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橄欖青
2008/12/26 10:49:30瀏覽3178|回應3|推薦17
那棵橄欖樹是我發現的。就在籃球場旁邊,累累的果實,顏色和樹葉一般綠。摘下來,在課堂桌底下偷偷數:剛好十顆,寶石一樣發著綠光。趁老師不注意輕咬一口──噢,超澀,眉頭瞬間皺成菜乾。

距離大學聯考一百多天,除了念書還是念書──只不過我讀的大半是課外書。週末去圖書館抱一疊,看完了再換一疊。太悶的緣故吧。晚自習結束、就寢前的空檔,隔壁寢室的同學抱吉他來找我,兩部合唱「夢田」: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一顆呀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無以名狀的傻氣,高歌困惑的青春。

當然,橄欖樹。迫不及待熬到下課,把橄欖放水龍頭下,用手指輕輕搓。沖乾淨,墊衛生紙把水吸乾。溫柔如對待愛人的耳垂。取一只花瓜玻璃瓶,清乾抹淨後放橄欖進去。沒人指導怎樣醃才是對的,光憑書裡──簡媜的散文,講醃青梅──的模糊印象,一層橄欖、一層鹽,最後看瓶子還空盪盪,索性用砂糖填滿。「是這樣嗎?」室友問。我聳聳肩。

竟然,瓶子有了變化。先是瓶底出些水,糖鹽結晶融岩般緩緩耗弱、崩解。液面逐漸攀升,愈升愈快,終至淹過每一顆橄欖的每一吋肌膚,到接近瓶口處才停。褐色汁液一吋吋蝕入橄欖表皮,綠色領地逐漸失守,最終整罐成了深褐色。意料之外。我嘆口氣有些遺憾:原本的青綠多好看。

大概是過程太不求甚解,色相產生不了食慾,那瓶橄欖就這麼擺著,沒人想過開來嚐一嚐。頂多是室友走過來,用看鬧鐘或牙刷那樣的神情,瞥一眼。「噢,還在啊。」上下搖晃一下確定不會滲漏,就走開。

書念到乏力的時候,我把瓶子倒過來、翻過去,看著橄欖在稠狀液體裡載浮載沉,無聲地撞擊。兩個月之後我們會在哪裡?是不是,這場考試將是另一場浸漬旅程的開始?離別近在眼前,我們仍埋頭念著無趣的無用的蠢書。永無止盡。

搬出宿舍的時候才發覺:橄欖不知去了哪裡。沒有翻箱倒櫃細找,也許是趕著北上求學,也許,是不想這麼快,再見到那些青澀的慘綠的回憶──這一遲疑,十年竟然過去了。

那瓶橄欖如果還在,不知道成什麼樣了。這些年它在瓶裡悄悄改變了什麼,滋味變得如何,也許別知道的好。擺放經年的罐頭,蒲島太郎的寶盒,一經開啟記憶如浪襲來──只是音容改。

同學會邀請函在抽屜躺了兩週,靜靜等待著被拆開。




◎本文收錄於《美味內心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auchimai&aid=250680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餘音繞樑的無名蚵仔麵線
2009/01/12 13:15
記得小時候,每到星期六日;亦或是放寒暑假時。從事教職的父親,總會帶我們兩兄妹、一起前往位於家附近不遠處的社區活動中心溫水遊泳池中,享受那種盡情揮灑汗水的暢快。



而當每次遊完泳後,父親總會帶著我們兩兄妹們:三個人一起前往離該活動中心不遠處的麵攤、三個人一起各吃一碗大碗的蚵仔麵線。



但有一點我想不通的是,為何該碗麵線當中的蚵仔:每顆都呈現出粒粒飽滿、晶瑩剔透的外在觀感;而在入口之後,那種一咬下去便像爆漿牛丸一樣:在嘴裡、舌頭、乃至於牙縫中皆可嘗到其像初開花蕊那般清新的鮮甜滋味,到底是如何作出來的呢?



更令人不解的地方在於:這種如初開花蕊般、散發有如其一般的清新鮮甜滋味。在我因上課、而無法前往的三日後,就有如成語「餘音繞樑」般、在我的口中一直無法散去。這到底是用如何的技法,才能做出如此一碗:能在初嘗時清新鮮甜、久嚼不膩;而後又能讓其滋味在食客的口中,達到有如餘因繞樑般久久不散的效果呢?



當我心中的疑慮、向老闆詢問時,卻只見其對我認真嚴肅的回答:



「佛曰:不可說」。



我想,應該就是這股對專業的堅持與傲氣:才能讓這麼多食客、甘心千里迢迢的前來品嘗這碗繞樑三日之蚵仔麵線的主因吧!

辛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
2008/12/26 11:41
拾撿橄欖.浸漬橄欖...都是一種情趣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12/26 11:16

應成了"陳年"醃漬品~不曉得開啟後是啥氣味

而同學會又會呈現什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