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8 06:31:42瀏覽478|回應0|推薦4 | |
美的驚豔 精覽美國國家藝術館-2 (接上篇文章)
E. Rembrandt van rijn, the mill E. 風車/ 林布蘭 林布蘭(Rambrandt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在荷蘭的來登市出生。他的父親是一位富有的製粉業主,擁有一座在萊茵河邊的風車磨坊。生為富有的磨坊主人的最小的兒子,林布蘭的父母希望他能夠受到優良的大學教育。 林布蘭的父親送他進入了萊登著名的拉丁語文大學。林布蘭14歲時,他的父親幫他在萊登拉丁大學註冊了學藉。提早註冊學藉在那時是很普遍的行為。學生直到17歲才需要正式開始他們的大學生涯。在大學的登記豁免了林布蘭的當民兵的義務,並且允許學生可以買酒但不須繳稅。但是,林布蘭對繪畫的熱愛讓他從未真正在萊登大學學習。林布蘭成功了說服他的父親讓他學習繪畫。在當時,歷史畫家是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有鑑於此,林布蘭的父親安排他跟隨萊登有名的大師史旺恩伯學習。這位曾在義大利學畫的畫家,他的構圖風格對年輕的林布蘭影響很大。跟隨史旺恩伯學畫了3年,林布蘭的進步神速。他的父親同意他再繼續到阿姆斯特跟隨著名畫家拉斯曼習畫。隨著林布蘭特藝術技巧的純熟,他的名聲越來越大。阿姆斯特丹的有錢人紛紛透過藝術經銷商來訂畫。 西元1631年林布蘭決定遷居到阿姆斯特丹。荷蘭氣候多雨少晴,冬日更是如此,氣候影響創作,該地誕生了不少世界名畫家,你看他們的畫作色彩多以陰暗為基調,梵谷有部分畫作屬色調明亮,卻都是在法國畫的。林布蘭是十七世紀荷蘭畫派最典型的巴洛克畫家,也是近代西洋藝術來影響最深遠的大師級人物。 F. JOHANNES VERMEER, A LADY WRITING F. 寫信的太太/ 維梅爾 (Jan Vermeer, 1632-75) 對不甚熟悉西洋藝術的人而言,可能根本沒聽過維梅爾這個名字。若論知名度,維梅爾當然不及他的荷蘭同胞前輩林布蘭,但是維梅爾的作品在荷蘭本國以藝術界受喜愛的程度與上述兩位大師相較卻是有過之而不及。目前傳世確定是維梅爾作品的畫作僅有三十幾幅,現存維梅爾主要作品都出現在 1956 年到他過世 1975 年不到二十年的期間內。倘若現在能找到的畫作就是他所有的作品,一年產量平均不過一到兩幅。這也使維梅爾的畫作更形珍貴,幾乎每一幅都是以天價被各知名藝術館搶購。而為維梅爾畫作收藏於知名藝術館(如羅浮宮、英國國家美術館、大都會 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的比率也遠較其他畫家高。維梅爾的作品乍看之下似乎無特殊之處,但就是讓人賞心悅目,這有賴於他對色彩、光影以及畫面佈局的細膩處理,每幅畫都是經過一再的修改才定稿,最後又讓人覺得 恰如其份而又不露斧鑿的痕跡。以這種態度作畫,數量應該不會很多。但也正因如此,維梅爾的畫作較同時代畫家顯示更高的成熟度。甚至到兩百年後,他的技巧仍令當時的印象派畫家嘆服。 在維梅爾傳世的畫作中,大多屬於描述日常生活的風俗畫(genre painting),主題較易親近,這也是使他的作品較受歡迎的原因。其實風俗畫本來就是當時荷蘭眾多畫家的拿手好戲,但維梅爾的作品尤受歡迎,這當然得拜他獨到的繪畫技巧。與其他荷蘭畫家的風俗畫比較,維梅爾畫作中的人物較少,通常是單一女性,動作較靜態,不外是寫信、讀信、沉思、凝視、演奏、飲酒、家務等,場景也集中在室內,反倒比較類似肖像畫。此外,維梅爾畫作大多呈現看起來較溫暖舒服的光線環境,不像林布蘭那種陰暗的背景。在維梅爾的畫作中,幾乎有一半以上都具有相同的模式可循:背景對著牆壁,牆上掛著圖畫或地圖(南北橫擺的荷蘭地圖),光線來自左邊的窗戶,窗戶玻璃的拼花圖案都相當類似,斜拼花地板(其實是當時流行於荷蘭的室內裝潢),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畫中的現場都是同一個畫室,也就是維梅爾自己家中的畫室。再仔細看下去,不難發現有許多物品,如衣服、小鍵琴、牆上的地圖與圖畫等都一再重複出現,可以推斷都是取自維梅爾自己的家用品,照畫中的器物判斷,維梅爾應該過著小康的生活。 G.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MADAME MOITESSIER G. 