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駭人聽聞的逆倫弒親家庭悲劇
2011/01/12 00:13:34瀏覽983|回應7|推薦90

http://vlog.xuite.net/play/Z0tSQzJBLTMzMDM3ODYuZmx2 古箏演奏---祈禱

本部落格文章和留言簿所引用之音樂、動畫資料等,其智慧財產權歸創作者擁有,若不願提供分享,敬請賜知,當會立即刪除,謝謝!

引用文章弒父傷妹,有怨無悔

駭人聽聞的逆倫弒親家庭悲劇,時有所聞,足令全社會震驚和痛心。

為什麼說駭人聽聞?父母子女是天倫至親,想都想不到怎會發生傷殺事件,我母親離世近40年,父親也離世25載,到現在我已是老年人,父母依舊活在我的心裡面,經常思念。

要生一個小孩,母親要懷胎十月,備嚐辛苦 ,

既然生了,就又要辛勞養育,還要教導做人做事,教,這件事尤其重要, 家裡再怎麼窮,孩子自兩歲三歲起父母就要身兼教師,父母是孩子的生活教育的啟蒙師。生、養、教,都是父母的責任,疏忽不得   :

父母要教孩子什麼?

倫理道德,三剛五常,長幼有序和能吃苦能耐勞,不怨天不尤人,禮義廉恥,感恩報答 等等,這些最基本的精神文化價值觀,以及生活實質層面的一時的衝動情緒要如何控管,都要從小刻意教導,要融入生活中時時施予機會教育。經過瞭解最近20-30年的國民中,小學最欠缺的就是生活教育,家庭親職教育中最該重視的正是生活教育和禮貌教育。

怎麼教?

教導的方法鬆緊適度,不要過於嚴苛,也不要太過溺愛,凡是過度地個人主義和一味地自私自利,以及一旦發現孩子萌發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的心理,都要及時導正,循循善誘和啟發。

附語:有關於學校教育部份

加強學生生活教育,導正學生偏差行為,培養學生正常人格,應是教育界同仁齊心協力,責無旁貸,刻不容緩的中心工作。如果說教育事業是良心事業,則教學生如何做道德人,做社會人的訓育工作無疑是行善積德的工作。訓導同仁們(近稱學務人員)平日付出心血,建立學校安定的教學環境,令人起敬。訓育有成,則學子之幸!社會之幸!

當前亟須重視的中心項目:輔導學生做到:
     (一)、穿戴衣帽、整潔合身、儀容端正、態度大方。
     (二)、行車走路,依序入座,保持謙恭禮讓之態度。
     (三)、注意公共衛生,不製造髒亂及污染。
     (四)、培養愛整潔,守秩序、守時、守法的生活習慣。
     (五)、行路時,注意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
     (六)、孝順父母,敬愛兄弟姊妹,友愛同學。
     (七)、愛惜公物、發揮公德心。
     (八)、遇有糾紛尋求合理解決,不用爭吵或暴力。
     (九)、不涉足不正當場所。


有關於家庭教育部份

   一、 ,有賴於家長協助者條列如后:
     (一)、家長應端正言行,以身作則,為子女作好榜樣。
     (二)、家長管教子女之態度要一致,賞罰分明。
     (三)、以鼓勵代替責備,重視培養親情。
     (四)、培養子女,衣著整齊,愛好清潔及自我管理之習慣。
     (五)、儘可能倡導家庭正當娛樂,如音樂、繪畫、奕棋、郊遊及各種運動。
     (六)、充分瞭解子女性向、樂趣、交遊動態。
     (七)、注意子女言行舉止,不姑息、不溺愛、不嚴苛、不拒絕。
     (八)、經常與學校主動保持聯繫,瞭解子女在學動態,並與老師配合管教輔導。
     (九)、家庭應實踐「國民生活須知」,教養子女舉止端莊,有為有守,敦親睦鄰,愛校愛鄉、愛社會、愛國家。

有關於社會教育部份

     (一)、社教機構應善用社會資源,提供正當康樂設施,或建設青少年康樂中心。
     (二)、加強張老師之服務,設立青少年輔導中心。
     (三)、社教單位經常舉辦青少年問題之座談、演講,以擴大影響層面。
     (四)、社教機構倡導宣揚正當風俗,端正社會禮儀。
     (五)、感化機構、輔育機構,改進管教方法,接納改過遷善之少年,給予重新之機會。
     (六)、重視青少年福利措施,貫徹少年福利法。
     (七)、淨化廣播及電視節目,並積極淨化網路 , 取締違法電玩書刊畫冊。
     (八)、警政配合,取締不良場所之營業,以避免傷害青少年身心正常發展。
     (九)、警察不姑息違法滋事之少年,加強取締酗酒、鬥毆、賭博,吸食迷幻藥,放蕩不羈及奇裝異服之青少年,嚴予糾正。
     (十)、強化校外生活指導之功能。
     (十一)、社教、警政、學校等各單位加強聯繫,實施生活教育之步調一致,互通資訊,經常檢討改進措

