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地球日 響應種豆年》
2016/04/26 10:03:07瀏覽1001|回應1|推薦9

2013年12月底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投票通過今年(2016)為「國際豆類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ulses /IYOP),感覺有相當程度延續,2015年「國際土壤年」的關懷課題;豆子是營養價值很高的物種,不過,如果沒有健康的土壤,也無法長出健康的豆子。「國際豆類年」以「提供營養豆子,促進永續發展(nutritious seed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為口號,推廣一系列種豆、煮豆、吃豆的具體行動。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而組成蛋白質的原料是胺基酸;人體需要22種胺基酸,其中有14種可以體內自行合成,另外8種無法合成者,被稱為「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它們全需要靠食物來攝取。黃豆含有必需胺基酸之中的六種,所以被認為是很優良的蛋白質來源;當我們吃米飯的時候搭配黃豆或黃豆製品(如豆腐、豆皮、、)的話,就可以攝取到八種必需胺基酸,而達到互補作用。豆漿配燒餅油條,也有同樣的功能。胺基酸的互補作用對素食的人而言,是很重要的飲食觀念和搭配原則,其中還有個重要關鍵是「時間」,可以產生互補作用的食物最好同時吃,間隔不要超過兩小時。

「豆類(pulses)」泛指所有能產生豆莢的豆科植物,同時,也常用來稱呼豆科的蝶形花亞科中做為食用和飼料用的豆類作物。pulse最常見的英文字意是脈搏,當年我在擔任護理人員的時候,在病房都要定時為病人量體溫(body temperature)、脈博(pulse)和呼吸(respiration),英文簡稱T.P.R;這三種加上血壓(blood pressure),就是每個人重要的生命徵象。研究自然生態的人對pulse另有特定所謂脈衝或脈動之意。國際豆類年所稱豆類一詞,僅指收穫後經乾燥保存的種子糧食作物,因此不包含未成熟就被收成用作糧食的作物如蔬菜類的豌豆、四季豆等,也不含主要用於榨油的作物如黃豆和僅用於播種目的的豆科植物如苜蓿、田菁等。但因為我們台灣的黃豆主要不是以榨油為目的,所以宜蘭大學陳永松老師在倡議種豆子時,仍將黃豆歸為國際豆類年所指的豆類。

黃豆是成熟的大豆,嫩的大豆叫做毛豆,依品系不同有些會成黑豆。在自然環境中有一種根瘤菌,它是大豆根圈內的一種細菌,它們會穿過大豆根毛,侵入根細胞,催促細胞分裂,直到長出一顆顆根瘤;然後,一大群根瘤菌就住在根瘤裏面,品嘗豆葉子送來的養份,還配上從豆根吸收來的礦物質。與此同時,這群根瘤菌也會吸收空氣中的氮氣,把它轉化成大豆好用的原料,這個機轉叫做「固氮作用」。這不僅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而且能夠提高土壤的肥力。有些豆類品種能夠釋放土壤磷,這項元素在植物的營養中亦發揮著重要作用。固氮和釋放土壤磷這兩個特點,使得豆類可以大幅減少化肥的使用,保護土壤,促進生物多樣性。

如果根瘤菌在土壤中遊蕩,沒有進入大豆的根圈,則完全沒有固氮能力。換句話說,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可以說是細菌為大豆的專屬服務呢,是「你好我也好」的雙贏局面。甚麼叫根圈呢?它指的是植物的根部分泌的有機物質,加上根部脫落的細胞,是維生物很喜歡的食物;因此,好多微生物紛紛聚集到根部附近的土壤,連捕食它們的超小型動物也跟著過來了,形成了土壤最具生命力的核心區,這個核心區域就叫做根圈。

最近跟一群在高雄美濃作農業資源調查的朋友到吉洋里,看見綠油油的毛豆田被風輕輕吹拂,漂亮極了!但農夫們說最近幾度毫雨強風,讓他們很擔心剛剛長出的豆莢,會受到損傷。剎那間,讓我們在平疇綠野的恬適之中,注入靠天吃飯的覺察,好好地上了一課。

*參考資料

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F%85%E9%9C%80%E6%B0%A8%E5%9F%BA%E9%85%B8

二、《響應國際豆類年 來種豆吧》 作者:陳永松

三、《未來少年》月刊 第63期 2016.03 作者:鄧小非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完成於2016.04.16 播出日2016.04.20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54553465

 回應文章

kendy
2016/05/09 08:49
豆豆是地球生物糧食,也是土壤營養源,在氣候變遷的現今,保種更顯重要,感謝淑英老師珍貴資訊分享,大家一起來保存珍貴的在地種子,讓地球環境生態平衡永續發展。(kendylinn@face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