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治時期銅門祠
2009/02/20 19:43:22瀏覽1597|回應0|推薦2

 

1895-1945年日本殖民台灣50年期間,日本官方曾於台灣各州廳設立神社

或參拜大小總數超過近200座,在東部以花蓮為數不少的殖民歷史遺跡.

其中在花蓮的銅門部落就有『銅門祠』;『軍功碑』也有稱為『忠魂碑』

等等,為何稱謂不一,當然是沒有留下一些史蹟文字記載,或者當時以訛傳訛

不同, 但比較可考的是『銅門祠』稱謂比較確實.(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

課文獻).銅門祠興建於 昭和11年 (1936)年6月27日鎮座,依地理位置分佈剛

好是位於『文蘭部落』與『銅門部落』南勢阿美族部落間.具有教化原住民

與皇民化異族功能.

只是目前看到的以經不是日本當初的建築,是已經重建過後的.

花蓮颱風地震多,日治時期建築已經因颱風土石流所破壞,可以從遺跡所留

下的新潁石牆支柱可看出,一點歲月痕跡都沒有,倒是歷經歲月的原有大石

可看出.

正中主體建築規模不大,亂石切石牆大約15公尺長,初估是一個正方形構造.

旁邊有亂石砌的長方形外圍駁坎矮石牆.

通往主體碑的階梯已覆滿雜草落葉,帶有滄桑的感覺.階梯上覆蓋著一層

綠色的癬苔地衣.

圓柱型主體上碑文已被破壞剷除,主體上被放置一個現代的不鏽鋼水塔.

形成一個對歷史非常突兀的視覺污染.

歷史的仇恨在此形成強烈對比.沒有了歷史遺跡如何具體教育下一代歷

史曾有的過往?對歷史遺跡的不尊重,從花蓮縣文化局公部門到部落可看出.

只有姑婆芋守候著歷史遺跡.

主體建築後面的一個駁坎遺跡,初判斷應該是房屋的遺跡.

從後方看遺跡沒於樹木叢林間.

被機械器具推倒截斷的中央主體遺跡,橫到在右邊的草叢中.

大地就此別上了一層草綠癬苔記憶.

兩旁成對的石燈籠還站立在兩旁,一樣是被霉斑與草綠癬苔包覆.

只有亂石砌紮實的相互施壓著彼此,沒有受到大自然的破壞.

花蓮縣政府應該要好好去維護日治時代的歷史遺跡,一方面可以作為活歷

史教材,一方面也是花蓮歷史人文觀光最佳的代言.也可創造部落的觀光

與就業機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erpa&aid=266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