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8 15:22:16瀏覽1118|回應0|推薦0 | |
從十七世紀顏思齊與鄭芝龍登陸創建笨港十寨開始,新港就有著「開台第一村」的封號。乾隆15年(西元1750),北港溪氾濫改道,將笨港一分為二;北岸是雲林北港,南岸則是嘉義新港。 最近前往嘉義縣新港的板頭村,看見有個「相信有一天 火車會回來」的願景立牌。近年,這個村落以一種低溫彩釉軟陶─交趾陶工藝的興起聞名,這是主要由民間默默發展與延續、臺灣傳統建築中很具特色的裝飾。板頭村的工藝家將傳統交趾陶導入文化創意,結合觀光休閒形式推廣,也發展出不少交趾陶的創意商品。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對於鐵道保存的堅持和期待軌道運輸的願景。站在「古笨港戶外考古園區」旁的鐵道上,望著往南北兩端延伸的鐵軌,腦海裏浮現很多有關軌道運輸的故事。 185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藉機展現大英帝國在工業革命後新興起的資本主義帶給產業上的進步與勝利。當時,旅行社利用鐵道路網的便利性,為該次博覽會帶來高達600萬的參觀人次,鐵道至此躍升為一個國家建設發展,文明進步的象徵。 清光緒12年(西元1886)時,劉銘傳來台灣擔任首任巡撫;1887年6月,清廷批准他的請求,讓他在台北城東設立「台灣鐵路商務總局」,並舉行台北─基隆間鐵路之開工典禮。鐵路工程進行到八堵基隆間,開鑿ㄧ座長573.08公尺的「獅球嶺隧道」,劉銘傳在隧道南坑門上題字「曠宇天開」,至今尚有跡可尋。 話說當年,劉銘傳要興建鐵路時,由於財政困窘,他於是發行鐵路股票到南洋招募資金,結果集資過程順利,使得這項建設計劃可以進行,也得以名列全中國第一條有「火輪車」奔馳的鐵路。獅球嶺隧道南北兩端的隧道口均有立下對聯: 南端~ 五千年生面獨開羽穀飆輪從此康莊通海嶼 糖業鐵道第一條則是高雄橋頭的輕便軌道,一開始是以水牛拉引車箱運輸甘蔗;糖鐵目前仍有留下一些鐵道,民間團體正進行遊說台糖公司,請他們一起推動把糖鐵變成自行車道。板頭村這邊的是臺糖鐵道。 雖說道路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但是山多平原少的地形特色,加上地質非常年輕,又位於全世界最大的陸地和最大的海洋交會的地方,仍舊持續進行的造山運動等地理環境,在在提醒我們國土運用必須非常嚴謹,特別是闢建道路時。因為,公路運輸有很值得深思的幾個課題: 所謂軌道運輸包括鐵路、都市客運鐵路(重運量 Heavy Rail、大眾捷運Metro、輕軌Light Rail、和通勤火車。)軌道由鋼軌、軌枕、扣件和石渣等四部份組成。這些材料和鋪設的方法,讓軌道行經之處,土地仍然可以呼吸;軌枕之間的石渣,除了具有固定軌框、吸收輪狀車輛震動,以及分散車體重量至路基的多重功能之外,還可以讓雨水滲透到土地裡。 以能源消耗來說,每ㄧ延人公里(註)的城際客運為例,使用火車的能源消耗量,大概是搭乘飛機的1/3,約為駕駛小汽車的1/6,節省能源可說是鐵路對環境及國家經濟最重要的貢獻之一。由於火車的鋼輪行駛在在鐵軌上時,造成極佳的空氣動力及較低的滾動磨擦阻力,所以用來推動火車所需的能源比汽車少。搭乘輕軌或地鐵的上班族,較之使用小汽車者,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煙霧,和減少氧化氮的廢棄量60%。 反觀公路,一鋪上水泥或瀝青,就讓道路無法呼吸,無法涵養水分,反而是讓地表逕流增加,對環境的衝擊很大。 (註) 延人公里:為客運量(為乘客數與行駛里程數的乘積)的單位,即每人每公里,常用於表達運具載客時的燃料效率。 *比如一個人開一部車行駛一百公里耗油量 10 公升,其客運量為: 由此可知,因為車內載客人數的增加,使得每一延人公里的耗油量降低,而讓車子的燃料消耗得更有效率。 從軌道運輸的優點看來,板頭村民小小的願望,卻是有大大的學問與愛心,並且是值得大力推動的運輸方式呢! *參考書籍: 完成於 2013.12.13 播出日 2013.12.25 |
|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