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浮洲人工濕地帶來的學與思》
2021/10/31 20:38:56瀏覽3137|回應0|推薦12

              浮洲人工濕地帶來的學與思

壹、楔子~

     這是一篇想寫、卻延宕了一年多的紀事。想寫,是因為前往大漢溪左岸西盛橫移門,看見高鐵橋下的大漢溪狹窄的水路,有點心驚;延宕,則大概肇因於COVID-19帶來的懶散、紛亂。今年,參與水利規劃試驗所的「淡水河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1/2)」專案在大漢溪畔進行的工作坊和走讀活動,擔任引言人;本文乃是其中一場我以《浮洲人工濕地帶來的學與思》為題的PPT檔,歡迎諸位格友慢慢分享,並請多多指教。 

貳、民國78年,大漢溪兩大事

 一、「縣長選尤清.垃圾交通一定清」,這是民國78年(1989)尤清先生競選台北縣長時的口號,也可說是他設定的施政目標。然而這也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垃圾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尤清縣長任內,積極清理河濱大量垃圾,回收、腐植土掩埋、焚化等,讓河岸環境及水質均陸續獲得改善。

 二、行政院在民國78年核定「台北地區防洪第三期實施計畫(台灣省部分)」,大漢溪河寬從750公尺縮為520公尺,。」根據新北市議會第2屆第4次定期會議員提案、十河局回覆新北市議員的資料(請閱https://bms.ntp.gov.tw/NewTCAV/BillQuery/BillQuery_Form_Context.aspx?BillNO=9998) 檔案中,「依據77年臺灣省政府「臺北地區防洪計畫第3期實施計畫河道修改檢討報告」,因都市計畫與計畫堤線相互衝突,工程實施須拆除15,000戶,執行困難,故修改堤線將計畫河寬750公尺修改為520公尺。」也就是說,把堤防線移往水流那側,讓河灘上一萬五千多戶民房座落處成為「堤內」,因而得以保留;用現代大家比較熟悉的用詞叫做「與河爭地」;如今,所有規劃、改善施工等作為,都在這520公尺之內絞盡腦汁,費盡心血。

當年也是我前往主婦聯盟擔任環保媽媽的年代,很多人對環保媽媽的深刻印象是「穿著黃色背心,在麥當勞門口,要求他們做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身影。剛進入主婦聯盟環保委員會的時候,聽幾位較資深的環保媽媽提及,前往中和看河邊露天堆置的垃圾看了之後,心情非常差,沒有食慾,只想立即回家洗淨全身;垃圾場的髒亂、奇臭無比,有一些鳥在找東西吃的景象,不斷地在腦海盤旋! 

參、民國108年~109年,大漢溪河道改善的公私協力

   一、民國108年第十河川局辦理「大漢溪鐵路橋至城林橋上游河段河道整理整體評估」作業,當年10月我受邀,首度前往大漢溪左岸西盛橫移門望向對岸的浮洲人工濕地,以及高鐵橋和鐵路橋,橋下狹窄的流水通道,感觸良深。

   二、民國109年7月開始,第十河川局邀請學者、保育團體、水網社群等成員,參與進行工程規劃設計階段的生態檢核作業,討論大漢溪河道改善工程中的生態永續及防減災如何創造雙贏的課題。本改善工程的生態檢核作業委由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負責,歷程中曾進行「表土保存試驗」,據說明乃為:

    〈一〉加速裸露地植物回復生長,避免外來種入侵;

    〈二〉藉由移植喬木或表土保存方式,以補償植被。

    〈三〉經請教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負責此案的成員表示,這回試驗的結果,試驗土長出來的都是外來種植物,沒有期待中的本土種,讓大家感到失望。

   三、大漢溪第一期改善工程區位緊鄰的是2009年設置完成的浮洲人工濕地。台北縣政府時期,從2004年興建首座新海一期人工濕地;2006年新海二期、打鳥埤人工溼地;2009年,浮洲、新海三期、華江、鹿角溪、城林等同年完工。甘偉文先生從一開始就投入工程之規畫設計任務,以及初期的經營管理,同時擔任人工溼地導覽志工;退休後,目前擔任「自然步道協會常務理事」「濕地故事館」等單位導覽志工,推動環境教育。這段歷史請收聽我訪問他的廣播節目:https://soundcloud.com/hakkafm937/1100428-1500a

                https://soundcloud.com/hakkafm937/1100505-1500a

    四、生態檢核團隊調查,在溼地中發現有淡水魚類紅皮書接近受威脅(NNT=Nationally Near-threatened)的高體鰟鮍–老一輩長者暱稱為「牛屎鯽仔」;牛屎鯽與河蚌之間有奧妙的「互利共生」,相關故事請閱《守在產房門口的牛屎鯽.區域排水路中現身影》

     生態檢核團隊在本改善工程進入到臨河那口人工濕地池中水放空的時候,也發現了與高體鰟鮍互利共生的圓蚌,非常開心。

 

肆、尾聲~浮洲人工濕地帶來的學與思

   一、10月18日跟著阿甘老師再度走往浮洲人工濕地,本想帶大家前往已然完工的河道改善工地現場,但因野草已經長得很茂密,且最近有聽聞常在河邊走動的友人提及,偶爾會看見毒蛇,所以作罷。

   二、這回走讀,引發大家最重視的是,浮洲人工濕地處理的生活汙水來自湳仔溝排水,如今由於衛生下水道接管,該排水被引到八里汙水處理廠處理,所以人工溼地的水源減少了,造成人工溼地淨化後流入大漢溪的水也跟著減少。

   三、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完成之後,帶來的泥沙淤積,是否將讓大漢溪河相更劇變,人工溼地面臨何去何從?

   四、想起2011年6月間,跟著三鶯社大水環境巡守志工隊,沿著大漢溪左岸從鶯歌走往大溪,舉目所見的大漢溪河道,在鳶山堰下游幾乎乾涸,實在令人擔憂。

   五、望著第十河川局的「大漢溪河道整理」空照圖中的布局,大家除了想探討河道縮小的決策影響之外,也對汙水大量引到八里汙水處理廠、經一級處理之後直接排到大海的措施有了思慮,認為這樣的處理方式缺了循環使用功能,對河川基流量毫無挹注,十分可惜。

   六、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作業,在水資源循環運用面向中,面積四十公頃的浮洲人工溼地,似乎帶來了更廣更深的思維蘊含,值得細細斟酌。

 

*延伸閱讀:

~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08342563《守在產房門口的牛屎鯽.區域排水路中現身影》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6861088《從疾馳的火車 讀歷史的舞臺》

*http://blog.udn.com/selin7777/76055927《五股溼地燕群居.盼明年平安北返》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08450879《淡水河畔童聲問,秀英花從何處來?》

                                                                                                                             完成於 Oct. 31, 2021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7006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