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偽經、佛說
2019/09/11 01:15:01瀏覽836|回應6|推薦10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1166222246/posts/2427065184008999/?app=fbl

--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89%E6%B3%95%E5%8D%B0

三法印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

☸三法印(梵語:Trilakṣaṇā dharmamudrā 或 Tri-dṛṣṭi-nimitta-mudrā),佛教術語,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項標準,大乘佛教認為可以用這三項標準來驗證教說是否屬於佛教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其內容可見於《雜阿含經》,但將這三種教說並列,稱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在南傳上座部佛教中相對應的概念是三相(諸行無常、諸行是苦、諸法無我),南傳佛教將其作為一切萬法存在之特徵。

1、諸行無常

2、諸法無我

3、寂靜涅槃

是判別所言所論(所思、所想)是否如法、正法、佛法的”三法印”。

四法印:

1、諸行無常

2、諸法無我

3、寂靜涅槃

三法印+

諸行皆苦(一切行空)

五法印:

四法印+

諸法是空(一切法空)

--

還有其他法印:

🔘

諸佛教印: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聖法印

《雜阿含經》中,將隨順三解脫門,觀察無常,離慢知見,得清淨見,稱之為「聖法印」[10][11][12]。

《瑜伽師地論》解釋了「聖法印」[13],由遍知無常等八相,出離過患,善遍知『一切法中無有我性』[14]。

🔘四法印

《增壹阿含經》中將一切行無常、苦、無我,涅槃,並列為四法本末[15]。無《瑜伽師地論》中,稱之為四種法嗢拖南(梵語:Udāna):一切諸行皆是無常、苦,一切法無有我,涅槃寂靜[16][17],此四者為佛菩薩欲令有情清淨,依三解脫門[18],而說的記事教導[19]。

《大智度論》中記載另一種法印,將無常、無我、無相與涅槃寂滅,四者合稱四法印[20]。

🔘五法印

根據《維摩詰經》,有五法印的說法,即無常(諸行無常),苦(諸漏是苦),空(諸法本空),無我(諸法無我),寂滅(涅槃寂靜)五者[21]。

🔘實相印

《妙法蓮華經》中有實相印

[22]。天台智者在《法華玄義》中,以諸法實相為一實相印,為大乘佛教的判準[23]。

--

簡要一言以蔽之:即是

苦、

空、

無常、

無我、

涅槃寂靜。

🔘☸👣💚

相關延伸閱讀:

”賴”的對話,探討「偽經」緣起

網址:

http://blog.udn.com/mobile/shiglfs/129279268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glfs&aid=129272224

 回應文章

亮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0/04 18:10
佛陀對男女情愛的看法

https://youtu.be/cmRYuFFvlpk
~ 有情、無情同圓種智 ~

S.F.果樂法施F.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29 18:23
佛學大辭典/五種說人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E4%BD%9B%E5%AD%B8%E5%A4%A7%E8%BE%AD%E5%85%B8/%E4%BA%94%E7%A8%AE%E8%AA%AA%E4%BA%BA
【五種說人】

(名數)佛法有五種能說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諸天,化人也。大智度論第二所謂「佛法有五種人說:一佛自口說,二佛弟子說,三仙人說,四諸天說,五化人說。」是也。淨影無量壽經義疏卷上所謂「起說不同,凡有五種,如龍樹說:一佛自說,二聖賢說,三諸天說,四神仙等說,五變化人說」者,其序次雖殊,而意則同也。又出於觀經疏等。(二)佛,菩薩,聲聞,眾生,器界也。華嚴經疏第一所謂「今此能說,通三世間,開即為五,謂佛,菩薩,聲聞,眾生及器。」是也。華嚴經中,如阿僧祇品隨好品者,佛說也。餘會多菩薩說。入法界品之初有聲聞說。諸善友等多菩薩說。亦名眾生說。菩提樹等即器界說。又舊華嚴經普賢菩薩行品,說佛說,菩薩說,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之五種。蓋此等能說人之用法必非一,或用音聲,或用光明,或用妙色等,以開悟眾生也。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

S.F.果樂法施F.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29 18:13
......佛陀說的法稱為佛法,但是佛法不一定是由佛親口說的。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第二卷說:『佛法非但佛說者,一切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如佛毗尼中說:何者是佛法?
佛法有五種人說:
一者佛口自說,
二者佛弟子說,
三者仙人說,
四者諸天說,
五者化人說。』 .....

