廠商,並擁有可觀寡占力量。

富邦蔡家明顯想學美國投資致富的華倫‧巴菲特,仿照巴菲特購買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和P&G等寡占型產業龍頭股權,藉由寡占廠商的市場力量,達到穩定收益效果。但兩者最大不同處在於,華倫.巴菲特讓股東們都成為大贏家,但當富邦的股東的報酬率,卻令人難過,畢竟富邦對經營這些企業根本沒興趣,比方富邦最大業外轉投資台灣大,董監事都非電信領域專業,用的CEO張孝威則是財務工程高手,富邦對台灣大祇是一場金融遊戲。最後連2000年歡天喜地入股富邦15%的大股東花旗銀行都看不下去,最後祇好出清持股走人,拒絕再玩。

實際上,國泰和富邦蔡家業外最大共同興趣,還是狙擊電信龍頭中華電信經營權。中華電信長久以來,一直是排名前五大最會賺錢的上市公司。國泰蔡家目前是交通部外最大民股、富邦蔡家則是第二大民股。每次中華電信交通部釋股,都不願意利益均霑全民釋股,寧願千里迢迢到海外釋股,用蠶食鯨吞方式,將交通部手中官股有耐心地化整為零移轉至其他外資手中,等待蔡家最後的乾坤一擊。遲早蔡家會躍居為中華電信最有主導力大股東,即使2008年國民黨馬英九重新奪回政權,也無力改變中華電信是蔡家囊中物的權力結構。

經營者的誠信

吳、辜、蔡等家族把信用卡當做高利貸經營,出事了、母錢收不回來,就委託黑社會,搞得卡奴們人心惶惶。

至於外界寄予厚望,白手起家,無中生有打造最悍的本土銀行"台新吳東亮",為確保進入金控七家安全名單,以跌破眾人預期高價買下彰銀,但內有信用卡打呆帳威脅,外有高價買彰銀壓力,最後祇能向新橋資本等求援300億餘元,並將台新金負債占資產比率推到法令規定上限,也讓台新金股東曝露在高風險中。

事實上,過去即是寡占利益的最大獲利者──國泰蔡家和新光吳家,是台灣本土最大兩家壽險公司,拿著當時沒有投資管道的社會大眾資金,到處炒作房地產,再高價賣給全民,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信用卡和現金卡造成的卡奴,祇是略施小技;最近以新光吳家為首的信義計畫區,開百貨和飯店,不遺餘力,因為周遭土地早就被其低檔壟斷,現在要玩的遊戲就是釋放利多,營造榮景,高價出脫獲利。

關鍵在於經營者的誠信問題

有誠信的財團壟斷經營,才可以有效率,王永慶經營長庚醫院和台塑石化,社會上沒有異音。王永慶介入新事業,本身持股必定超過一半,用具體行動,看好自家經營前景,甚至還會和股東在市場搶股票,以台塑化為例,台塑集團就持續提高持股比率。

李紀珠認為,如果陳水扁總統是邀請王永慶、郭台銘這種最愛自家股票,造福小股東和產業發展的誠信經營者,根本不會發生社會和媒體,質疑三大家族,甚至總統的誠信問題。

自古以來,放高利貸一直是黑幫的傳統事業,吳、辜、蔡等家族把信用卡當做高利貸經營,出事了、母錢收不回來,就委託黑社會,搞得卡奴們人心惶惶;抑有甚者,最近部分卡奴變成的遊民,大舉進駐台北市雙連市場和台北車站,小老百姓祇能選擇搬進守衛森嚴的社區,對習慣在超商前徘徊的遊民,並不能阻止越來越多的經濟弱勢團體。

當這些被政府背叛和金融資本家剝削的人,不滿情緒爆發,成為社會不定時炸彈,最後所有的人,都要因為漠視他人的痛苦,付出沈重代價。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本期《新新聞》】   2006.03.06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31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