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28 08:00:00瀏覽1212|回應1|推薦21 | |
田子坊有「上海小資文創第一街」的美稱,這裡是最能體會上海老弄堂風情的地方,為國家3A級景區。
田子坊的入口處,位於泰康路210弄,是一個充滿歷史風情和現代潮流交融的文化藝術區域。
有一段時期,田子坊被視為上海的「網紅景點」,而且每天前來的遊客絡繹不絕,狹窄的巷弄往往被擠得水泄不通。先來到一間12生肖的t-shirt設計店。
因為很有趣又有特別意義,有人很想買,所以就慢慢挑選啦! 這也算是創意店吧!
田子坊的特色小店很多,後來發現其實很多都是連鎖店;反正初次逛巷弄小店,阿公為了讓梅姐細皮嫩肉,就買護手霜給她啦! 爺孫都很開心這就對啦!
這裡原是歷史悠久的石庫門老街區,始建於1930年代。在2000年初田子坊開始進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石庫門建築風貌,許多傳統的石橋、小巷和磚木結構的老房子都被保存下來。改造的重點還包括了引入藝術文化元素。如今,這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藝術、設計、文化、餐飲、購物於一體的時尚地標。
走到這段巷弄布置得有夠花俏熱鬧,應該是網紅拍照的最愛地方啦!
我們當然也想拍照留念喔!
布置得有夠漂亮的巷弄
巷弄兩側的小店其實都布置得很有氣氛,什麼物品都販售。
漂亮的巷弄真的很好拍
田子坊內的石庫門建築經過改造,煥發出新的生機。很多的建築都被改建成藝術工作室、手工作坊、畫廊、咖啡館等,轉身變成了創意產業的聚集地,的確為田子坊帶來了新生命。
很多遊客或者當地年輕人都喜歡到田子坊來感受藝術氣息(還可以順便欣賞舊式建築,一舉兩得),一時之間這裡就成了「網紅景點」。
這裡的商業氣息還挺重的,但不見得有文創重點,而且產品的重疊性、重複性非常高,但至少店面都很花俏;
賣茶葉的店面前就擺個大茶壺,是不是就很有fu…..
小吃攤還不少,烤魷魚店種類似乎蠻多樣的;
附近還提供座椅,遊客想吃點小吃也可順便休息一下。
薯條&長沙臭豆腐
都是K導喜歡的食物
長沙臭豆腐是黑色的,一起來品嘗啦!
田子坊裡的老式建築保存得很美,販售物品還是舊時代的東西比較有趣,但是想買或敢用的人或許就不一定啦!
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成為許多藝術家工作室與門市販售,藝術家陣容有畫家陳逸飛、爾冬強、王劼音、王家俊、李守白等,難怪我們走訪時,發現不少藝廊般的店面,藝術品風格各異。此外,泰康路工藝品商店也不少,一些古玩珍寶在其中值得探訪。
新東西當然很多
記得3月在浦東機場,玉媽還特地去找大白兔糖果呢! 這兒就有專賣店。
田子坊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這裡保持得很好的典型石庫門建築,這裡的房子大多建於20世紀50年代,青磚黛瓦,古樸典雅,具有濃郁的上海風情。
爺孫倆居然坐著在品茶,但最後當然要交關一下,否則怎麼好意思啊!
梅姐媽在挑絲綢旗袍,梅姐順便也來湊熱鬧啦!
想購物到處都充滿誘惑,若還能買到喜歡的物品也是一種幸福喔!
石庫門建築是一種上海獨特的建築風格,也是近現代上海民居的主要形式。其是從傳統的江南民居建築式樣和英國傳統排屋建築式樣融合演變出來,故而是一種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石庫門建築是上海歷史文化的象徵,也是上海近代發展的重要見證。
田子坊保留了上海傳統的弄堂文化。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晾曬在弄堂裡的衣服,也可以聽到從弄堂裡傳來的叫賣聲。窗戶上掛著紅色的對聯,燈籠懸掛在屋檐下,古色古香之餘,的確非常具有生活氣息。
很不錯的店面,逛起來其實是很舒服喔!
石庫門建築通常以弄堂為單位組成;弄堂是上海傳統的居住空間,由兩排房屋相對而建,中間留出一條狹窄的通道。
石庫門建築的特色是中西合璧;石庫門建築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和西方建築的元素。其外觀採用西式排屋的建築形式,而內部則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庭院式格局。
逛田子坊的時候,覺得巷弄很有趣,這裡的建築及小店都很好看,而且也非常有歷史價值。
走出田子坊前的大馬路,看到80年老店味香齋,還是米其林指南餐廳。
他們家的麻醬麵最為出名,是上海的麻醬麵代表;小小一碗麵,看上去普通,麵條筋道紮實,有韌性,麻醬本身充滿香味,還沒開吃,就讓人垂涎欲滴。芝麻花生醬汁不稀不稠,正好全部吃進麵裡,根根都能均勻的拌開,新鮮的小蔥為整碗麵提香不少;我雖說不出什麼滋味,但真的很喜歡。
炒青菜
菜肉餛飩湯
小酥肉
雁蕩路上的味香齋已佇立超過八十年,縱然店面滿佈古舊痕跡,卻依然門庭若市,全因店內一碗碗充滿懷舊味道的麵食叫人回味無窮。菜單非常簡單,只提供數款麵食,當中最受歡迎的,當然是招牌麻醬麵。
餐後年輕人想喝冰茶飲,兩老難得有機會就去喝中國的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點餐時shine卻一時忘記最厲害的醬香拿鐵(每杯飲品內含有53度茅台酒),所以只點了一般的咖啡;後來查到醬香拿鐵時,問店家才知道其實好像並不是每間店都喝得到喔! 留著下次到大陸再來品嘗啦!