穆瓦特西耶夫人/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856年 穆瓦特西耶夫人Madame Moitessier 原是一個富有的政府官員的姐姐,1842年嫁給年齡大她2倍的一個銀行家兼蕾絲面料商人。這幅畫中 Madame Moitessier白皙的皮膚和深色的晚禮服,她高貴的服裝以及身上的珠寶裝飾,深褐色的牆紙,她嚴肅而陌生的凝視及她的肢體語言暗示了她的自信,所有這些都暗中揭示了她的富有。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是法國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最後一位領導人,他和浪漫主義畫派之間的著名爭論震動了整個法國畫壇。安格爾的畫風線條工整,輪廓確切,色彩明晰,構圖嚴謹,對後來許多畫家如德加、雷諾瓦、甚至畢卡索都有影響。 安格爾一生最崇拜拉斐爾和古代大師,直到87歲高齡還在研究拉斐爾的作品,其最後一件作品就是根據喬托的構圖畫的。他的主要作品有一系列肖像畫和大量的素描,還有類似中國畫白描的只用線描鉤輪廓的作品。 H. AUGUSTUS SAINT-GAUDENS,SHAW MEMORIAL H. 羅伯特·古爾德·肖與第54麻塞諸塞志願步兵團紀念碑 羅伯特·古爾德·肖(Robert Gould Shaw,1837-1863),美軍上校。在南北戰爭期間,他率領的第54 麻塞諸塞志願步兵團,是北方軍中的第一支完全由黑人組建的軍隊,人數約1100 人。這支軍隊在麻塞諸塞州組建時唯一的白人是團長羅伯特·古爾德·肖。這支軍隊為了解放美國南方黑奴,在南北戰爭期間參加了多次戰鬥。1863年,在試圖攻佔南卡羅來納州(South Carolina )的Fort Wagner 要塞的戰役中,羅伯特·古爾德·肖上校不幸陣亡。這些人絕命向前行,試圖拿下南方邦聯 (Confederate)位於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敦(Charleston) 的華格納堡 (Fort Wagner),他們面臨奇高無比的風險。他們知道戰鬥的艱難,機會也不利於他們;但仍然,他們傾身前進,團結一心。被韁繩拉緊的壯馬,感覺到他們 的心情,昂首後仰,跟著隆隆的腳步、金屬和鼓聲發出嘶叫聲。那些士兵還不知道我們所知道的,即很多人都會死去,包括他們身旁堅忍不拔的上校。他們無法拿下堡壘,但他們的英勇無懼將為其他人打開大門。這些人是在北方招募的第一支自由黑人兵團,他們所爭取的是其他人不敢奢想的︰一是為遭受奴役的同胞帶來自由,二是為美國黑人士兵爭取加入北方聯邦 (Union) 的權利。在內戰結束前,還有將近 17 萬 9 千名的黑人士兵入伍。 I. CHILDE HASSAM, ALLIES DAY, MAY 1917 I. 盟軍日,1917 年五月/柴爾德 ‧ 哈薩姆 到了一次世界大戰末,美國已崛起為國際強權。不過,經濟大蕭條的壓力和海外另一衝突的威脅,阻礙了國家本有的樂觀與自信。把這些美國精神的戲劇化轉變記錄下來的藝術品,柴爾德‧哈薩姆 (Childe Hassam) 的《盟軍日,1917 年五月》(Allies Day,1917 年五月 )不僅是 20 世紀上半葉以來最耐人尋味且最能引人思考的圖像,也為學生提供許多探索構成我們國家性格之基本價值的機會。《盟軍日,1917 年五月》為美國進入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精神提供視覺證據,並預告美國在世界事務越來越吃重的角色。旗幟的大膽顏色立刻傳達出象徵的重要,教師可利用年輕學習者自然的好奇心,建立適合他們年齡的活動,讓他們探索這面旗幟在美國的角色。可以用公民課程的形式,來探討星條旗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之類歌曲所蘊含的理想,並檢視其他家喻戶曉的美國價值陳述,如效忠誓詞 (Pledge of Allegiance)。
Resource from: http://www.facebook.com/nationalgalleryofart/photos_stream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