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別相信任何人》謊言背後-別相信班恩
2011/07/07 19:04:55瀏覽556|回應0|推薦12

別相信任何人

        早晨在一張陌生的床上起來,隔壁躺著一個陌生的男人,克莉絲汀解釋眼前的景象必定是昨天喝得爛醉的結果。一夜狂歡,然後和哪個剛認識(或者該說不認識)的男人回家了。

        然而走進浴室裡,鏡子中的這個人居然也是一張陌生的臉孔。要說陌生倒也不是全然的陌生,鏡子裡的人有幾分自己的樣貌,只是看上去年紀增長了許多。接著男人告訴她,自己是她的丈夫,已經結婚二十多年了。

        陌生男人宣告克莉絲汀患了失意症,解釋了克莉絲汀對眼前毫無記憶的空白。丈夫班恩出門上班後,慌亂無主的克莉絲汀接到了一個自稱醫生的陌生男子的來電,告知在衣櫥後方藏有克莉絲汀這陣子寫的日記,而日記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也可在當中找到答案。

        藉由日記的記載,儘管每天都是幾乎從零開始,隨著日子的推進,克莉絲汀也逐漸累積出近期內的記憶,就這樣看似每天都一樣的歷史軌跡,漸漸透出不尋常的氣味。當累積的歷史愈多,克莉絲汀愈發覺得班恩的說詞有其可疑之處,只是偏偏因為記憶的喪失使得克莉絲汀無法提出反駁,若要說有可反駁之處,也只有自己並不記得班恩所說的一切了。

        隨著事態的發展,正當克莉絲汀確信班恩對自己的付出,決定就算彼此之間記憶呈現空白的狀態,也要好好的對待班恩,並將偷偷寫日記與和醫生見面的事情坦承告知時,班恩竟一甩平日的溫柔形象,露出殘暴的一面。究竟班恩…?

        由於是第一人生敘述,讀者的眼界所及也僅局限於克莉絲汀觸角所及之處,既是說,克莉絲汀知道多少,讀者也就跟著知道多少,克莉絲汀不知道的,讀者也無從知曉,這創造了一種讀者與克莉絲汀記憶同步的感覺。

        透過克莉絲汀的眼睛看整件事情,就好像我是住在克莉絲汀身體裡的另一付喪失記憶的靈魂似的,讓人對克莉絲汀的處境感同身受,並且讀來十足有片段的感覺,也因為這一點,本書讀來有股不順暢感,速度上也自然是偏慢。

        連日來發生的事透過日記的形式呈現,看似不斷重複的每一天,不知不覺中事情有了進展。感覺好像推理小說裡破案者的思路具象化般,克莉絲汀每天大同小異的日記拋出細細的線索,裡頭的可疑之處可由拼比的方式冒出頭。

        就好比寄生蟲需要宿主來提供養分,我們只能依靠克莉絲汀的述說才能得到這完整的故事,正因為這一點,讓讀者也跟著陷入到底什麼才是真相的左搖右擺當中。面對既是陌生但又待在自己身邊的班恩,說要相信,自己並沒有記憶能賦予踏實感,說要不信,眼前的一切又都像他說的那樣,克莉絲汀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的茫然無助,因為同步的視線使得讀者能夠體驗到克莉絲汀的心情,最後,一起尋回她所失去的人生。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fib&aid=54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