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4/21 10:13:14瀏覽2088|回應7|推薦118 | |||||
轉傳:《一封母親的信》
我是一位單親母親,38歲那年就獨自帶著8歲的女兒生活,不說含辛茹苦,也歷經了很多女人沒有經歷過的酸楚。為了讓女兒不受父親出走的影響,我以全部的母愛來呵護她成長。 女兒從佛山九小到佛山一中,成績都非常優秀,是標準的學霸。高考以佛山前5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核子物理專業,畢業後又考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 我女婿也是上海學霸,年紀不大,就已經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了。他們有一個四歲的兒子,上海的爺爺奶奶在美國照顧了兩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女兒和他們處得不好,經常吵架。曾經擔任上海廳級幹部的爺爺一怒之下帶奶奶回去了,還說再也不來美國受罪了。 無奈之下,女兒、女婿多次給我電話求援,讓我去芝加哥幫他們帶孩子。我退休後單位返聘,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慮到女兒的處境,我最後下定決心到了美國。但在這裏的每一天都很難過,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兒、女婿幾乎很少和我交流。 他們早出晚歸,回家只想睡覺,週末不是在家睡覺,就是電腦或手機,只有我一個人忙孩子忙家務,好像我就是他們雇來的保姆,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在家裏他們享無論吃水果還是喝飲品也不會問問我是否也需要。因為他們自己的緣故造成了偶爾的剩飯剩菜,那絕對是我一人全包。在家裏他們的行為全是對的,我即使再看不慣也不可以做任何點評,因為在她們眼裏我就是一個沒得見識和水準的老婦人。到了假期,他們帶上孩子出去度假,讓我一個人留在家裏。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到底是美國改變了他們?還是獨生子女都是這個德性? 我女兒、女婿的收入不錯,還經常給非洲窮人捐錢。我幾次提醒他們說:舅舅、姨媽家在湖南農村,生活艱苦,你們給非洲黑人捐錢,是否也可慮資助這些親人一點?女兒女婿的回答讓我震驚:非洲窮人更需要幫助。幫自己的親戚不是慈善,沒有意義…… 我真不明白女兒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無情無義,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敗了嗎?如果說是我文化不高,不會教育子女,那麼女兒的公公、婆婆,一個是政府官員、一個是同濟大學教授,怎麼他們的兒子也是如此?國慶那天,我親家在電話中說:你辛苦了,我們都被獨生子女害了。我們讓他們自己請保姆,你回來過你自己的日子,別理他們了…… 親家的話有道理,但我於心不忍。 回憶那年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園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禱女兒考試順利;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個晚上,女兒摟著我淚流滿面地說:媽媽,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後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報答您的……那時我是多麼的開心,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兒的話,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沒有黑夜……可是,當女兒已經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內心卻歷經從未有過的傷痛。她是否還記得她說過的話?是否記得媽媽為她所做出的一切? 我如此深愛我的女兒,她愛我嗎? 後記:這位母親的信,不僅僅是一位母親的追問,而是一代中國人的糾結。而這樣追問和糾結,都需要兩代中國人來回答。 為給子女警示,請將這段文字發到你認為必要的群組裏去 我看文回應:這文章信度如何,寫文意義是換醒一胎化錯誤!應是個別事件!人都有子女,人都有父母應為警惕,教育的藝術如作圖畫,個人方法不同,成就不同。如果沒特殊的答案,祇能說不同時空造就不同世代 !其實老人家身體能夠健康,能夠做事,沒有病痛也該高興吧!祇是有幾個人能這樣想?! 么弟讀文回應: 可信度很高。以為只要兒女能讀書有好工作就是最高標準。在思想意識上的成長不太在意。沒出國的,所見還行。有的雖為獨生子女但也懂事。出國了難免要向當地看齊。一個重要原因,大陸在毛時代,教育中心不在升學,而在重視勞動,重視集體。現在180度。
snflwrhy的大雜燴隨意PO的文章和留言簿中 所有取自網路之配樂和圖像照片和其它等等,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