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7 12:50:35瀏覽234|回應0|推薦0 | |
美國身為全球金融業龍頭,但量化寬鬆(QE)等救市措施,只求自利卻罔顧熱錢流竄他國的副作用,等到日本、歐洲相繼跟進QE,美國竟有一些國會議員指控日歐操縱匯率,充分顯示美國決策者以鄰為壑和雙重標準心態。 柏南克推出QE和零利率政策時,聯準會宣稱目的是為拉抬內需和通膨,否認想讓美元貶值。但渣打銀行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十分明白,「讓美元貶值或許不是QE主要目的,卻是達到最終目的的有效手段」。 美元走貶提高進口產品價格,引進通膨,達到聯準會促進通膨的目標。QE實施後,美元一路走貶,一直到去年美國放出風聲將讓QE退場並升息,資金才回流美國讓美元開始回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樣學樣,二○一二年底上台後推動「安倍經濟學」,日本央行也開始QE寬鬆貨幣,日圓貶值效果更加顯著,兩年來兌美元匯價重貶近三成,日貨在國際市場相對便宜競爭力大增,許多大型出口企業獲利大增,趁日圓便宜到日本觀光的人次也創新高。 接著,歐洲央行今年一月正式宣布推動QE,宣布前的風聲就讓歐元即因預期心理而走貶。 從某個角度來說,QE造成一場貨幣戰爭,美國先發動,日本和歐洲央行跟進,周邊小國和新興國家一面抨擊一面被迫應變,包括跟進降息等手段希望縮小和美、歐、日等零利率大國的利率差距,減少熱錢流入。 今年以來降息的國家,包括瑞士、丹麥、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國大陸,儘管這些國家經濟情況不差,但也被迫寬鬆貨幣因應國際局勢。 美國雖然帶頭實施QE造成美元貶值,美國部分國會議員和一些政治人物卻指控日本等國操縱匯率,他們宣稱美國的QE是為了度過金融危機,日本QE卻是故意壓低日圓,讓日貨在美國更便宜,使得美日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美國產業一年少了近九十萬個工作機會。 美國許多議員還以此為由,要求在跨太平洋夥伴協訂(TPP)中必須加入懲罰匯率操縱國條款,讓日本官員啼笑皆非。 圖/聯合報提供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