施,因應變遷。

延伸閱讀:

快樂學習有助小孩身心靈的成長

http://blog.udn.com/snflwrhy/4159939

家庭教育從建立孩子的生活常規做起http://blog.udn.com/snflwrhy/2969234

發展和強化教師的輔導職能是當前急務http://blog.udn.com/snflwrhy/2948167

教育小孩的工作,是一門藝術,但"寵"字要謹慎無為之.

http://blog.udn.com/snflwrhy/3035977

附錄:摘自google部份參閱資料

2. 未及時就醫 錘擊弒父11刀傷妹
  新竹縣無業的吳姓男子昨天下午不滿父親酒後念他兩句,拿鐵錘把父親狠狠打死,再刺殺妹妹十一刀,直到妹妹喊痛跪求:「哥哥別殺我!」他才鬆手;他投案後毫無歉意,還說:「我不後悔殺他(父親)。」 警方說,廿一歲的吳嫌弒父 ...
  2011-01-09.聯合報.A7版.社會.記者羅緗綸/新竹縣報導
3. 宅男被趕出家門 111刀弒父
  新莊市陳姓輕度智障男子因不事生產,被父親責備後懷恨在心,抄下韓片「朋友」片中殺人手法對付父親,日前砍殺父親一百一十一刀致死,還揚言要殺其他家人,陳母痛心不已,向法官表示希望兒子判死刑,板檢昨依殺人罪起訴陳嫌,求 ...
  2010-12-07.聯合報.A13版.社會.記者何祥裕/台北縣報導
5. 姊弟夥友弒父焚屍 2人求處無期
  屏東縣曾姓女子不滿父親管教,今年三月間夥同十七歲弟弟及邱姓男友先用安眠藥迷昏父親,再載到農地活活燒死。 屏東地檢署昨依殺人罪將曾女與男友提起公訴,求處無期徒刑;曾姓少年由少年法庭收容。屏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榮 ...
  2010-07-21.聯合報.A10版.社會.記者陳崑福、翁禎霞/屏東縣報導
10. 逆女弒父 砍殺21刀 判無期徒刑
  女子田文媺因向弟弟的王姓女友索討生活費及借車使用被拒,竟恐嚇王女,王女向田父告狀,田父責罵女兒,田女一氣之下,先後持3把水果刀砍殺父親21刀致死,其中2把水果刀刺殺父親時,因用力過猛還折斷。台北地方法院依殺人罪,將 ...
  2010-04-24.Upaper.6版.焦點.記者蘇位榮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nflwrhy&aid=4782769

 回應文章

小綿羊LEE(醫藥正知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贊成
2011/02/25 14:07

對子女的溺愛  和    苛刻虐待

這兩個極端最容易造成沒有人性的小孩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snflwrhy) 於 2011-03-02 23:55 回覆:
凡事中庸 不走極端 才能求取平衡
感謝指教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警醒之文。
2011/01/24 16:25
看到這幾則的弒親慘案﹐令人震撼不可置信。 如何下得了手﹐ 自己的親身父﹐手足?
凶性如此之大。最悲痛的是看到這位母親要求其兒判死刑﹐ 這母親是甚麼樣的心情
啊﹖ 社會真的生病了。謝謝發出如此的呼籲和警醒之文。

一直沒有告訴您﹐ 謝謝您是很早期來我格子推薦的格友。新手上路﹐ 現在才慢慢會串門子﹐ 遲來的感謝。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snflwrhy) 於 2011-01-25 14:23 回覆:

謝謝好友賞文回應貢獻看點

我們一起期待祥和社會及早到來

(遲覆   請諒)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Moral and ethics; right and wrong
2011/01/13 12:44
There are a lot of work we need to raise our kids these days....It's sad to see those killings committed by their own children.

We will teach our children the moral and ethics, right and wrong, and do exactly what we are preaching.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snflwrhy) 於 2011-01-13 20:48 回覆:

謝謝賞文回應

道德崩潰   倫理模糊  是非錯置   黑白顛倒   價值體系混亂    造成社會不安定

教育的事  變得無比重要


ling y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悲劇
2011/01/12 11:18

那孩子的心理早就病了

現實又不如意,加深他的恨意

真是令人難過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snflwrhy) 於 2011-01-12 11:50 回覆:

生之   養之   育之   衛之    教之 

教不好如何做人

前功盡棄  毀己  毀人

教的影響最大

豈可不重視

感謝好友回應


gladys9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悲劇
2011/01/12 11:03

真不願意聽到這件人倫悲劇

希望 thy 的苦口「公」心 喚起迴響

問題解決的能力愈高,排除困難、解除壓力的機會愈大

早點解決問題,減除壓力,就不會釀成大禍....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snflwrhy) 於 2011-01-12 11:53 回覆:

