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1 16:27:41瀏覽1867|回應5|推薦37 | |
淨空法師 ※此文是fflia在無非後花園書堂(留言版)的貼文,因篇幅較長,故將此文移至前廳。淨空法師為無非於電視佛學教育上最敬重的老師,對無非有著非常的啟蒙恩澤,因此特將此文刊登,希望能與網上結緣的好友分享。於此再次謝謝fflia的結緣。 ※無非將文章的段落整理一下,方便讀者諸君的閱覽,若有錯誤之處請不吝指正 =============================================== 主 題:十二因緣註解 發 表 人:淨空法師解讀 公告日期:2002-06-25 11:55:02 十二因緣(一) 疏鈔演義云:緣覺攝者。緣覺觀十二因緣而得開悟。雖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諦。 雖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廣。故攝聲聞中也。 緣覺觀十二因緣者。 一無明。謂煩惱障煩惱道。 二行。業障業道。此二支屬過去。 三識。託胎一分氣息。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質。 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 六觸。此出胎。 七受。領納前境好惡等事。從識至受。名現在五果。 八愛。愛男女金銀等事。 九取。是見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來因。皆屬煩惱。如過去無明。 十有。業已成就。是未來因屬業道。如過去行。 十一生。未來受生事。 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諦。 所以重開者。以緣覺之人。先觀集諦。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老死。此則生起。若滅觀者。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因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言緣覺。此人斷三界見思。與聲聞同。更侵習氣。故居聲聞上。 束之不出四諦者。若流轉門。無明愛取三支是煩惱道。行有二支是業道。此五支為集諦。識名色等七支為苦諦。若還滅門。滅前十二因緣之智為道諦。證寂滅理為滅諦。 『緣覺攝者』。本經沒說緣覺,緣覺就包括在聲聞裡面。『緣覺觀十二因緣而得開悟。雖十二支』,這十二支,就是十二個科目。『而束之不出四諦』,「束」就是「歸納」,歸納起來也離不開四諦。所以四諦在小乘法裡是根本法輪,十二因緣不過是把四諦展開來,詳細說明而已。『雖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廣,故攝聲聞中』。梵語辟支佛,「辟支」翻做「緣」,「佛」翻做「覺」。所以緣覺就是辟支佛。他是從十二因緣而開悟的。這一類人雖然也度眾生,但是不主動,跟阿羅漢一樣,你去找他,他看你過去生中跟他很有緣份,就度你。你去找他,他會入定觀察,如果過去生中跟他沒有緣,就不度你。為甚麼?因為講了你不相信,也不願意聽,所以他省得說話,你也省得煩惱。菩薩慈悲心重,主動教化眾生。阿羅漢跟辟支佛不主動教人,所以屬於小乘。 『緣覺觀十二因緣者。一無明。謂煩惱障煩惱道』。從這一段開始,將給我們簡單說明,甚麼叫十二因緣。第一是「無明」,此地是講「枝末無明」,不是「根本無明」。根本無明,破一品,成為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阿羅漢跟辟支佛也破了無明,但不是根本無明,而是破「枝末無明」。「枝末無明」就是「見思煩惱」。四諦裡面叫見思煩惱,十二因緣裡面叫無明。無明就是見思煩惱,就是迷惑!這是煩惱障,煩惱道。「煩惱障」是「見惑」,「煩惱道」是「思惑」。見煩惱、思煩惱,就是無明。『二行。業障業道。』。第二是「行」,你有煩惱障,有煩惱道,就是你有見思無明,你一定會妄動,「行」就是造業。