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18
真言與秘密
心情隨筆心靈 2014/02/11 00:21:07

秘密

 

前面提到了關於密教這語詞,會因著使用的人、地域和時代而有差別。但若要有共通的來說,應該都有著秘密之教;深密之教的意涵吧。

秘密一詞在梵語中有著rahasya guhya兩字的意涵。Rahasya是從語根有捨置意味的rah而來,被捨置,則有表達僅是一人之意。僅一人而別人不可知之(事)物,因此這詞是被用於表達一般的秘密意思。這在古代印度聖典文獻中被經常發現。表現出個人極致的覺悟,無法對他人傳達的秘密。

另一方面,guhya是來自有隱藏、覆蓋意涵的字根guh。隱藏之意也表達了秘密的意涵,這在古印度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聖典中被使用。(註:不知讀者有無讀出這兩字的差別

這兩字詞表達的「秘密」,在語源與意味上是相異的兩個系統。也就是說,一個是個人內在領域的秘密,另一個則是不可公開的秘密意味。只是後來被混同了,不管是rahasya 還是guhya,兩方面的秘密意味被包在一起使用。

佛教裡關於「秘密」一詞,早期以來是被用於對比於「顯示」之意。如此「顯示」與「秘密」的表達上並無密教與顯教的意涵。如《大智度論》卷四:

 

「佛法有二種:一、祕密,二、現示。 現示中,佛、辟支佛、阿羅漢,皆是福田,以其煩惱盡無餘故。 祕密中,說諸菩薩得無生法忍,煩惱已斷,具六神通,利益眾生。 以現示法故,前說阿羅漢,後說菩薩。」。

 

此處的秘密是為了顯示法故,現示說的是具體形象如阿羅漢,這樣斷煩惱受人尊敬的佛教修行聖者。而相對的秘密則說明了另一種大乘的「菩薩」,其實也證得無生法忍,但為利眾生而行各種波羅密行。相對於聲聞阿羅漢完成修行與具體形象的現示,菩薩乘則顯得難以具體現示的深奧之教了(此時「秘密」表達了無法言說的大乘深奧之教)。甚至五世紀是被漢譯的《央掘魔羅經》,對於密教的語詞也是用於表達深奧之教。八世紀初中國著名的《大日經疏》卷十五也是如此敘述:

 

「秘密者,即是如來密奧之藏,久嘿斯要如優曇華時乃說之,苟非其人,則不虛授,不同顯露常教也」。

 

宗教體驗世界裡,佛教所說的「自內證」,就如我們平時使用「內緒」那樣(註:內緒是日文,表達一種內在不被人知的狀況,類似秘密),個人內在經驗的領域無法對他人傳達的情形。平時我們透過感官所把握、日常語言、文字所傳達的狀況,對這(自內證)的體驗是無法傳達。原本佛教中專門的描述用語「言語到斷」的境界差可比擬,這樣所得的境界,是他人無法依樣畫壺。內在神秘的直觀體驗,連會得的方法也捨無,超越了日常生活的感官場,這就是「深奧秘密」所要表達的境界。

這樣的體驗深奧的秘密世界,對於還沒準備好或沒有能力者,公開或明目張膽的對他們強調,反而是有害與危險的,因為這緣故而無法全然公開與隨便教授。上述是對「秘密」的一種意涵解釋,這種意義是對於秘密獲取的方法教授表達不公開的益處。此外,另一種表達因眾生對於自身內在價值不瞭解的秘密,後者表達的秘密是指對無法理解這樣價值意涵的人強要說明反而有害,因而佛必須適當保隱不說,這不說的是如來自證的如來秘密。這是第二種「秘密」的意涵,而這意涵在印度是沒有的,而是在日本密教中由弘法大師開展與被繼承的。大師在《辯顯密二教論》下卷說:

 

所謂秘密具有二義,一眾生秘密、二如來秘密。眾生以無明妄想覆藏本性真覺,故曰眾生自密。應化說法逗機施藥,言不虛故,所以他受用身秘內證而不說其竟也。則等覺希夷十地離絕,是名如來秘密。

 

此外,天台密教,依此基礎也開展出四種秘密的說法。

安然的《真言宗教時義》說四種秘密;一諸佛所秘。二眾生所秘。三言說隱密。四法體隱密。(大正藏七十五冊續諸宗部,449.b)。

 

 

秘密的傳達

 

「秘密」在宗教體驗的世界裡,是沒有辦法透過普通的方法來傳達給他人的。一般在佛教的認知裡,現象世界是因分,悟的境地是屬於絕對世界的果分。現象世界可以透過五官來加以把握,透過文字、聲音等將其傳達給他人,因此因分可以說。但絕對世界因為無法運用這日常的方式表現給他人,所以果分不可說。

然而密教並不認同這種說法,密教認為絕對的世界是現實的表現,絕對世界的傳達是可能的,因而密教主張果分是可以『說』的。在密教的世界觀裡,無法說出的宗教體驗,可以透過象徵的表現來傳達給他者。在眼睛看的形、耳朵聽的聲,這些現象界普通的事物中,透過哲學的認識,卻是絕對世界鮮明的象徵化。在密教裡,形是象徵著標幟、三摩耶形。語言象徵著真言。

在日本密教裡,這樣的象徵哲學、語言哲學被「六大體大」、「聲字實相」等論說以一種嶄新的方式開展與被瞭解,現實的佛像佛畫等藝術作品被深化。大師的『御請來目錄』中說到:「法本無言。非言不顯。真如絕色。待色乃悟。」,大師又說到:「真言祕藏經疏隱密。不假圖畫不能相傳。」。因而,儘管是絕對的世界,但一部份仍可藉由藝術作品等現實的姿態而表現出來。如此的思想,不再只是將真理作抽象的原理化,而是以現象界中具體的事物表達出人格於其之中,這是密教將真理表裏一體化的獨特真理觀。

密教曾活躍於亞洲諸域,間接的從歷史中思考多數的優秀佛教藝術品持續出現的現象來看,象徵哲學的存在是不能不被考慮的。

(私云:日本密教學者用的象徵哲學字彙中的「象徵」是シンボル這裡的象徵哲學,似乎與西方所說的素樸的象徵主義symbolism或有不同,此處,似乎指的是將內在經驗象徵化,而且這之中也有著人格化。試想,人格化似乎是個重要點,因為將人格內在經驗的這特殊性與現象的普遍性結合,似乎長是要超越對立並讓這真理經驗成為可感受與可經驗的)。

 

閱讀資料:

『密教:インドから日本への伝承』松長有慶

《大智度論》卷四

《大日經疏》卷十五

《辯顯密二教論》

《真言宗教時義》

 

(早先曾發表於奇摩的部落格)

最新創作
真言與秘密
2014/02/11 00:21:07 |瀏覽 1039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大師與彌勒菩薩
2012/03/22 02:41:20 |瀏覽 1208 回應 0 推薦 4 引用 0
關於仁王經
2011/10/19 00:37:33 |瀏覽 1194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發芽
2011/09/13 21:57:24 |瀏覽 635 回應 1 推薦 3 引用 0
極微色
2011/09/05 22:14:43 |瀏覽 700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