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見
2012/04/19 10:27:49瀏覽220|回應0|推薦4

@見

英雄所見略同,凡夫所見人人皆不同。
是故,無法強求我與人見一般、人與我見無二。
末世眾生邪見紛紜;眾生因有邪見,所以障礙菩提。


大乘菩薩(於初僧祇之終,終四善根之加行)頓斷分別起之煩惱障、所知障二障,謂之:見道。

菩薩修完一阿僧祇劫之行,始登初地;在初地入心中,通達少分二無我之理,體會真如,乍見中道,名:見道位、又名:通達位。

 

見自佛性,當下與諸佛無異,禪家謂:見性成佛。

見到一切眾生普具佛性、此性即佛,名:佛性。

見縛:見惑纏縛人們、使不得自在;種種邪見纏縛身心,似被網羅,不得出離,是為:見網。


佛與佛見同。

 

佛的大涅槃境界共有八種的法味,即:
常住、
寂滅、
不老、
不死、
清淨、
虛通、
不動、
快樂。


ps:

1.見惑:我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進取見(五不正見)

2.八不正見:八種不正確的見解,即:
我見、
眾生見、
壽命見、
士夫見、
常見、
斷見、
有見、
無見。

3.二無我

(維基文庫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4%BD%9B%E5%AD%B8%E5%A4%A7%E8%BE%AD%E5%85%B8/%E4%BA%8C%E7%84%A1%E6%88%91  )

(名數)一、人無我,自主自在之我為我。

凡夫不了五蘊假合和之義,固執實有自主自在之人體,曰人我,今了五蘊假和合之義,達實無人體,曰人無我,是為小乘之觀道,以斷煩惱障,而得涅槃者也。

二、法無我,固執諸法有實體,有實用,曰法我,今了諸法因緣生之義,達實無自性,曰法無我,是為大乘菩薩之觀道,以斷所知障,而得菩薩者也。

小乘唯悟人無我,菩薩則二無我皆悟。

楞伽經一曰:「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云何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

二我見:人我見、法我見。

 

( 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glfs&aid=635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