~
(lotus)☸️(Moon angel)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

S.F.果樂法施F.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26 01:38
世壽70歲圓寂,荼毗後,舌根不壞,印證所譯,說經典不異佛說法。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bit.ly%2F2kQFvKG&h=AT2BakS_1H5jIrd8f1IY9v0Fj22hokF4VBrrCQPQMrl6BrHey3X6KETSbRTxUXNwBHHA844UQoMPYjQK7JZzdhml3CImyBm7aRMcy9Lq68zzMLv4LqBhH3pRXnIkm5s_OEKP6J9Ejw

8/20譯經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的圓寂紀念日

https://timeline.line.me/post/_dZLyT05DERAoJlLFukhKAwcGAjhVUL7j7LWE4rw/1156940888803087209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
S.F.果樂法施F.S.(shiglfs) 於 2019-09-26 01:39 回覆:
中國佛教史上,有二大著名、貢獻卓越的譯經大師──鳩摩羅什三藏與唐玄奘大師,二位大師所譯的經典,在大乘教內流通最廣,羅什三藏所譯《金剛經》、《阿彌陀經》、《普門品》、《維摩詰經》,玄奘大師所譯《心經》,皆深入民間,普受善信們的歡迎,歷久不衰,《律相感通傳》提到,道宣律師曾問天人陸玄暢:

什師一代所翻之經,至今若新,受持轉盛何耶?答曰:其人聰明善解大乘,以下諸人並皆俊艾,一代之寶也。絕後光前,仰之所不及,故其所譯,以悟達為先,得佛遺寄之意也,又從毘婆尸佛已來譯經……自出經後,至今盛誦,無有替廢,冥祥感降,歷代彌新,以此證量深會聖旨……。

依據這段問答可知,羅什三藏及其過去世,是七佛以來的譯經師(過去七佛以毘婆尸佛為首),宿世本願,弘通佛法,歷代因什公譯出經論而啟悟佛法者眾多,著名的例證有:惠能大師、中峰禪師等聞誦《金剛經》而有省發,永嘉大師閱《維摩詰經》而悟,慧文大師讀《中論》、《大智度論》而悟一心三觀,開啟天台教觀心要。更有名士張商英等人,讀羅什所譯經典,而皈依佛教,護教護法,羅什三藏譯經事業,實是續佛慧命的千秋大業。

茲將其對佛教的貢獻,說明如下:

一、首譯大乘論典,弘通四論法教:羅什三藏所翻譯經論,依《開元錄》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其中《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為初譯,是首譯大乘論典弘揚於中土者。

二、斥格義之非,大法淵源始淳:在佛法流傳中國初期,為了認識、講說、理解上的方便,講經者常用老莊儒家學說之義理名詞,來比擬、配合注解佛法中的法數名相,稱為「格義」(格是格量、稱量的意思,稱量佛經與外典,事義相類的義理),然而老莊與儒家學說,皆不及佛法深廣,如此於理恐有違失處,只能做為接引初機方便,不能當作佛法真實義,道安法師當時即反對此格義佛教之風,到鳩摩羅什大師及門下,更斥格義之非,不採此方式譯經、講經,格義風氣才收斂下來,使佛法性空之學,得獨立於老莊玄學之外,不致混濫。

三、正六家之偏,般若真義得明:東晉時期,般若學說有六家七宗派別,所謂七宗是「本無宗、本無異宗、即色宗、心無宗、識含宗、幻化宗、緣會宗」(本無異宗由本無宗分出,若不計則為六家),莫衷一是,各有所偏,並未見般若全貌,所以羅什弟子僧叡法師曾說:

自慧風東扇,法言流詠來,雖曰講肆,格義迂而乖本,六家偏而不即。性空之宗,以今驗之,最得其實。

此即是說,鳩摩羅什三藏,翻譯講說性空般若相關經論,最能得性空真義,沒有格義與偏而不圓滿之失。
S.F.果樂法施F.S.(shiglfs) 於 2019-09-26 01:40 回覆:
舉各宗理論說明如下:

1. 本無異宗:根據吉藏法師《中觀論疏》所言:

本無者,未有色法,先有於「無」,故從無出有,即無在有先,有在無後,故稱本無。

這種說法,落入了生滅的時空範圍,「有」、「無」產生前後差別,如此,則會發生執諸法實有生滅的過誤,不解諸法生滅當下即無生滅之理。

2. 即色宗:安澄法師《中論疏記》云:

夫色之性,色不自色,不自雖色而空,知不自知,雖知而寂。

色法不會自己成為色法,認知萬物,也非萬物本身會認知的,皆須待因緣和合;所以此所集色聚、此認知作用是空無自性的。這說法雖然沒錯,卻未提及微細色法等,本來空、本不生滅之理,所以不圓滿。

3. 心無宗:《中觀論疏》:

心無者,無心於萬物,萬物未嘗無。此釋意云:經中說諸法空者,欲令心體虛妄不執,故言無耳,不空外物,即萬物之境不空……。

此認外境為實有,把《般若經》所云諸法皆空,當成僅是欲令心不執著的一種方便,亦不解諸法本來空之理,雖說無心於萬物,但是心境有無分別相仍宛然。

4. 識含宗:《中論疏記》:

三界為長夜之宅,心識為大夢之主,若覺三界本空,惑識斯盡,位登十地,今謂其以惑所睹為俗,覺時都空為真。

心意識本身,皆是一場大夢,若僅悟三界本空,仍不究竟。境空、心空,空亦空,雖空但不能執於空,即俗即真、真俗不二,即生滅為不生滅,才是般若性空之義。

5. 幻化宗:《中觀論疏記》:

一切諸法,皆同幻化,同幻化故名為世諦,心神猶真不空,是第一義,若神復空,教何所施?誰修道?