思南路是一條老上海人都知道的馬路,早期這裡可是法屬租借地。
上海的「思南路」兩旁的行道樹不知道是被特意保留下來,還是被時間給遺忘了,居然還保留了當時的道路寬度,沒有公車,也沒有嘻鬧的人潮;
走在這裡讓人彷彿回到了過去,還可以欣賞兩旁人行道上的法國梧桐,由於栽種已經有一段時日,所以幾乎已形成了天然的綠色隧道,陣陣徐風吹來,樹葉迎風輕搖,讓人幾乎忘卻了城市間的塵囂。
思南路原名「馬斯南路」,以法國著名音樂家儒勒·馬斯南命名。過去百年間,周恩來、董必武、梅蘭芳、曾樸、柳亞子等一大批著名的革命家、文學家、藝術家曾聚居這裡,留下了生活印記和精神財富。
爺孫倆在哪拍照都很有戲……
更為令人矚目的是,思南路上的房子可能都是一部歷史故事,還看到停靠著一排類似U-bike的腳踏車……
馬路周邊有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天主教聖伯多祿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法國學堂(今科學會堂)等著名院校場所。
花園洋房沉靜素雅,歷史看似已經遠去,但似乎又近在眼前;這是思瀾梧逸坐落於思南公館,藏在老洋房裡的黑珍珠餐廳(2022黑珍珠入圍餐廳),思南公館內的花園洋房看起來似乎都長醬子…..
思南公館地處上海浦西市中心核心區域,總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毗鄰環境優雅的復興公園,東靠交通便捷的重慶南路,靜謐的思南路貫穿其中,北臨孫中山故居,中國共產黨上海辦事處"周公館"比鄰而居,近代歷史名人柳亞子、梅蘭芳等曾先後在此居住。
思南公館坐擁37幢上海優秀歷史建築,其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堪稱活的上海近代居住建築博物館,中西合璧的設計展現上海的海納百川。
思南公館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以花園洋房保留保護為宗旨的項目,有51幢老洋房,同時匯聚了獨立式花園洋房、聯立式花園洋房、帶內院獨立式花園洋房、聯排式建築、外廊式建築、新式里弄、花園裡弄、現代公寓等多種建築樣式,是上海近代居住類建築的集中地。
這一區裡頭已經被建商整理成真的可以入住的房子,遊客不能進入,幾乎可以堪稱是霹靂豪宅區,光租金就高的驚人,平常光租整棟一天要20萬,一間房也要1萬7! 真的有夠貴喔!
週日是愛狗人士的聚會點?
有一區規劃成咖啡廳、餐廳讓遊客吃下午茶、散步、享受風景;這間 醉輝皇 是連鎖餐廳,價格感覺非常不便宜。
賞花不用花費,拍照更可留存。
粉萼鼠尾草看起來氣質非凡
思南公館歷史沿革始於1920年。這一年,沿"法國公園" (French Garden, 今復興公園) 南面的"辣斐德路" (Rue Lafayette, 今復興中路),首批花園大宅拔地而起。隨後的十年里,"辣斐德路"以南,"馬斯南路" (Route Massenet,今思南路) 以東,"呂班路" (Avenue Dubail, 今重慶南路)以西地區的花園洋房陸續建成,吸引了大批當時的軍政要員、企業家、專業人士和知名藝術家遷入,使該地區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居停和會聚之所。
這個花園豪宅區,經過修繕,現在成為公館酒店、企業公館、特色名店、思南公館公寓等四個區域,我們並沒有每一區都仔細地參觀,就是隨處走走,也在這裡度過悠閒的午後時光。
上海將近有百年的時間是英、法、美三國租界地,也因為這樣融合了許多異國文化,這些歷史痕跡尤其反應在建築上,有非常多重要的名勝古蹟融合在現代建築裡;外牆上鑲嵌著光滑的鵝卵石,爬滿了濃綠的爬山虎,房屋真的挺美的。當和煦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梧桐葉,灑在花園洋房的鵝卵石的牆面上,思南公館的個性和氣質在這片靜謐中彰顯無遺。
思南路上的美食還不少;「Pane e Vino」譯為「麵包和葡萄酒」是義大利餐廳常用的名字。這家餐廳裡面的牆壁刷成溫暖的黃色,掛著滿滿風情的義大利畫,用餐環境十分溫馨,招牌黑松露披薩必點,新鮮的黑松露香氣撲鼻,一口咬下去讓你心動不止,很多顧客都評價說~這是全上海最好吃的黑松露披薩!
思南公館地處上海浦西市中心核心區域,總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毗鄰環境優雅的復興公園,東靠交通便捷的重慶南路,靜謐的思南路貫穿其中,北臨孫中山故居,中國共產黨上海辦事處"周公館"比鄰而居,近代歷史名人柳亞子、梅蘭芳等曾先後在此居住。
思南路和香山路相交處的香山路7號,是 孫中山先生 故居所在地。
法國梧桐、老洋房、咖啡店、名人故居……在我看來,雅緻、安靜、有腔調,思南路遍地優雅。
梅姐出遊不能一直看風景,所以接著去商場逛,但密閉空間有點悶,倆老就自己到附近走走。
找到一家雅致的咖啡店休息
雅致的燈影投射~因為光明,所以溫暖;倆老就這樣坐著也很舒服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