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習左岸】改編劇本真好玩
2015/07/10 19:57:05瀏覽407|回應3|推薦9

各位讀友,這篇文章是本學期史記課上臺報告所寫的〈魏其武安侯列傳〉改編劇本。原本不想放上來,因為字數實在太多了,有18,500左右,且劇本形式實不利閱讀。但後來忽然想到,有些朋友似乎很好奇劇本是怎麼寫的,之前也有朋友想學,所以就貼上來給大家作為參考。
  此次為報告所改編的劇本,是類似廣播劇的「聲音劇」劇本,請注意───電影、電視劇的劇本寫法,與聲音劇又有些不同喔,但大同小異就是了。日後若有機會的話,再貼一點關於電視劇的劇本上來,給有心想學習的朋友們作為參考。
  以下所貼的改編劇本,開場白被我刪掉了,因為開場白跟某人開了一點兒小玩笑,某人就緊張害羞、神經緊繃了,所以要貼上部落格公開,想想還是必須尊重某人,因此只好刪掉唄。無妨啦,瑕不掩瑜,哈哈哈。況且開場白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它並非本劇本的重點喔。

 

這學期史記的學期成績僅88分(整班而言,只是中上),這在我所有成績裡頭,可以說是「倒數」,呵呵。當然啦,我說過我是政治白癡,要讀秦漢時期的政治、文化,對我這沒慧根的人而言,成績是不可能突破90的,所以我已經很滿意這樣的分數了。

但是以考試與口頭報告等分數比例來推算的話,單是上臺報告老師所給的分數應該還不錯(應該啦)。雖然史記的學期總成績並未超過90分,不過因理老師的給分邏輯,個人還是非常高興林老師所給的這個分數,至少我是進步的喔。謝謝您,老師,辛苦了。雖然您聽不見,但至少表達一下我的感恩之心。

 

改編劇本:徐磊瑄
開場白刪恕。

S:1  景:現實場景_教室

時:夜  人:宋玉、磊瑄、衣彤、琰晴

  上字幕;圖片5(一)為何太史公要作《魏其武安侯列傳》?

磊瑄:為什麼太史公要做本篇呢?吳楚為亂,宗屬唯嬰賢而喜士,士鄉之,章師抗山東滎陽,作《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帝三年(前154),七國之亂爆發,竇嬰以大將軍職守滎陽ㄒㄧㄥˊ ㄧㄤˊ),叛亂平定後被封為魏其侯。

  上字幕;圖片6(二)人物簡介。

磊瑄:現在就先介紹這故事裡頭,三位重要的人物──竇嬰、田蚡(ㄈㄣˊ),以及灌夫。

  上字幕;竇嬰圖片7。

宋玉:竇嬰,西漢清河觀津人,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堂兄之子,以軍功封魏其侯,後因與武安侯田蚡不和,被以「偽造詔書罪」斬首文帝時,竇嬰曾任吳王劉濞丞相,後因病去職。帝三年(前154),七國之亂爆發,竇嬰以大將軍職守滎陽,叛亂平定後被封為魏其侯。

  上字幕;田蚡圖片8。

衣彤:田蚡,西漢內史長陵人,漢武帝舅舅、大臣,封武安侯建元二年(前140),劉徹登基,是為漢武帝。同年田蚡被封為武安侯,拜太尉,後遷丞相,受到趙綰王臧的牽連而被免職。建元六年(前135),太皇太后竇氏去世,田蚡再次登上宰相之位。

  上字幕;灌夫圖片9。

琰晴:灌夫,西漢潁川郡潁陰人,字仲孺。曾任淮陽太守燕國宰相,因得罪武安侯田蚡,被斬首。本姓張,因父親張孟曾為潁陰侯灌嬰家臣,賜姓灌。

  上字幕;圖片10(三)故事聲音演出。

宋玉:精彩的故事就要開講囉。

 

S:2  景:故事場景_宮殿

時:日  人:竇嬰、景帝、竇太后、梁王

  SE音樂聲漸入。

  上字幕;氛圍圖片11[o1] 

  (語心)旁白:竇嬰,是漢文帝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輩以上世代皆為觀津人。他喜歡賓客。漢文帝時,竇嬰擔任吳國國相,因病免職。漢景帝甫即位時,他任詹事。梁孝王是景帝的弟弟,母親竇太后很是疼愛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景帝以兄弟身份與他、竇嬰以及竇太后一同宴飲,景帝這時尚未立有太子。幾人飲酒,酒興正酣,景帝隨便說了一句話。

(琰晴)景帝:朕若賓天以後,就把帝位傳與梁王好了。

(磊瑄)竇太后:好,很好,這麼做哀家很高興。梁王,還不快向皇上謝恩?