業障業道,它造作,以「無明」是緣,「行」是因,「無明」比較遠一點,「行業」較近。如果拿祖孫三代來說,「無明」是祖父,「行業」是父親,生下來的兒子就是底下的「識」。「識」是「果報」。下面五條都是識,都是果報。所以與這個果遠一點的叫「緣」,密切的叫「因」。所以「無明」是緣」,「行」是「因」,有因有緣,後面就結果,這就是業障業道,我們今天通通在造作。『此二支屬過去』,這二條是講過去的。因為你過去世迷惑、顛倒、造業,你這一生就受報,這是果報,這受報怎麼報法?先來投胎。我們在六道裡以人道做例子說明,其餘五道都沒有例外,都是一樣。 「煩惱障」是「見惑」,「煩惱道」是「思惑」 ( 見惑/思惑 很重要的兩個認識 ).....此為無非在此註記 『三識』:人道裡面,先「識」,「識」就是「神識」,我們俗話講「靈魂」,靈魂來投胎。『託胎一分氣息』,神識速度非常之大,可以說超越時間、空間,神識超越時間、空間,孔老夫子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從他的文章裡面,也透了一點消息。他在「易經繫辭傳」裡面,講「游魂為變」,「神識」孔老夫子稱它做「游魂」。說游魂絕對正確,為甚麼?它動的速度太快了。他這兩句話「游魂為變,精氣為物」。跟佛法講的宇宙人生觀完全相同。「物」就是「物質」,物質從那裡來?「精氣」為「物」。可見得孔老夫子並不承認真正有物質存在,物質是甚麼?精氣而已。 現在科學家不承認有物質,物質是甚麼?是振動。振動、光動,是一個幻像,不是真正有物質。所以用孔老夫子在兩千五百年前的「易經」中說的,跟現代科學能相應。 佛法說得更詳細。孔老夫子講的「精氣」,在唯識裡面是「見分」,「物」是「相分」。見相同源,見相不二,這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所以說神識來投胎。 說老實話,夫妻一定會生兒女嗎?不見得!有很多人結婚一輩子,不生兒女。為甚麼不生?沒有緣。兒女要跟你有緣,他才會到你家裡來投胎。他跟你沒有緣,不會到你家投胎。換句話說他去投胎是要找對象的,你求他,他未必理你。他去找對象,找甚麼對象?過去生中存在的關係。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四種因緣: 第一種是報恩的。過去生中你們彼此互相有恩惠,他這一次又看到你了,到你家來投胎。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子賢孫,他是來報恩的,怎麼都學不壞,所謂的好兒女、孝順兒女,這是過去修的善因。 第二種是報怨的。過去世你跟他有仇恨,這一世遇到,來做你兒女,將來長大了,做敗家子,攪得你家破人亡,他是來報復的。所以與人不能結冤仇,外面的冤仇可以預防,他投胎投到你家裡怎麼辦?你怎麼防法?你把那個人害死了,好了,他的神識到你家來做你的子孫,做你一家人時,你怎麼辦?所以決定不能存害人之心!這就是所謂忤逆的兒孫,攪得家破人亡。 第三類是討債的,討債鬼。是父母過去欠他的,他來討債。如果欠得少,養個兩、三年他死了,你為他花了不少錢,還清了,他也走了。如果欠得多,大概供到大學畢業,快要可以做事情,他走了,這就是討債鬼,債務討清,沒事了,就走了。 第四種是還債的。是他欠父母,他這一生遇到了要還債,他要努力工作供養父母。那也要看你們之間債務欠的多少?如果他欠父母很多,他對父母物質供養很厚,如果欠的債務很少,他對父母的生活供給很刻薄,反正讓你餓不死就好了。為甚麼?還債的!這一類人對於父母雖然能供養,沒有恭敬心,沒有孝順心。報恩的有孝順心,還債的沒有孝順心,甚至於眼裡還嫌棄父母,討厭父母,但是他生活費用會給你,至於多少?那要看他從前欠你多少。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一家人就是這個關係集合。 家庭如此,一族人也是如此,凡是你所認識的親戚朋友都是如此,只是恩怨債務更少一點。恩怨債務多的時候,就變成一家父子兄弟,遠一點就成為親戚朋友。所以人與人之間都有緣份。你走到馬路上,一個陌生的人對你點頭笑一笑,也是從前的緣份。看到陌生人素不相識,一看到就不順眼,也是過去的緣份。所以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真是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千萬不要跟一切眾生結冤仇,不要跟一切眾生有債務的關係。