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2 11:35:45瀏覽284|回應0|推薦7 | |
為了籌措學費讓弟弟去念大學,做哥哥的冒險去潛入豪宅行竊,卻失手殺了屋主,從此改變了兄弟兩的命運。哥哥因殺人罪而入獄服刑,也為弟弟帶來旁人無止境的歧視命運。 直貴無從選擇地被貼上殺人犯的弟弟的貼紙,因此受到不少打壓,求職、戀愛,甚至夢想等,一切處處受阻,哥哥的事變成他生活的負擔,極欲掩蓋的不堪事實。一個月一封,哥哥從監獄寄來的信原本是想表達對直貴的關心,卻像當初為了想讓直貴能上大學而行竊一樣,一番的好意,反而為直貴帶來傷害。 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寫實性有多高,罪犯的弟弟因兄長犯下殺人罪而遭受歧視,這點在台灣應該不成立吧,但在日本是怎樣我就不清楚了,不知道是作者的一種誇張寫法還是真實現象。如果說是殺人犯本人,求職四處碰壁,在社會上受到歧視是比較可以想像,也比較可以理解的,不過像書中直貴那樣,明明不是罪犯本人,卻受到如此殘酷的對待,讓人禁不住要懷疑:真的假的!? 會這樣!? 我想在這裡東野圭吾指出了一種自以為是的愛。原先哥哥一肩擔負起家計的擔子,希望直貴專心唸書就好,甚至在他因工作受傷後還是反對直貴利用課餘時間去打工,基於一份對弟弟的愛,哥哥選擇鋌而走險的結果卻將兩人的生活帶入萬劫不復的窘境。 就是這一份愛護,帶來其後悲慘的下場。諷刺的是,哥哥入獄後,雖然晚了一年,直貴還是考上了大學,並且半工半讀的完成了學業。繞了一大圈,上大學的夢想終究還是實現了,那麼哥哥當初的偷竊真有其必要嗎﹖要是沒有這樁罪行,直貴還可以不用遭受這麼多生活上的不順遂。這也對拋出了一個問題:尋求犯罪真的能讓生活過的更好,解決面臨的窘境嗎﹖警告所有萌生犯罪念頭的人要三思,走上這條路並不能徹底解決面臨的困境。 書中描述受刑者家人在事件發生後所遭逢的生活劇變,因為切入角度的關係,看著直貴受社會的歧視,一波又一波的衝擊,不免讓人對其心生同情,但東野圭吾提出了一個觀點,或許這就是他讓罪犯家屬而不是罪犯本身成為這篇故事主角的原因。如果罪犯家屬也會因為犯罪者的所作所為受到社會的批判,那麼社會上或許就可以減少一些犯罪,至少像故事中直貴哥哥這種類型的犯罪者有遏止的效用。作者想說的大概是這個吧。 在一次妻女受到搶劫犯傷害的事件中,直貴終於體會到遭世人歧視的正當性,雖然我覺得用在受刑者的弟弟身上這個彎拐的有點大,但也才恍然大悟到,罪犯受到來自社會的排擠縱然可憐,可是受害者的心情與立場又該擺哪裡呢﹖罪犯至少是對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作為一種贖罪,可是受害者卻是全然莫名的被捲入,是無辜的,是毫無選擇的。 直貴是個非常無奈的角色,因為哥哥的所做所為,讓他嘗盡苦頭,他應該恨他,可是,要是事情那麼簡單就好了,偏偏哥哥是為了他才做出這種蠢事,這讓直貴如何是好,一顆心在恨與不恨之間擺盪,被推進了死胡同。 而故事中關於直貴的無解的局,散發著無法言喻的哀傷,無疑是種警示,提醒著世人:咦 ~ 歹路無通行。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