  (語心)旁白:梁王於是起身,又伏下。

(宋玉)梁王:多謝皇上恩典。

  (磊瑄)旁白:聞言,竇嬰端起酒獻給皇上。

(琰晴)竇嬰:這天下是高祖所打下來的天下,故帝位應是父傳子,此乃漢朝所立祖制,皇上豈可擅自作主傳位與梁王呢?

  (語心)旁白:竇太后很不高興地看著竇嬰,斥責他。

(磊瑄)竇太后:不該你說話的時候,你可以不說話。

  (語心)旁白:竇太后因此憎恨竇嬰。竇嬰嫌詹事的官職太小,就藉口生病辭職。竇太后藉此開除竇嬰進出宮門的名籍,每逢節日亦不允許他進宮朝見。

  △上字幕;圖片11-1

特別說明,景帝未立太子時,在這次宴飲中提到千秋以後要將帝位傳給梁王。梁王心裡當然很明白景帝所說的並不是真的,但心裡還是很高興。因梁王對竇太后很孝順,竇太后非常溺愛他,景帝心裡是知道的。當景帝說出要將帝位傳與梁王時,或許只是想討母親歡心而已。竇太后心裡是明白祖制的,可是一聽到景帝所言,自然還是十分高興。

之後景帝廢了栗太子,竇太后心裡一直想讓景帝立梁王為太子,梁王也要求要立為皇嗣。袁盎等大臣勸阻景帝,不可立弟以壞宗法制度,景帝准奏。並且入宮謁見竇太后,向她解說其中道理,所以竇太后接受眾臣意見,展現出她不因私情而害國事的政治智慧。從此梁王深恨袁盎,雇刺客待機行刺。梁王將袁盎剌殺而死的情節,在〈袁盎晁錯列傳〉裡有提到。

 

S:3  景:故事場景_宮殿

時:日  人:竇嬰、景帝、竇太后

  上字幕;氛圍圖片12[o2] 

  (語心)旁白: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等七國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員和竇姓諸人,再沒有人像竇嬰那樣賢能了,於是召見竇嬰入宮覲見。

(琰晴)竇嬰:皇上,臣身子一向孱弱有病,恐怕不能勝任。

  (磊瑄)旁白:竇太后安撫竇嬰。

(磊瑄)竇太后:(慚愧)你還在為之前的事情生氣嗎?

(琰晴)竇嬰:回太后的話,竇嬰不敢。

景帝:朕的天下有危難,你怎可推辭呢?朕決定了,要任命你為大將軍,同時賞賜黃金千斤與你。

(琰晴)竇嬰:臣可否奏請皇上允諾臣一件事情?

(衣彤)景帝:何事,你且奏來。

(琰晴)竇嬰:袁盎、欒(ㄌㄨㄢˊ)布等名將賢士都退職閒居宅邸,皇上不妨起用他們。可以嗎?

(衣彤)景帝:朕准你所奏,同時亦賜黃金給他們。

(琰晴)竇嬰:臣多謝皇上恩典。

  上字幕;氛圍圖片13[o3] 

  (語心)旁白:景帝所御賜的黃金,竇嬰皆列於走廊穿堂,他的下屬小官經過時,即讓他們酌量取用,皇帝所御賜的黃金竇嬰一點兒也沒有取回家。竇嬰駐守滎陽,待七國叛亂全平定以後,皇帝即封竇嬰為魏其侯。

  (語心)旁白:說明一下,吳楚反,指吳楚等七國叛亂。七國吳王劉濞(ㄆㄧˋ)、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ˊ)、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這次叛亂以吳王劉濞為主謀,為大國,所以稱吳楚反。詳見卷一百零六《吳王濞列傳》。

 

S:4  景:故事場景_宮殿/藍田南山宅

時:日  人:景帝、竇嬰、高遂

  上字幕;氛圍圖片14[o4] 

  (語心)旁白:景帝四年(前153年),立了栗(ㄌㄧˋ)為太子,同時遣竇嬰擔任太子太傅。景帝七年(前150年),栗太子被廢,竇嬰多次為了太子爭辯皆無任何果效。竇嬰很是失望,便託病上稟景帝。

