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用人唯才—曹阿瞞 如果曹操沒說過「用人唯才」這句話,今天在戲臺上還會不會是白臉?
如果曹操不是出身宦官世家,而是和袁紹一樣出身世代三公的家庭,需要急著喊「用人唯才」嗎?
這夥世家大族的知識份子,佔了察舉制度之便,以道德之名,互相請託,攀親帶故的,逐漸形成龐大鞏固的統治集團,打不過曹操,又不服氣,不願在宦官門第底下做事,教曹操在重建漢室的過程中,出現了缺乏人才的窘境,急急忙忙的登廣告求才,遂也口無遮攔的提出「用人唯才」的辦法,這樣也該怪曹操? 果然,讀書人是得罪不起的,搶了這些人的飯碗,不罵死你才怪。
還是隋文帝聰明,知道世家大族的厲害,所以繞個彎兒,除了保留世家大族當官的權力之外,另外招考新秀參與政治,這套辦法就是日後的科舉制度。 然後一直等到社會輿論給科舉制度出身的進士有較高的評價,這才正式取代世家大族出身任官的明經。
一樣的目的,不同的手段,一個成為千古讚揚制度,一個被罵得臭頭。 噯~
什麼是天命? 大流氓就有天命? 臭頭沙彌就有天命? 這等人能當皇帝,偏阿瞞要捱罵?
一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就要把曹操往死裡治? 且不論這句話真是曹操說的,還是曹丕掰的,就字面而言,既然「天命在吾」,又還會有誰不識相,硬要跳出來反對? 沒人反對,便叫「眾望所歸」,那也順理成章坐上皇帝的位置,有何不對? 當年那箇大流氓宰了一條蛇燉蛇湯,向外唬哢一下,大家也都相信天命在此,既有天命,坐上天子寶座也就無人敢喳呼。
而曹操偏不,他說即便天命在吾,老子也不想當皇帝,最多只是作個解救蒼生的「周文王」。 像這樣以漢丞相自許,一生勞碌,亂世裡得罪的人多了,自然沒個好下場。
更重要的是,子孫不爭氣,要嘛曹丕就不要湊熱鬧學人過竄位的癮,要竄位就作的像樣點,像魯迅說的,國祚長些,好好拉攏拉攏知識份子,興許也就不會背這麼大的黑鍋了。
其實,後人罵曹操雖過了頭,但有些是非公理仍是存在的。
像洪邁罵曹最是不客氣,直率的說「我雖有酒,不祀曹魏」,但其在《容齋隨筆》終究還得承認,曹操知人善任,後世實難望其項背。
不就是「用人唯才」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