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淡蘭古道旁的里長伯和大檔頭》~【把淡蘭古道‧走回來】系列之三~
2015/10/16 15:52:31瀏覽1587|回應0|推薦8

在我們臺灣各級民意代表選舉中,最基層的是「村長」或「里長」,而其中,有不少一再連任者。或許因為他們大都非常熱心服務,抑或因著年紀漸長吧,里民把他們視為宗族裏的長輩,暱稱他們為「里長伯」。今天故事中另一位主角「大檔頭」,指的是石碇九寮坡農莊的高杉奇先生,九寮坡農莊的四兄弟輪流作主經營,他們笑說是「輪流執政」,自稱大檔頭、二檔頭、、,相關的故事請閱《情訂九寮坡 誓約金石盟http://blog.udn.com/selin7777/937436》。

我們節目製播的【把淡蘭古道‧走回來】系列,請閱:

http://blog.udn.com/selin7777/25134593 古道印痕長在 故事廣為流傳》

http://blog.udn.com/selin7777/27218693 坑坑相連 淡蘭古道在懷中》

兩則故事中,我們看見了華梵大學、東南科技大學、世新大學的教師們一起來走古道的身影,實際上,他們更把走讀所見所思規劃成課程,在剛剛開始的新學期裏教授,要讓這條山徑發揮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而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特別邀請石碇區豐田里的黃種奇里長和九寮坡農莊高杉奇先生等兩位在地鄉親,帶我們走一段很貼近石碇居民的淡蘭古道。

大家趁著2015年暑假中的7月8日,相約在石碇東西街交會處的「淡蘭藝文館」前會合,淡蘭藝文館前有一座橋,橋下是烏塗溪;今年五月間我們第一次踏查時,沿途許多水聲大致屬於烏塗溪流域,烏塗溪是景美溪的重要支流。大檔頭帶我們走石碇東街,這條老街的高腳屋立足的河道是崩山溪,它也是景美溪的重要支流;老街東端這邊有一座小小的橋,我們佇足在橋上遠眺下游的拱橋之際,一聲腳踏車剎車般的尖銳音響從岸邊孔洞裏傳出,隨即飛出一隻深藍色光澤羽毛的鳥─紫嘯鶇,有紫嘯鶇出現的水域,代表有好的水質。

老街東端入口處有一家「遠光打鐵店」,師傅們忙著製作各種器械,所傳出的聲音和濺瀉的火花,吸引著路過者的目光。過了打鐵店,大檔頭帶我們穿過106乙道路到對面幾個小石階,走下石階便是崩山溪畔的小平台,他指著河床上一座舊橋墩,那是從前運煤礦通道的橋墩。我們一行人這十多年來,大都走過這段路無數次,卻從來沒有注意有這個舊橋墩,這期間因素,除了因橋墩長滿草,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對當地的人文變遷所知甚淺吧。

走完石碇老街、看過舊橋墩,大檔頭帶我們沿著崩山溪左岸的106乙道路走往上游,他說淡蘭古道路徑在對岸,但是近年很少人走,推測已經荒煙漫漫;沿溪有小小的攔水壩,還有品茗的店家,如今也是重門深鎖;轉彎處「潭邊土地公」,依然靜靜地守候,國道五高高的路廊上車輛川流,根據地圖比對和石碇居民的記憶,國道五路廊跟淡蘭古道這個路段的重疊之處很多,難怪我們隨時可見高得有些驚人的國道五高速公路路廊。

讓大家吃驚的還有,我們在106乙道路約11公里處路旁一棵山黃麻樹上,遇見成群的藍鵲(好像有五隻),完全不怕我們靠近;由於我們對鳥類沒有很多研究,所以不敢確定這是不是台灣藍鵲,還有待深入研究之。看完藍鵲就到了九寮坡農莊,我們順著106乙道路持續東行,過了五號國道路廊下方隧道,大檔頭停車說準備從這裏登山,因為淡蘭古道在山裏面;也在此時,我們才想起:黃種奇里長到哪裡去了?千里步道秘書楊世成趕緊打電話追問,黃里長說:「舊路很少人走,我一路找“路痕”砍草上山,現在正在山上等你們走上來。」我們趕緊投入山林的懷抱,一入山就看見精彩的著生蕨類;深坑文史工作室的林旺老師和大檔頭高杉奇先生,對林間的一草一木闢如:有人參味道的燈稱、可以解渴的水冬瓜、野生的香蕉、、,都有很深的記憶和感情。而我們一路循著剛剛被砍下的雜草枝葉,慢慢地靠近里長伯。

石碇也是重要產茶區,而在山區的種植,水從哪裡來呢?林旺老師在某個山坡轉彎處停下腳步,指著我們腳底下先民用石塊砌成的邊坡旁的一個小埤塘,讓我們得知了答案。

當天行程的終點處就是黃種奇里長家的豐田里,華梵大學蔡傳暉教授說,這裏是華梵大學舉辦長跑的路徑,黃里長是他們重要的芳鄰;從黃里長家門口遠眺觀音山,近觀早年的石頭屋,遐思數十萬年前北邊觀音山火山爆發的年代,南端這邊山區的瘴癘之氣。如此不適合人居的地方,演變成今日的大都會區,其間有多少需要深思的哲理,需要妥善經營的良方。

當我們圍著大圓桌,享受黃里長家人用新鮮的綠竹筍和肉絲熬煮的鹹稀飯,想起他拿著一把材刀,找路痕引導我們前行的舉措;還有山間的一草一木,所引出在地人士的話匣子,這般地自然,這般地用心,這般地溫暖洋溢。這些質素,似乎正是我們要加以學習、加以內化的生活哲理;希望從里長伯家門口通往華梵的大學之道,可以為這項學習注入活泉,讓我們的青年學子,領悟豐富的生命內涵。

完成於 2015.10.04 播出日2015.10.07

( 在地生活基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3324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