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與死之間,該學習什麼-《天使走過人間》
2008/04/25 12:49:42瀏覽504|回應0|推薦6

 內容:伊莉沙白.庫伯勒.羅斯是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以著作《論死亡與臨終》引起國際重視而聞名全球。她曾協助無數瀕死病患安詳面對死亡,晚年更致力於愛滋病感染兒的關懷與照料。本書就是她在生命的餘暉中回顧自己一生的真情告白。

  在一封寫給一位癌症小孩的信裡,她寫道:「做完了我們奉命來到人間從事的工作,我們就可以脫離囚禁我們靈魂的身體,就像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時機成熟時,我們就會拋棄肉身,擺脫病痛、恐懼和人生的一切煩惱,逍遙自在,宛如一隻飛回上帝身邊的彩蝶……」

  撫慰無數瀕死病患及其親屬的伊莉莎白,對生命有更甚於一般人的深刻體會。她認為,人生在世,難免經歷種種苦難,苦難經歷得愈多,人就會變得愈成熟,愈有智慧。即使遭逢逆境,也無須害怕,把人生的功課做好,痛苦自然會消除,人也會變得更加堅強。

  在這些人生的課題中,其中最重要的、但卻最難學的一課,就是學習如何愛別人和被愛,毫無條件的愛。死亡的過程並不可怕,死後面臨的是地獄或天堂,端視我們這輩子如何過活。唯有無私的愛與信念,才能讓我們走到人生旅途的盡頭時,心懷感激,平靜滿足。

  本書共分為四部,分別記錄她少年、壯年、中年及老年的多采人生。閱讀她獨特堅韌、充滿爭議但又充滿啟發的生命故事,就像是經歷一場豐富的心靈之旅。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M.D)

 
 庫伯勒.羅斯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也是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他多年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經驗,以及《論生死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等相繼推出的著作,協助許多瀕死病患安詳的面對死亡,更撫慰無數臨終病患親屬的心,幫助他們克服失去摯愛的傷痛。
如今,面對自己的死亡,七十
一歲的她,娓娓道來自己的一生,並闡述了她心中不變的真理──死亡並不存在。

  本書共分為四部分,分別紀錄她少年、壯年、中年及老年的多采人生。閱讀她獨特、堅韌、充滿爭議但又充滿啟發的生命故事,就像經歷一場豐富的心靈之旅。

 

---------------------------------------------------------------------

讀後感言:


在閱讀過羅斯的這本書之後,讓我感想最深是『死亡的意象』跟『家屬的反應』這兩個問題。我的兩個外公都過世了,一個久病厭世喝農藥自殺了,最後是在加護病房裡走了,一個是發生車禍而變成植物人,最後是回來家裡,做最後一口氣的儀式。兩位外公的過世,對我來說並來有很大的印象,那就是傳統的『死亡儀式』。阿公回到家之後,才拔管。再來,就是開始籌辦喪事。回到苗栗的鄉下老家,外公躺在草席上面,到了第二天才冰在冰櫃裡面;我似乎是麻木了一樣。而唯一讓我不解的是外婆,她哭的很慘;並且一反傳統習俗,她拍打著外公的遺體並哭述著外公的無情,放她一個人孤伶伶的活著。在我的印象中,這樣子會讓死者有所留戀而不捨的走。反觀清水外婆,外公不是更無情嗎?用自殺的方式讓自己痛快的離世;外婆只有在法會上哭泣,雖然的日子不但沒有因為少了老伴而自怨自哀;而是將重心放在唸佛上面,這可以說是轉移悲傷重心吧!而身為子孫的我們,除了在法會上,跟著師公仔朗誦著『子孫有孝順沒?』、『代代有出狀元沒?』就是在出殯之後,爭吵著遺產問題;我爸為了這個跟三位小叔、姑姑們翻臉了;少了我爸的簽字還是無法分遺產,至今除了祭祖掃墓才回家去。骨灰才剛入塔,而子孫卻心想著的是遺產。這是台灣人的悲哀嗎?

 

 在上課教室外面的公佈欄上,台文系貼著一張報紙副刊的小品標題———『生命儀式』。所描述著也是作者的父親死亡之後的,面對救護車回家所做的最後一口氣的儀式,以及做法會和燒骨灰之後的入塔。作者用詼諧又俏皮的手法表現,如作者說回憶起,她父親在世的時候;曾經說了一個笑話,那就是救護車的警鈴聲聽起來是「有醫,有醫」那表示還有救;若聽起來是「無醫、無醫」那就是沒救了。入棺材之後,都會在死者的周圍放著一層層的衛生紙;文中說:『殯儀館的人員說那是給父親睡軟軟用,但是我跟哥哥都不搓破他的說法;心中的OS是明明就是吸屍水用的。』我們之所以無法面對死亡,除了對未知的恐懼之外;就是心中的不捨。東方人的教育就是要緬懷先人,相對也畏懼著靈魂;把那視為禁忌。因為我們從不去換個角度去想想死亡、靈魂。

 

 在看完這本書的同時,我把他介紹給我那頑固的老爸看;他既然只是看完封面的簡介就說,書中說的都是唬爛的;連翻都沒翻,連我向他說明書中所想提出的意象跟問題觀時,還一律否認這本書給人的省思及自我反思。就如同書中,羅斯所遇的困難一樣,人們對於死亡仍舊無法跨越;甚至不想去探索。不過,我還有一個人可以分享這本書;我對於死亡並不恐懼。我沒有重要的人離我而去,只是我正面的看待著這個世界,我生在這個世界上,為著是完成這世該完成的使命。能遇見什麼?能有什麼作為?就在現在的分分秒秒之間,我們不該想著的是我們又老了或面向死亡一步;而是我們又完成了活著的意義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kaye20040605&aid=18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