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樹木何其多 黃槿最英雄》
2016/03/16 11:29:04瀏覽3479|回應0|推薦11

2016年植樹節即將到來,這是源自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中華民國的時候,指出:「造林是民生建設重要項目」、在1940年3月12日 國父逝世之後、政府為了愐懷他締造民國的艱辛因而訂定的節日;每年到了這一天,全台各地都會舉行植樹活動,希望「森情滿人間」。

舊曆年前去了一趟澎湖馬公,在機場附近看見了「菓葉村」的指標,「菓葉村」是充滿樹群意象的地名;從前的人在作紅龜粿、鹹粿、、等米食的時候,會摘粿葉來墊底,在濱海的村落,用得最多的粿葉是黃槿;在我靠山區的故鄉杉林美濃一帶,則比較常用香蕉葉來墊底,因為我們那裏黃槿樹不多。

從近代台灣歷史來看,黃槿比羅氏鹽膚木更早參與戰爭,而且還寫下勝利的紀錄呢。1884年清法戰爭期間,劉銘傳的手下大將孫開華,利用淡水沙崙海濱黃槿林的特性,運用戰術擊敗法軍而贏得清朝年間唯一的一場勝仗,黃槿可說是功不可沒!

話說西元1884年,法國準備佔領台灣來威脅清廷屈服,清廷任命劉銘傳督辦台灣軍務,法軍戰艦多次砲轟基隆且登陸進犯,都被守軍擊退,法軍在此受挫,乃轉攻淡水。當時留駐獅球嶺的林朝棟情勢危急,林夫人(楊水萍)於是從台中霧峰親自率領六千名子弟兵連夜北上晉見劉銘傳,要求補充槍彈,禦敵救夫,最後夫妻倆合作成功擊敗法軍。另一方面,駐守淡水的提督孫開華,在淡水河口填石封港,並設置十枚水雷以阻止法艦由淡水河攻入台北城。法軍受阻改從沙崙一帶登陸進攻,清軍在孫開華的帶領下,向中崙方向作戰術性撤退,引法軍進入佈滿黃槿、林投的密林中,運用黃槿枝條攀結交錯,所形成不易通過的樹籬,又在埋伏兵的圍剿下,法軍不敵,倉皇逃回艦上。這是台灣島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擊敗外患的光輝紀錄,黃槿和林投被認為功不可沒。當然,當年台灣各地富豪和土勇的鼎力禦敵,應是戰勝的關鍵;雖然這場戰役之後,清廷最後還是跟法國在天津簽訂條約,放棄越南,但是我們從海岸林的特色樹種來認識這場戰爭,多加了解自身的歷史,也是很好的學習面向與途徑。而透過近年來諸多的教育推廣,許多社區在深入學習之後,了解了種樹要注意適時、適地、適種的原則;也有社區開始重視,原本自然生長(所謂“土地公種的”)樹木要好好地加以照顧和保留。

黃槿因生長特性而具有抗風防沙、防浪潮的功能;它的樹材輕軟有彈性,可製作日用器具、造船、作建築材料;鋸成段木培育木耳,樹皮纖維可製繩索、編織漁網,樹根可入藥,可謂一身是寶。

最讓人欽佩的是,故事中自然成林、擊潰法軍的黃槿,以及它們散居在台灣海岸旁的親族,不管人類世界的擾擾紛紛,不怕強烈的季風侵襲,屹立在海邊;它們綻放美麗的花朵,花柱還讓小朋友把指甲染紅,玩得不亦樂乎!看來,黃槿是英雄,也是英雌,對環境貢獻良多;因此,每回想到榮星公園大草坪上那棵編號440的受保護“菓葉“,就很想去探望它,特別是植樹節來臨時!

*參考書籍:《大同之道 通識之境》

作者:大同大學教務處、莊永明、曾子良、林淑英、方淑芬、、等合撰 / 私立大同大學出版 2009.04

完成於2016.03.04 播出日2016.03.09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5023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