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CB簡論
2009/03/21 21:51:35瀏覽3992|回應0|推薦0

引自: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5155728

        總幹事與ares共同創作 

       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基本概念 
        所謂可轉換公司債,即為公司債附有債券持有人得自發行日起屆滿一定時日後,於一定期間內享有按約定之轉換價格或轉換比率,將公司債轉換成發行公司普通股之權利者。 可轉換公司債可說是兼具債券與股票特質的特殊有價證券,當發行公司股價低迷時,可轉換公司債持有人可以選擇保有債券價值,以領取債息和利息補償金為投資收入;當發行公司股價(相對於轉換價格)上揚時,可轉換公司債持有人便有權利將可轉換公司債轉換成股票,換言之,可轉換公司債持有人不但擁有債券,也同時擁有股票選擇權。 

        由於可轉換公司債(CB)=公司債+轉換成股票的選擇權(call option),大部分發行後第三年可保本賣回公司,甚至再加一點利息(依據發行條件),因此option部分的時間價值長達三年,也就是說,若選股能力還不足,投資CB的風險是遠低於現股及認股權證 

         這裡強調的是風險觀念,因此友達漲時報酬率當然低於總大所舉3例,(若48元是轉換價格,CB價格大約從110元漲到125元,投資報酬率13.6%) 但是友達跌時,價格頂多跌回到100元(意思是友達信用評等高,不至於倒閉),不過長達三年的時間價值(遠多於認股權證),投資人還是有很大的機率ㄠ到LCD景氣回升,因而解套或獲利。

         而且認股權證大家都知道(或有經驗)會被發行券商(莊家)修理,因為發行條件總是對莊家有利,至於CB的莊家是公司本身,而且公司大股東常常認購達50%以上,因此投資CB是與莊家站在同一陣線,自然不易被修理。 

        只要把握投資標的1.信用評等極佳(方能保本) 2.只投資剛發行的CB,因為時間價值最高。

        但是還是把握兩個原則 1.信用評等極佳(方能保本) 2.只投資剛發行的CB,因為時間價值最高。 2、還有一個重點是剛發行的CB履約價格貼近現股價格如果現股價格明顯超過履約價,CB當然跟著走高,不然就會有套利空間,當CB價格越高,就越有履約價值(也就是越像股票),其波動性會跟著現股放大,也就是例如如果CB報價150元,那其實就去買現股就好了,因為沒必要承受跌回100元(33%)的風險。

        至於CB流動性的問題,市場上有一支基金目前買了22億元的CB,我想他比您更care流動性吧 
        還有一個解決流動性的方法就是轉換成股票再賣出(股票流動性優於CB),轉成股票約花費一週時間才能拿到股票,這期間,若怕好價格跑掉,亦可以先放空鎖住利潤。

        散戶入門
         1、 一般而言很難從初級市場買到,但可從次級市場買入,次級交易市場的買賣方式只要透過營業員即可,買賣交割流程與一般股票相同,次級市場一天CB的成交值約7-8億。 

         2、 parity(評價):每檔CB都有轉換價,如轉換價40元,普通股市價42元,則parity=(42/40)*100=105;此外CB會隨市場的交易而有最新成交價,如該檔CB的市價是108,絕大部分市價會高於parity,因為很多CB有那種買回的權利,例如發行面額100,三年後用103買回之類的規定與權利,雖然沒有票面利息,但這種未來高於面額買回的規定其實就已經隱含利息在內。 每檔CB parity網路都找得到,投資人要介入的標的盡量選擇市價與parity差距較少,而且不要高於買回價,如此一來起碼可以賺到一點利息。 

         3、 買進CB的時機最好在股市長期低迷時,因為一來才有便宜貨好買,二來是CB的投資是較長期的概念,若在股市多頭熱絡時去搶進,往往在閉鎖期結束後很難會有轉換價值(因為台灣的多空循環大約只有10-15個月)。

         4、 絕對要挑選基本面較佳的公司(至少消極條件是不能倒或面臨財務危機),否則碰到博達可轉債的那種情形,一堆自認為套利高手貪圖套利空間而鎩羽而歸。

         5、 最好作CB的投資組合,這樣才會避免單一CB的信用風險,我個人認為最好作到10檔CB才能免除信用風險,沒有那麼多財力與時間的人就只好捨去。 

        一些CB的資料可以到遠東銀行的網站去蒐集 

         http://www.feib.com.tw/ 

        有問題不妨上來問。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nowrice&aid=276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