#宮 殿#

(琰晴)竇嬰:稟皇上,臣體弱多病,還請皇上能夠允臣告假,好隱居鄉野調養。

(衣彤)景帝:既如此,朕便准你所奏,盼你好生養好身子。

(琰晴)竇嬰:臣多謝皇上。

  (語心)於是竇嬰就隱居於藍田南山下好幾個月,許多賓客、辯士皆勸,但沒有任何人能說服他回到京城來。直到梁地人高遂前來勸說。

#藍田南山宅#

(磊瑄)高遂:能使您富貴的是當今聖上,能使您成為朝廷親信的是竇太后。現下您任太子太傅,太子被廢黜不能力爭,力爭不能成功,又不能殉職。自己託病引退,抱著歌姬美女,退隱閒居不參與朝會。這些情形相互比照起來,就表示是您要張揚皇帝的過失。如若皇上與太后皆欲加害,那麼您的妻子兒女都會一個不剩地被殺害啊

(語心)(旁白:說明一下,原文「如有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其中「兩宮」所指為東宮─長樂宮;西宮─未央宮。太后居東宮;景帝則居西宮。)

  (宋玉)旁白:聞言,竇嬰恍然。

(琰晴)竇嬰:沒錯,高遂你說得很對,我怎麼都沒想到呢?

(磊瑄)高遂:既然您認為我高遂說得對,那麼就請出山回朝,如往日一般地朝見皇上吧。

(琰晴)竇嬰:好,便依你所言。

 

S:5  景:故事場景_宮殿

時:日  人:景帝、竇太后

  上字幕;氛圍圖片15[o5] 

  (磊瑄)旁白:桃侯;也就是景帝的丞相劉舍被免職時,竇太后曾多次薦魏其侯當丞相。

(磊瑄)竇太后:皇帝,看在哀家面上,就讓竇嬰擔任丞相吧?

(琰晴)景帝:太后難道認為朕有所吝嗇而不欲魏其侯任丞相嗎?此人驕傲自滿,易自我欣賞,行事草率輕浮,難以出任丞相,擔當重任。

  (衣彤)旁白:景帝仍沒有任用竇嬰,而是任用建陵侯衛綰作丞相。

 

S:6  景:故事場景_田宅/竇宅

時:日  人:籍福、田蚡、竇嬰

  上字幕;氛圍圖片16[o6] 

  (語心)旁白:武安侯田蚡,是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生於長陵。竇嬰當大將軍,正當顯赫時,田蚡還是個郎官,來往于竇嬰家中陪侍宴飲,跪拜起立像竇嬰的子孫輩一般。待到景帝晚年,田蚡受寵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辯,學過《槃盂》之類的古文字,故王太后認為他有才能。景帝去世,當天太子登位,王太后攝政,她在全國的鎮壓、安撫行動,多採田蚡門下賓客的策略。

  (語心)旁白:說明一下,《槃盂》傳說為黃帝史官孔甲所作之銘文,共二十六篇,刻於槃盂等器物之上。此指田蚡能學習古文字。

  (語心)旁白:武安侯田蚡甫掌權想當丞相,故對其賓客非常謙卑,推薦閒居名士出來做官,使他們顯貴,想藉以壓倒竇嬰等將相勢力。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衛綰因病免職,武帝於是正醞釀安排丞相與太尉。籍福至武安侯處勸他。

#田 宅#

(磊瑄)籍福:武安候,可否聽籍福一言?

(衣彤)田蚡:何事你說。

(磊瑄)籍福:(勸)魏其侯顯貴已經很久,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歸附於他。現在您才剛發跡,不能與他相比擬,即便是皇上任命您為丞相,也一定要讓給他。魏其侯為丞相,您一定會當太尉。太尉與丞相的尊貴地位是相等的,且您還有讓相位與賢者的好名聲。

(衣彤)田蚡:你所言不假,那我就委婉地請太后暗示皇上好了。

#竇 宅#

  (宋玉)旁白:之後,籍福去向竇嬰道賀,同時亦勸他。

(磊瑄)籍福:(提醒)您的天性是喜歡好人憎恨壞人,當今好人稱讚您,所以您當丞相,然您亦憎恨壞人,壞人很多,他們會譭謗您。如若您能並容好人壞人,那麼您丞相的職位即可長久;倘若不能,即刻會受到譭謗而失去。

  (宋玉)旁白:竇嬰並不聽從籍福的話。

 

