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人皆有佛性~僧俗之間、聖凡之間~答友人之問
2011/01/19 13:40:01瀏覽465|回應0|推薦1

@人人皆有佛性~僧俗之間、聖凡之間~答友人之問

佛說人人皆有佛性,因此每個人的慈悲菩提心是一樣的。想離苦得樂、趨吉避凶的心理應該也是無二的。

只是此生的因緣與遭遇迴然不同,每人皆會因為"興趣""習性"而感召因緣果報不同。
十二歲那年就有出家的念頭、其實應該也沒人(特別)教會念佛,小六那年暑假期間看了"念佛感應見聞錄"的一本書,就自然而然、自動自發的念佛了。行住坐臥想到隨時隨處念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或是南無阿彌陀佛。在念佛的過程中,容易反觀照到自心中生生滅滅的無數念頭。

心性自然就嚮往"隱遁山林"的生活,因此比較算是想過逍遙自在神仙般無憂無慮的日子。

 遇到我的剃度師父是具足出家因緣的成熟

在這之前,已曾經三次向我父親提起想出家的事。他無首肯卻也無否定,只說一句:不要今天想出家,明天還想抹胭脂。(?!至今仍不懂他這樣說?!,不知他是否以為(或是看到)我很愛漂亮?!~我自覺還好啊~只是偶而會求新求變一些罷了 ~!~)

 反而,父親比我早兩年先行出家去了。

 

我也不知是否是再來人”(其實佛菩薩發願來的再來人是有,但是一樣示現平凡,只是有超凡的智慧、超出一般人的勇猛(擔當)、精進和慈悲、善行、堪忍、、、等等不同於一般凡俗諸生命)

 出家僧人大都是選擇平淡、寂默、安忍、少欲、自在、、、、。少數""堪當重任""的佛門"龍象"~方出高僧”~

 大部分的日子就是--生活~與凡人一樣平常、平淡;

有特殊際遇、大事件,促成"不凡"的偉人、傳奇。

""偉人""也有平常()生活要過啊。只是大部分的精神、心力,專注在一般人不會(容易)專注的事務上罷了。

同理的慈悲心去看待一切的人、事、物~之生與滅、是與非、緣起之無有自性、業力之可與可、、、醒覺便知如南柯一夢、過眼雲煙。

感同身受人、我物同之貪生怕死求生求榮;一草一木況且不忍,乃至何如傷生害命只為一飽三吋之舌根味覺之觸呢。

佛經云:六道眾生無一不是我生生世世之父母兄弟姊妹、六親眷屬輪迴六道苦不可言,何忍更加重其業力與負擔?!何不早早思惟出離苦趣之妙方呢。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