殺父新聞

一周兩案

令人驚心

人非本惡

教育  輔導  何等重要

謝謝好友回應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2011/01/12 10:47
教育小孩的工作,是一門藝術,但"寵"字要謹慎無為之.
http://blog.udn.com/snflwrhy/3035977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snflwrhy) 於 2011-01-12 10:49 回覆: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轉貼 :弒父傷妹,有怨無悔
2011/01/10 21:54
http://blog.udn.com/yuanxiao/4778855
thy 20240512 母親節快樂(snflwrhy) 於 2011-01-10 21:55 回覆:
 

社會新聞:不滿被碎碎唸 無業男用鐵鎚打爆父親頭
關聯文章:子弒父傷妹 癌母徹夜難眠

1月8日,新竹縣發生弒父傷妹的重大刑案,據報導,死者年過40才得子,因此對獨子疼愛有加,凶嫌從小就被溺愛,過著「要什麼,就有什麼」的日子。

很可能,這不會是最後一個不幸的事件,因為台灣社會發展的歷史背景,現在正到了發案的成熟期。

現在約20到40歲青壯年的父母是二戰後的「嬰兒潮」,台灣跟著日本在二戰期間飽受戰爭之苦,戰後又因國共內戰讓台灣一直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韓戰後,因為美國的庇護,台灣得以逐漸在經濟上找到成長的機會。在民國三十、四十至五十年代出生的台灣人正好遇上那二、三十年的苦日子。其中,很多人在結婚時都發下有如下述的「宏願」:

我要給我的孩子一切最好的東西。最好的食物、衣服、居家,乃至最好的教育。

問題就出在,當父母輩稍具經濟能力時,真的就給了孩子最好的「物質」,苦自己,不苦孩子。至於「最好的教育」就是儘可能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貴族學校,很多具有「學店」的特微,學生穿最好、最帥的校服。教學內容暫且不說,學生在求學期間,也漸漸的與社會脫節了。

諸君如果稍稍注意一下您的週遭,應該不難找到一大票「待業中」的青壯年,其中還不乏擁有外國的學歷,因為到國外留學,外語大都嗄嗄叫,可是卻鮮見什麼專長。畢業後,不論是國內就學或國外留學的,高不成低不就,每天就「待業中」。人總要吃飯穿衣,現代人還多了打手機及上網,沒收入,一切花費就得仰賴父母接濟。

曾經親見的一個案例,獨子留學英國回來後,待業已經兩年,父母經營的事業因為台灣社會的變遷,收入已經大不如前,父母持續借貸。兒子竟嗆父母「不要債留子孫」(可能是從政治新聞學來的),父母聞後悲痛萬分。

漸漸的,為父為母的也忍耐不下去而成天嘮叨,而除了嘮叨,父母也一籌莫展,因為孩子的職業觀與自己這一輩已經完全不同,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一切幾乎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底層的工作不願做,雖然不致於不知道錢是去賺才會來的,可是他們認為自己要的是體面,或高級的工作。

沒工作,沒收入的青壯年過了一段期間,性格就變得更孤僻,離社會常規愈來愈遠。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都呈現每下愈況的局面,形成新聞報導所稱的「不定時炸彈」。

現年50幾到70幾歲的人們正是這群苦惱萬分的父母一輩,當年的思想如今事實證明是錯的,不應該給子女「最好的」,不應該給子女優渥的生活而只讓自己受苦。如今,幾乎是兩敗俱傷,還可能發生威脅到個人生命的危險。

錯誤是因為已經在20到40年前種下惡因,如今,政府社會單位的「到宅治療」其實能挽救的是相當有限而不可期待,新竹的案例即是明證。

現狀是難以改善的,唯一能做的可能只是透過政令宣導,預防,或及早發現可能引發的刑事案件,至於輔導這些「待業中的」青壯年回到職場可能是萬分艱難的,父母大概只能能撐多久就撐多久吧,如果撐不下去,只好把攤子丟給社會,或「政府」。

現在有子女尚在求學中的,則可能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中心思想是:「學會如何對孩子說『不』!」。

David Walsh 於2007年9月寫了這本書《No: Why Kids--of All Ages--Need to Hear It and Ways Parents Can Say It 》,台灣中譯為《如何教養噴火龍--從NO到YES的親子關係》,是現代父母應該研讀的一本親子教養書。

為了免於二、三十年後的苦惱,對孩子說「不」應該從孩子懂事時就要開始,例如,您帶剛學會走路的孩子上賣場,而孩子看中了一盒糖果,因為即將吃晚飯,您認為不應買糖果來吃,可是孩子開始哭嚎,甚至躺到地上踢腳搥手。

及早用大人的生活經驗來教育孩子Yes或No,而不是因為孩子哭鬧,或莫名地以自己受過苦,不忍孩子再受苦,而一切順從孩子「本能的,非社會經驗」的慾求。溺愛與否,也許很難界定,可是其實不難,您需要儘早讓孩子知道「社會的常規」是什麼?然後,以此來引導貴子女在健康的生活環境中長大。

所謂「健康的生活環境」就是讓孩子知道在人類群居的社會中是「你想要的東西未必能得到」。

孩子需要你教導他克制慾望,將來他才能學會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