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亂世英雄—曹阿瞞 喬玄說曹操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姦賊」。 許劭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
英雄?奸雄? 這很難說。
有道是:自古英雄不讀書。 人一旦讀了書,心思像腸子一樣,彎彎繞繞,就很難英雄起來。
話說回來,這裡說的「書」,指的應是「儒家」的思維。曹操是法家人物,不是儒家行徑,所以應該可算英雄嚕!
若要說曹操為奸賊,當屬謗詞。 所謂觀其文可察其人,曹操文章氣度恢弘,怎麼看也不像是奸賊之流。
瞧! 阿瞞作詩就是不同,興致一起,橫槊賦詩,要對酒當歌問人生幾何,一生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要乘赤雲、至崑崙,無非為了讓老百姓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要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也因為阿瞞相信天地間,人為貴,因此要立君牧民,為之軌則,所以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所以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即便是自問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依舊不厭山高水深,以漢丞相自許,要來匡復漢室,使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這般人物,豈不英雄?
至於治亂之間,曹操在獨尊儒術的中國歷史上,大概只能在亂世中闖出名號,若在治世,整個官僚任用體制是以儒家為標準,所有的官員均為「儒家」思維,阿瞞出身「宦官世家」,而非「官宦世家」,行的是法家事,想官場得意,作治世之能臣,怕是沒機會。
再者,法家只能替皇帝強化統治權,本身提不出一個有效管理國政的方法。不管是重術,講究上下交相賊;或是重法,講究嚴刑峻法;或是重勢,講究威權鎮攝,集權中央,都只能讓皇帝僅僅握住皇權,但卻無法告訴皇帝該如何運用這權力,「造福百姓」。
所以漢朝從武帝劉徹以後,還得參酌儒家治理天下的方法,外儒內法,既可治理天下,又可強化皇權。
只學法家的曹操,想出頭就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