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0402 Emily小寶貝2歲6個月了!學習如廁失誤時,父母該怎麼做?(附照片48 張)
2023/04/06 10:35:20瀏覽255|回應0|推薦0

本週清明連假共休息五天,我4月1(週六)上午參加教會的清明聯合追思禮拜,緬懷爹娘和文友。感謝教會每年清明時節,都有費心安排大家在聖堂,以倒水禮、獻花禮和點燭禮追思紀念在主裡安息的故人,並同領主恩,讓我們這些仍在世的親屬獲得很大的安慰!感謝主! 中午在錦家牛肉餐廳與相識55年以上的高中同學歡聚暢談,謝謝郡珍帶來愛女君敏親手烘焙的磅蛋糕伴手禮,謹在此祝福君敏婚姻幸福、生活美滿!

女兒一家為了Vito和Vic兩兄弟四月中旬的期中考試,需花時間複習所學,積極準備,沒空回中壢,祝福優秀的龍兄馬弟深耕豐收!兒子一家則利用假期三天遠赴車城海生館參觀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世界水域館等三大主題館,增長海洋生物的知識,(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1079.html)。週二中午,兒子媳婦帶著EmilyKyle兩姊弟回來看奶奶,姊姊能言善問愛撒嬌,弟弟能爬會站愛討抱,都是越來越可愛!我家的四個小孫真的常常讓我笑開懷!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 學習如廁失誤時,父母該怎麼做?

你的孩子可能已經會自己大小便了,但是,請不要忘記,孩子要能完全擺脫尿布可能需要8到10個月,這段期間,經常是好好壞壞,經常讓父母猶豫是否要該將尿布再包上?

請冷靜面對孩子的失誤

孩子學習如廁的過渡階段,進度走走停停、偶有失誤,甚至會退步一些,都是很常見的。因此,面對孩子學習如廁,爸媽要秉持著「不比較、不生氣」的教養原則,因為比較哪個孩子先脫掉尿布,或是失敗時責怪孩子,對如廁學習都沒有任何的幫助。

因此,請按照孩子的步調慢慢來,抱持著即使中斷也無妨的態度。當孩子成功自己大小便,立刻大大的誇獎他;失敗了,也不需要勉強或責怪。如果爸媽發現自己還不能冷靜面對孩子的失誤,建議再讓孩子包尿布一段時間再嘗試。

讓孩子經驗不同的廁所

即使孩子已經可以脫掉尿布、自己上廁所,但有些孩子卻是非家裡的廁所不上,這對即將要上學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大問題。因此,在如廁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經驗不同的廁所(如:百貨公司、親戚或朋友家)是很重要的。如果爸媽擔心外頭廁所不乾淨,記得把清潔工作做得更徹底即可。

剛開始戒尿布的孩子,可能還沒有建立想要大小便就跟大人說的習慣。因此,帶孩子外出時,不管他有沒有包著尿布,都可以提醒:想要尿尿或便便就跟爸媽說;爸媽也可以定時(喝水後約30分鐘、吃飽後腸子蠕動增加時)或是察覺孩子有尿意、便意時(可觀察孩子的表情或動作),就先帶孩子去上廁所。

如果孩子順利大小便了,記得大大的鼓勵他,要是坐了一陣子沒有成功,也沒關係,如果孩子失誤了,請不要責罵或嚴厲糾正孩子,以免孩子對在外面上廁所產生很大的壓力,之後反而可能會故意憋尿或是不願意在外面上廁所。

用有趣的方式協助孩子戒尿布

在戒尿布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現孩子的生理狀況已經準備好,但他卻不願意嘗試。建議爸媽可以運用以下方式讓如廁學習更有趣,增加孩子嘗試的意願:

■ 和孩子一起挑選小馬桶,幫助孩子克服因坐成人馬桶產生的恐懼。

■ 讓孩子挑選他喜歡的內褲樣式(像是上頭有他喜歡的卡通人物),他會更願意嘗試。

■ 和孩子共讀如廁學習有關的圖畫書,或是用孩子喜歡的玩偶玩「上廁所」的扮演遊戲,孩子可以在閱讀或遊戲的過程中,熟悉上廁所的步驟,爸媽也可以觀察孩子對如廁學習的想法,並安撫孩子上廁所可能遇到的挫折。

■ 拿月曆當作記錄表,當孩子自己坐馬桶時,讓他選一張喜歡的貼紙貼在記錄表上,孩子會因為想貼貼紙,更積極練習自己上廁所。

如果採用以上溫和有趣的方式,孩子還是相當的排斥,代表孩子的心理狀態還沒有準備好,建議過一陣子再嘗試,或許到時候就有突破性的進步了。

孩子如廁學習,爸媽可以做的事…

孩子學習自己上廁所的過程中,需要爸媽的耐心與協助,以下提醒爸媽該如何做,讓孩子的如廁學習更順利:

■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在小馬桶裡大小便,要注意小馬桶附近的安全性;如果是使用成人馬桶,也要注意高度、腳搆不到地面等考量。

■ 即使孩子白天不必包尿布,但還是常會「忘記尿尿」,需要爸媽定期的提醒。

■ 在固定的時間提醒孩子上大號,並且多吃纖維質食物,避免便秘。

■ 不管孩子夜晚睡覺需不需要包尿布,睡前12小時就減少攝取流質,上床睡覺前先去上廁所,以減少夜晚的尿量。

 總之,在孩子戒尿布的過程,需要爸媽理性的提醒、感性的鼓勵、技巧地協助,相信一定能夠陪伴孩子順利度過轉換的階段。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7881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