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麗境界
2006/11/21 14:47:14瀏覽854|回應0|推薦21
 

看了這一篇,讓我想到了『美麗境界』這部電影。

「美麗境界」一書導讀巫和懋說:「創造本身就必須堅持自己的獨特性,數學家的解題與藝術家的創作有極其相似之處,都浸淫於創作的狂歡和失望的痛苦中。擺盪在創作的高峰和低潮之間,將心智運作軌跡加到最大張力的納許,難免也有疾馳脫出軌跡之時。他說他的一些幻想,就和他的數學發現一樣,是以很直覺的方式來到心中,所以他會很認真的對待旁人覺得完全不合理性的想法。」

天才總是孤獨,因為他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他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無法跟一般人相處,孤獨是最好的朋友,在創作上往往是如此的,一個人越是孤獨,他到最後也許只懂得跟自己對話,而無法跟外界相處了,這份的孤獨感讓一些人得到舉世偉大的成就,可是就自己本身呢?他是痛苦的,因為他活在一個別人不認識的世界裡面,看到梵谷的割耳、看到三毛的自殺(我大概比較熟悉這兩個而已),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因為不平凡,所以有著不一樣的人生軌跡,有時候這種情形就如同一場拉距戰,很想照著原來的軌跡走,可是又不想如此平凡,想要突破。卡波爾曾描述數學家說:「所有的數學家都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他們活在透明無瑕的柏拉圖境界,也生活在變化無常的殘酷現實中,數學家必須穿梭於這兩個世界之間,在透明無瑕的世界中他們是成熟的大人,但在現實世界中他們不過是嬰孩。」有時候我常覺得自己在這樣現實的世界與創作的世界裡拉扯,很痛苦,可是我卻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因為是一種自我的沉浸(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喜歡寫東西),憂鬱習慣了,但是還是不習慣孤獨卻又享受孤獨帶來的好處,真是矛盾。

我想探討著跟尖銳的問題,我想探討死亡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不過我怕有人會說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以前在舊書攤裡買了一本書,一個女學生之死,那是那一個女學生的遺著,我看到了她對死亡選擇的看法,我看到她對於死亡的態度,說真的,當看完書時,我並不反對她的決定,她對於人生的決定。

當我看著梵谷的畫時,當我看著割耳的那個畫面,當我看見舉槍自盡時,我心中存在著很澎湃的激盪,我深刻的去從文字裡面,圖片裡面,去試著感受他當時的感受,他只是想要一個出脫,但是要讓他面對現實的世界時,他就是無法出脫,所以他只好用激烈的手段去完成最後的創作,我把它當成是藝術的一環,那是他自己本身的人生藝術,到最後他做了最後他認為最完美的演出。

諾貝爾經濟學家納許他在晚年後,奇蹟般的甦醒了,漸漸在妻子的陪伴下,走到了現實的世界,他在甦醒後說明,他是在持續的掙扎,排除妄念,對他而言,這意味理性的努力。然而這一切都還是要感激著他在現實世界裡有一個不棄不離的妻子陪伴著他走著這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參考資料【美麗境界】作者:陳韻琳

回應小維為什麼有成就的藝術,泰半出於苦痛? ─ 回復朋友的提問】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lyssee&aid=55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