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國際經濟上的一件大事,至少是被我認為影想最深遠的一件大衝擊,那正是中國缺工,很諷刺的是,中國的失業率不算低,各方估計從5-10%都有,以這麼高的失業率來看,缺工會在中國形成巨大壓力,有其結構上的四大問題:
一、 中國經濟成長快速,以及學歷普遍提升,多數沿海與都市的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工廠的生產與勞動工作,面臨台灣在1990年二十年前相同的問題。
二、 1980年以來的一胎化,加上1990年以後沿海與都市因為富裕而自然產生降低生育的趨勢,至今二三十年後終於面對人口成長與人口老化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年輕人口的比率年年急速下墜,這又面臨和十年前的台灣一樣,二十年前的日本相同的問題。
三、 生產線移轉困難,大家都知道,貨物的運輸以海運最為便宜,海運相較於陸運有著諸多好處,如承載量和安全等優勢,中國雖然早已經有所佈局,而推動大西部計畫,想要利用內地的便宜勞工土地,維持其競爭力,但是,以中國當成世界工廠的角色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型仍舊是以出口來帶動內需,所以生產基地必需臨近海港,不然就是要最終消費市場設據點,如此才有運輸成本的優勢,那麼以中國內陸的公路品質,要服務她們想要西移的巨大生產線所生產出來的貨品,恐怕很難辦得到。
四、 工資上不斷上漲,工資低廉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最大競爭力之一(另一個是被嚴重低估的匯率),然而近年來中國沿海地區與城市的工資不斷上漲,已經漸漸地讓一些毛利低的組裝代工或傳統產業的廠商吃不消,加上勞動合同法的實施,這又是面臨到當年台灣的相同問題。
台灣當年的解決方式很傳統,就是外移尋找新的加工生產基地,當然,不單單是台灣,連韓國日本美國歐洲等國的企業不約而同地找到中國這個龐然大國。
如果,中國勞工四大結構問題無法改善的話,全球經濟會何去何從?
在尋求可能的解答之前,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2010年以後的全球經濟,有一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那就是貧富差距會不斷攀升,攀升到人類無法想像的地步,中產階級的比重也會不斷地下降。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那麼未來二十年的全球經濟將會與過去二十年的發展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過去二十年,全球中產階級的人口數家庭數與比率呈現攀升的狀況,再加上溫和通膨和全球資金寬鬆的條件,於是創造出共同的消費與生活價值,如增加的中產階級有能力在中高價的消費上,如購屋、購車、旅行、受高等教育…..,即便那些在經濟上略為落後的中下階層,由於受惠不是很高的失業率和過去二十年全球政府用赤字去營造的福利政策,他們的消費能力雖然不高但是仍保持一定的規模,至少還有「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可以替代。
貧富差距擴大後,中下階層的消費能力降低,他們無法像過去二十年去適應年年上漲的物價,貧窮線的提高也讓中下階層越來越依賴低廉的產品,換句話說,未來的世界經濟無法像過去般地追求「品質」與「成長」,也就是說,大部份的商品必需要面臨更無情的「價格競爭」,即便犧牲部份品質也得去追求成本的控管。
當窮人越來越多時,未來的世界會由「中產階級經濟」轉為「窮人經濟」。
當中國製造的勞動成本受困於幾大結構性問題而攀升,當運輸費用受到高漲的燃料而呈現漲多跌少的趨勢,當全球M型化的結果逼得各種產品必需越來越低廉時,當中國的企業有能力也有意願將生產基地外移….哪些國家將會受惠於這些新趨勢。
要找答案之前,請先去再去思考問題的內涵。
既然中國已經無法擔任如此繁重的世界工廠,要誰會接下棒子,當然就得看哪些國家能夠提供中國所沒有的東西。
中國缺民工、中國人口老化、中國運輸成本太貴、中國工資過高這四大問題,又有哪些國家尚未面對這些問題呢?哪些國家不缺勞動力?哪些國家人口結構年輕?哪些國家離市場與能源產地比較近?哪些國家的工資還算低廉?哪些國家已經努力打進所謂的新興國家的市場?
墨西哥(Mexico):人口1.1億,位處於全球最大市場-北美,14歲以下人口佔30%,平均年齡25.6歲,識字率91%。
土耳其(Turkey):人口7000萬,位處於全球四大原物料供應地-中東、俄羅斯、中亞與東非的中心,未成年人口佔40%,30歲以下的人口比率為60%。
越南(Vietnam):人口近9000萬,14歲以下佔人口比重為20%,平均年齡26.9歲,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5%。
南韓(Corea):全球佈局中東非洲與中南美消費市場最深的國家,在面對「窮人經濟」的未來世界上,擁有其它國家所沒有的行銷經驗與深耕能力。
這四個國家或許才是真正可以長期投資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