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6 17:37:16瀏覽2842|回應1|推薦9 | |
從84號快速道路由西往東走,在進入玉井之際,會看見「余清芳紀念公園」的指標;余清芳是1915年發生的慘烈抗日事件的發起者之一,事件地點玉井的古名叫焦吧哖,由於當年用來掩護、運籌帷幄的地點是在西來庵,所以這次事件被稱為「噍吧哖事件」或「西來庵事件」,今年正好屆滿一百年。台南市政府委託學者調查,首度找出受難者的名單,死亡者一四一二人、判刑一四二四人;這個事件是日本據臺後,歷時最久、犧牲最慘烈的抗爭。 八月初我們幾位親朋結伴前往台南市玉井、楠西和嘉義縣大埔鄉,在蜿蜒山區的道路兩旁,看見很多俗稱鹽巴樹的羅氏鹽膚木,它們讓我想起有一回在台北捷運新店線途中,巧遇客家籍作家李喬先生,我們談及自然觀察的話題時,李喬先生說,發生噍吧哖事件的當年,日方認為余清芳他們在山區一定撐不久,因為缺糧缺鹽,一定很快就投降下山;沒想到這群抗日份子待在山上的時間遠遠超乎日方的推算,原來,抗日英雄們在山上以羅氏鹽膚木取得鹽巴補充鈉質。 「噍吧哖事件」三位首要人物是余清芳、羅俊和江定,他們有位來自甲仙的手下叫江保成,江保成在吧哖事件中被判處不起訴;但在昭和八(1933)年四、五月間,江保成加入了阮寶治為首的旗山中華會館,密謀全台抗日事宜;同年六月起,以杉林庄內寮為根據地,吸收杉林庄與甲仙庄方面的志士,組成義勇隊待機起事。昭和十二(1937)年七月,因台灣總督府的監視持續加強,台灣各地的中華會館指導者,大多撤回大陸暫避鋒頭;但江保成一派的抗日隊伍活動卻更形激烈,到了年底,在台南、高雄兩州的山麓地帶發動抗日。可惜,因被洩漏事跡而胎死腹中;由於參與活動者居住於小林地區的民眾不少,所以史書以「小林抗日事件」稱之。事發之後,江保成潛入內寮山區,於昭和十三(1938)年秋被捕,經台南地方法院判處死刑,雖不服並上訴台北高等法院,但仍維持原判,最後在淡水執行絞刑而成仁。 根據【游永福平埔文化底蘊】於2010年6月25日在《中華日報˙中華副刊》發表的小林人的「保成仔菜」 ──深具文化底蘊與在地特色的平埔美食文中提到,這群抗日志士們游走山區時,靠著野菜維生,所謂的「保成仔菜」 ,指的是「昭和草」,又被稱為「山茼蒿」。至今,他們的後代仍記住野菜與勇士連結的反日事件,那是可歌可泣的近代史實。 陳信安教授主持「噍吧哖事件紀念場域國科會計劃」,並將研究成果與文化局合作,與張雅琇共同書寫出版《尋訪1915噍吧哖事件歷史場景:起事、交戰、清鄉、審判、立祠》專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於中華民國102年3月發行出版。書中,賴清德市長〈遙望噍吧哖〉序文提及:歷史可以寬容,但不能遺忘。 當我們行車在曾文水庫旁蜿蜒山區的道路上時,談及百年前的慘烈事件,南區水資源局黃信融課長想近觀鹽巴樹,於是把車子停了下來;我們在鹽巴樹下山壁間,發現一叢毛西番蓮和旁邊的香蕉,它們都是可口的食物,不知在百年前,它們是否也曾出了一臂之力。更深入山區的內葉翅吊橋橋頭,我們看見從那瑪夏那邊流過來的草蘭溪,這是規劃中「曾文越域引水」的渠道。 這集節目播出之際,可能是百年前「噍吧哖事件」勇士們彈盡援絕之時,如今,透過各方的努力,這個事件的面貌將越來越清晰。我們則是從幾種野外求生的物種,還有流淌山區的水路,追思這群爭自由與尊嚴的勇士們,霎那間,似乎深刻地感受到他們與這方天地之間,那股親密自然的連結。 註、參考資料: 一、http://www.chi-san-chi.com.tw/2culture/db/ming_shu/small-lin-event.html 《小林抗日事件》 作者:江明樹, 發表於民國九十九﹙2010﹚年6月25日《中華日報˙中華副刊》【游永福平埔文化底蘊】小林人的「保成仔菜」 ──深具文化底蘊與在地特色的平埔美食 完成於 2015.08.15 播出日2015.08.19 ▲羅氏鹽膚木花和蝴蝶群 張秋蜜老師攝於北台灣~2020.10.04 |
|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