這是錯認識神為真的過失,不知涉及能所修證亦同幻化,總是夢中施為,於中實無能所可得。

6. 緣會宗:《中觀論疏》:

緣會故有,名為世諦,緣散故即無,稱第一義諦。
這也是未解諸法當體即空、真俗不二之理。

然而,羅什三藏所譯《中論》,直指性空真義,「因緣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色心諸法,本自無生」,六宗偏失之義,即可得到辨正。

四、注重禪法教授,翻譯菩薩禪典:羅什三藏至中土(西元四○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未久,即非常重視禪法的教授與禪籍翻譯,攝取馬鳴菩薩、鳩摩羅陀等家禪要,譯出《坐禪三昧經》(又稱《菩薩禪法經》)、《禪法要解》等禪經,對大乘菩薩禪法的弘通,功不可沒。另,隋代智者大師根據其所譯《大智度論》禪波羅蜜等部份,綜合其他經論,講解釋禪波羅蜜,弟子法慎記錄出,為禪修寶典。

五、譯文流暢質佳,裨益各宗發揚:由於羅什譯經,品類頗多,文風簡潔流暢,便於讀誦,所譯往往「一言三復」,「胡音失者,正之以天竺,秦言謬者,定之以字義,不可改者,即而書之」,參與助譯僧眾約八百餘人,「皆是諸方英秀,一時之傑」,譯典品質很高,時人習誦者甚盛,對各宗派發展,助益頗大,三論宗、成實宗、天台宗乃至禪淨律等皆有貢獻。

六、教化空前興盛,彷彿佛世再現:鳩摩羅什的譯場,為當時國主姚興所建之逍遙園(陜西草堂寺)是國家護持之國立譯場,學人四事供養無缺。羅什有三千義學弟子,如僧叡等曾受學於道安法師,早具聲譽,翻譯出經典,常五百、八百人共同「詳其義旨,審其文中」,僧叡法師曾描述當時佛法盛況:

渭(水)濱流祇洹(佛世時舍衛城祇洹精舍)之化,西明(閣)啟如來之心,逍遙(園)集德義之僧,京城溢道詠之音,末法中興將始於此乎?

又,《歷代通鑑輯覽》記載:

秦王興以鳩摩羅什為國師,奉之如神,率群臣及沙門聽講,又命羅什翻譯西域經論,大營塔寺;沙門坐禪者常以千數,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七、所譯經典藝術、文學價值不凡:羅什三藏所翻譯的經典,如《法華經》、《維摩詰經》等,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如清代文學家龔自珍曾作詩自稱云:「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裏多清詞,又聞淨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尤神馳」。
S.F.果樂法施F.S.(shiglfs) 於 2019-09-26 01:43 回覆:
.....
此外,敦煌、雲崗石窟內,羅什所譯經典變相之壁畫雕塑非常多,是藝術界的瑰寶。

羅什三藏有以上成就並不是偶然易得的,除了宿世善根、眾善緣和合外,最重要的還是弘傳大乘教法之深切行願,《高僧傳》記載:

什母臨去謂什曰:方等深教大闡真丹,傳之東土唯爾之力,但於自身無利,其可如何?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軀,若必使大化流傳,能洗悟矇俗,雖復身當爐鑊,苦而無恨。

雖然羅什遠來,受了許多磨難,被呂光滯留涼州十七年久,然仍不退悲願,終將大乘教法,廣流中國,真可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之菩薩大士,後圓寂於長安,享年七十歲。荼毗後,舌根不壞,表所譯真實,後有外國沙門來云:「羅什所諳,十不出一」,殊為可惜,儒家韓愈雖破佛老,對什公學識,亦曾自嘆不如,文後錄唐太宗《贊鳩摩羅什詩》碑文如下:

秦朝朗現聖人星,遠表吾師德至靈。
十萬流沙來振錫,三千弟子共翻經。
文含金玉知無朽,舌似芝蘭尚有馨。
堪嘆逍遙園裏事,空餘明月草青青。


轉載自中台世界 :
https://www.ctworld.org.tw/monthly/059/c01.htm

S.F.果樂法施F.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11 14:12

(lotus)
🔘
一法印,指大乘教所示諸法實相義理之信印;又作實相印、一實相印。
一法印,與小乘教之三法印相對稱。
大乘教以說諸法實相之義理為本,故謂諸法實相之義理為大乘教之信印;離開此種說法之其他一切法,大乘教皆稱之為魔說。
🔘
(lotus)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

S.F.果樂法施F.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9/11 10:28
相關延伸閱讀:
”賴”的對話,探討「偽經」緣起

網址:
http://blog.udn.com/mobile/shiglfs/129279268
=眾生病故我病;心淨即國土淨=pure-land日新又新
S.F.果樂法施F.S.(shiglfs) 於 2019-09-13 09:51 回覆:
一窺、管窺,現在/代學僧、學術......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37608611/posts/2692297700781457/?app=fbl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