欠債的要還得清清楚楚,免得來生再還,這事情很麻煩,所以儒、佛的聖賢教訓,都是勸我們把這些恩怨化解,這是最善、最圓滿的方法。這就說明投胎不是隨便偶然的,它與過去生中有密切的關係。剛投胎來的時候,就叫「識」,不能叫它是「名」,所以母親懷孕,是神識來投胎。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質。』「名色」,是指胎兒還沒有長成形狀,大概在一、二星期,十四天的樣子。沒有長出形狀,甚麼也分不出來,只是一塊肉團。但是肉裏頭有神識,所以叫它做「名色」。「名」就是「心」,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色」是「物質」,所以叫「名色」。 『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胎胞長大了,就叫「六入」。「六入」就是「胎兒」成形了,是一個人的樣子,六根長出來,這個時候叫「六入」。六根不俱的時候叫做「名色」。「識」、「名色」、「六入」這三支都是在胎中。 『六觸。此出胎』。第六是「觸」,「觸」就是出胎了,與外面境界接觸,也就是出生了。從出生一直到老死,都與外面境界接觸,所以離開母體以後都叫做「觸」,觸的時間非常長。 『七受。領納前境好惡等事。從識至受。名現在五果。』「受」,是『領納前境好惡等事』。觸是沒有好惡、沒有喜歡、沒有討厭、也沒有害怕;像嬰兒,自己拉的大便也吃。這是因為他有「觸」,但是沒有「受」,這時候他甚麼也不懂。等到逐漸長大,他就有好惡之感受。在沒有「受」之前,我們中國人常講「天真」,他心裡面清淨,快樂,沒有憂慮、沒有好惡。從前人天真的時間長,一般要到十歲以後。在從前,像我這個年齡,大概在十歲以後才知道有好惡,十歲以前不知道,這是童年的幸福!現在的小孩可憐,為甚麼?我看他一兩歲就有好惡的感受了。換句話說,他的童年時間縮短,受苦受樂的時間提早。怎麼會提早呢?天天看電視,電視天天教他,所以兩三歲的小孩,就會察言觀色,就曉得大人的好惡。他們的心裡就計較,就要用心機了。從前那種農村社會,童年天真時間反而長,現在縮短了。 所以現在的人不能做,來生投胎做人,太苦了,雖然說現在科技發達,但是現代人生活像機器,人的味道沒有了,換句話說,人生的意義、價值喪失掉,這是我們要覺悟。所以這個「受」,是領納好惡的境界。這五種是果報,就是這一生的果報。前世「無明」、「行」,是緣,是因。有這個因緣,才有我們這一世的果報。諸位要是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就是認識了宇宙 人生的真相。 我們這一生當中,受苦受樂,不必怨天尤人,為甚麼?皆是自作自受!苦難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自己造作的,怎能怪人!怎能怪老天爺不公平!起這個念頭,更是造罪,罪造得更大。發財中獎都是命,沒有這個命,把菩薩鬼神的像毀了,造罪就更大。我聽說有玩六合彩的拜佛菩薩,保佑他要中彩,不中彩,第二天就把佛菩薩拿去砍頭,拿去燒掉,這造業!怨天尤人,造的罪業就更重了,所以這個「受」,是有因果的。 『八愛。愛男女金銀等事』。八愛、九取、十有這三條,就是現在這一生的造作,第一個是「愛」,愛甚麼?貪愛,『愛男女金銀等事』。愛的範圍太廣了。「愛」就是「無明」,就是「迷惑」。愛了之後就有行為,就有造作。造作底下就是「取」,愛之後就「取」,『是見一切境界生取著心』。自己喜歡的,要把它佔有,這是「取」。不喜歡的,要叫它離開,也是「取」,都是取著。這叫造業,造作。起心動念造作都是屬於這個字。所以「愛」跟「取」,『此二未來因,皆屬煩惱,如過去無明』。這就有了業習種子,造業後面就有「有」。「有」甚麼?阿賴耶識裡面善、惡種子種下去了。有了種子,來生就要受報。所以我們今生的造作「愛、取、有」,一一成 就是作未來因緣,屬業道,如過去無明、行。 《......... 請續讀 ●細說十二因緣(二) ........》 2002-06-25 11:55:02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