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9 16:32:37瀏覽768|回應17|推薦11 | |
北傳佛教 編輯 《五分律·卷第十九·第三分之三·安居法》: “ 佛在舍衛城。爾時諸比丘春夏冬一切時遊行,蹈殺蟲草,擔衣物重,疲弊道路。諸居士見,譏訶言:「此諸外道沙門、婆羅門,尚知三時,夏則安居;眾鳥猶作巢窟,住止其中;而諸比丘不知三時,應行、不行。常說少欲,慈愍護念眾生;而今踐蹈無仁惻心。無沙門行,破沙門法!」 諸長老比丘聞,種種訶責,以是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問諸比丘:「汝等實爾不?」 答言:「實爾。世尊!」 佛種種訶責已,告諸比丘:「不應一切時遊行,犯者突吉羅!從今聽夏結安居。」 ” 上座部佛教 編輯 《巴利聖典·律藏·篇章·大品·入雨安居篇章》: “ 當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迦園。當時,世尊未為諸比庫(=比丘、苾芻;音譯同)制定雨季安居。此處的諸比庫夏季、冬季、雨季盡皆遊行。 眾人忿怒、非難說:「為何諸沙門釋迦子冬季、夏季、雨季盡皆遊行,踐踏青草,以害一根之命,多殺小生命呢?諸外道們其教法惡說,亦顧此以求雨季安居,那些鳥類等亦顧此作巢樹頂,求雨季安居。然彼沙門釋迦子等不論冬季、夏季、雨季,盡皆遊行,踐踏青草,害一根之命,多殺小生命。」 諸比庫聞彼眾人忿怒、非難。當時,諸比庫以此事告知世尊,世尊說:「諸比庫!允許入雨安居。」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7%B5%90%E5%A4%8F%E5%AE%89%E5%B1%85 為何要結夏安居?供養安居僧的功德?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other/g54eebe.html 何為結夏安居? 傳統佛教叢林制度,為出家人潛心修行,定有閉關、禁足、靜修等清規,同樣亦承襲了佛陀所訂定僧安居的制度。 佛陀時代,由於印度夏季雨期長達三個月,為禁止出家人外出而聚居一處以致力修行,佛陀乃訂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安居期,稱為僧安居。安居首日稱為結夏,圓滿結束日稱為解夏,故稱「結夏安居」。 安居又稱禁足,安居的僧眾嚴禁出入道場,因為安居期間,亦是草木、蟲類繁殖最盛時,恐外出時易誤傷害生靈,而招引世譏。 安居期間,嚴禁外出,但若半途欲離開,必須請假得到僧伽允許方可離去;若有違規者,即得惡作之罪,稱為「破安居」(或破夏),將失去接受安居施物分配之資格。 安居主旨在嚴禁無故外出,以防離心散亂,是一種自修自度的觀照功夫,是養深積厚,自我潛心的修行。 安居結束時,應作自恣、解界、結界、受功德衣等四事。於安居圓滿後,大眾反省安居中的行為,若有罪時則自宣己罪,相互懺悔,稱為「自恣」;此日稱為「自恣日」,此時大眾人人身心清凈,甚至有人因此證悟,佛陀感到欣悅歡喜,故又稱「佛歡喜日」。佛陀曾指導目犍連於此日備百味飲食,供養僧眾,以此功德救拔其母墮落餓鬼道之苦,此即為盂蘭盆法會的由來。 安居結束時,應解除安居期間禁止外出於結界範圍之規定,此為「解界」。又安居圓滿後,比丘、比丘尼等增加夏臘一歲;夏臘為出家人定長幼次序之規定。 供養安居僧的功德? 結夏安居,有機會能夠供養他們衣食,來保證僧眾正常學習、修法,是善信們累積福德的大好機會,更何況佛經中說,即使是在平時供僧布施的功德主也有五種功德: (一)名聞四遠,眾人嘆譽。 (二)若至眾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 (三)受眾人敬仰,見者歡悅,顏貌豪貴,威神光明。 (四)命終之後,或生天上,為天所敬;或生人中,為人尊貴。 (五)智慧遠出眾人之上,現身漏盡,不經後世。 (六)所欲自在,無事不果(所有願望都是實現的)。 (七)言從語用(眾生都喜歡聽你的話,順從你的意志)。 《贊僧功德經》中曾云:即使只是在一群具有善心的僧人中施一掬水,所獲得的福德比汪洋還要廣大;就算能盡數所有的微塵,但供養布施三寶的功德,則是根本無法窮盡的。若能在這段期間隨喜供養清凈修行的僧人,是極為殊勝的善行。信徒布施道糧,供養有道、有學的出家人,讓他們沒有物資的缺乏,而能積極弘法利生,將佛法遍布世間,居士於此因緣供僧,可謂護法護教的菩薩行。 加上僧眾這段時間特別努力精進,喜舍供僧不但能為自己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不僅能廣結善緣、減輕業障,讓眾生當下遠離煩惱,除心束縛,得清凈心。也能為後世成佛解脫植下善妙的種子。 |
|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