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2 13:03:28瀏覽1393|回應0|推薦3 | |
《本篇文章刊於翰林月刊》 每年教師甄選之際,就會看到許多準教師拿著一卡皮箱全省走透透,就連外島亦不放過,但竟連一所學校都沒考上,想到此忽覺心情沉重不已,究竟是中國人的人情包袱造就此現象?或是國家教育政策的失敗?面對現今教師甄選的方式,筆者想提出一些想法及建議。 首先,由於教師專業自主權的擴張,使得校長任用教師的權力由教評會所取代,原來但事實上這卻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大型的老學校,其教評會成員大部分是學校中的資深教師(所謂較有權者或年資較久者),易流於人情的束縛,選取自己以為適合者,美其名甄選教師,其實互相爭權奪利,其教評會名存實亡矣。 (二)小型的新興學校,因為教師幾乎是新進教師,本身因剛畢業,在懞懂的半推半就下成立教評會,除了缺乏專業知識外,徜徉在教改潮的新興人類中,鑑此,這種玩伴家家酒的做法著實令人憂心。筆者即在這小型學校中看其任意互推、匆忙成立及似懂非懂下運作,每年的教師甄選亦在小團體的運作下選出,對那些認真又充滿理想的教師,我只能為其叫屈,但畢竟我乃少數者。 其實這些情況是可以改變的。既然教師要專業自主,那就先加強專業性,尤其是教評會成員,訂定相關辦法,教師需不斷的進修並定期考核,否則流於教評會成員根本不懂教學專業,何來評判而取信於眾?畢竟校園中學生的受教權是最重要的,若因為教師的爭權而影響教學品質,將校園帶入政治的另一場域,那就辜負當初教改及教育鬆綁的美意了! 接著,就如現在教師甄試的議題,各個學校獨立甄選教師,其標準何在?關係是首要條件吧!學校一位男同學申請學程,終於如願考上,但被問及教師甄選的困難,為何還要選擇教師之途?本以為他會一本熱誠而想當老師,沒想到他卻說:「我老爸是老師,關係好,所以考試一定沒問題!」令我鴉然失聲,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這或許也是一種教育界的變態現象吧!我曾看過很早以前的一部外國片,內容敘述一位教師,本身擁有一份薪資優渥並令人羨慕的工作,但其因年輕時代對教育的熱愛未減,於是放棄原來的工作,於邁入中年階段毅然的投入教育工作中,那份痴尤令人望塵莫及!現在就想想你是否是一位因興趣並狂愛教育的教師呢?抑或是在經濟不景氣下尋求一份穩定的工作者?我們的教育正等待著為莘莘學子努力的一線教師,為教改加油! 教師甄試的考題大多出於八股,難怪有些補習名師能屹立不搖,試著看看那些考題,標準化的選擇題,如何能選出適合的教師呢?今年我們學校甄選教師,大部分來應考者,其筆試成績大約95分以上,但在試教及口試過程中卻令人跌破眼鏡,勉強錄取下,在實際教學場域中,卻為日後種下了無法解決的問題,故教甄的考題著實該好好思考一番,因為會考試的老師,未必適合當老師。 最後,教育部若只是單單增加經費,草草應付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存在,僅是檯面上的虛應故事。筆者以為隨著教改鬆綁理念的推動下,校長任用制度已由派任方式改為遴選聘任制度,在「萬年校長」的譏諷下,任期最多八年,若遴選不上,則須回任教師。既然校長制度能做如此大的變動,那為何教師制度不能呢?教師徵選一上,即成了「萬年教師」,所謂的「鐵飯碗」不脛而行。或許是因為筆者身在教育現場,看到現任教師除了缺乏專業知能,不適任教師更是屈指能數,或許除了師資培育的把關外,對現職教師制度可以再嚴格界定,每四年評鑑、教師專業審查及考核、聘書發放的規定、聘任制度的界定等,其實最好的方式是每位教師都能將這份職業,以自己的興趣出發,真正用心去經營,相信受益的不只是我們的孩子,連教師本身亦樂在工作,更是最直接的獲益者! 這樣的現象每年重複出現.......何時才能杜絕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