S:7  景:故事場景_宮殿

時:日  人:武帝、竇太皇太后、趙綰

  上字幕;氛圍圖片17[o7] 

  (語心)旁白:魏其侯竇嬰與武安侯田蚡都愛好儒學,推薦趙綰當了御史大夫,王臧擔任郎中令。把魯國人申培迎到京師來,命列侯們回到自己的封地,廢除關禁……。同時檢舉譴責竇氏家族與皇族成員中品德不好的人,開除其族籍。這時諸外戚中的列侯,多娶了公主為妻,都不想回到各自的封地去,因為這緣故,譭謗竇嬰等人的言語每天都傳進竇太后耳中。

(磊瑄)竇太后:(不悅)哀家喜歡黃老,魏其侯、武安侯、趙綰及王臧等人卻極力地推崇儒學,貶低道學,根本就是與哀家作對。

  (宋玉)旁白: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趙綰上奏武帝。

(衣彤)趙綰:皇上,臣有一事上奏。

(琰晴)武帝:何事上奏你且說來?

(衣彤)趙綰:還請皇上勿要將國家政事稟奏與竇太后知曉。

  旁白:竇太后知情以後極為盛怒。

(磊瑄)竇太后:太可惡了,哀家決定要罷免驅逐趙綰、王臧等人,還要解除丞相竇嬰與太尉田蚡的職務,任命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ㄉㄧˊ)為御史大夫。

  (宋玉)旁白:從此竇嬰與田蚡便以列侯的身份閒居家中。

  △上字幕;圖片17-1

  特別說明,有關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的事情。因竇太后重黃老,所以儒者不易得到重用,武帝在竇太后逝世以前,都不再重用儒生。從這裡可以知道,竇太后對國政的影響力。對於尚儒的大臣,竇太后曾做過一些為人詬病之事:

1.轅固生說《老子》一書只是「家人言耳」,竇太后因此發怒,逼他與野豬搏鬥,幸而武帝賜給他利器,挽救他一條性命。

2.竇太后將崇尚儒學的竇嬰、田蚡、趙綰與王臧等人免職,武帝把趙綰、王臧交付論罪,後來趙綰、王臧等人都自殺。

 

黃老政治最主要特點是清靜無為,主要內容是勸課農桑、輕徭薄賦、減免苛刑、節約皇室與國家開支、少修土木工程等。這些措施對於恢復社會經濟與安定人民生活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正是黃老思想在漢初盛行的原因。所以,漢初統治者為其政治目的,崇尚並利用黃老思想。

竇太后之所以貶抑儒生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儒家學者奏請武帝實施建造明堂等這類的事情,已嚴重危害她的政治權力,迫使她必須明快果斷地處理這個危機。

 

S:8  景:故事場景_宮殿

時:日  人:武帝、田蚡

  上字幕;氛圍圖片18[o8] 

  (語心)旁白:田蚡雖不擔任官職,但因王太后之故,仍受皇上寵信,多次議論政事,建議大多見效,天下趨炎附勢之吏與士人,多離魏其侯而歸附武安侯。田蚡一天天更為驕橫。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逝世,丞相許昌與御史大夫莊青翟因辦喪不周皆被免官,於是武帝任用田蚡為丞相,以大司農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

  (語心)旁白:田蚡認為當時的諸侯王年紀都大了,武帝剛即位,年紀很輕,自己以皇帝的至親心腹擔任朝廷丞相,如不整頓一番,天下人就不會敬畏。他所言武帝都聽,他所薦之人有的自閒居狀態一下子提撥到二千石級,把皇帝權力都轉移到自己手上。武帝生氣了。

(宋玉) 武帝:你欲任命的官吏任命完了沒有?朕也想任命幾個呢。

(衣彤)田蚡:皇上請息怒,臣欲任命的官已任命完了。

  (磊瑄)旁白:又有一次,田蚡向武帝做了過分的要求。

(衣彤)田蚡:皇上,臣可否請求聖上准許,將考工官署之地劃給臣擴建宅邸?

(宋玉)武帝:(生氣)你何不將武器庫也取走?

  (磊瑄)旁白:自此,田蚡這才收斂了一些。

 

S:9  景:故事場景_田宅

時:日  人:田蚡、王信

  上字幕;氛圍圖片19[o9] 

  (磊瑄)旁白:有一次,田蚡邀請賓客一同宴飲,令兄長蓋侯南向坐。田蚡心想道。

(衣彤)田蚡:(OS)大漢丞相地位尊貴,怎可因是兄長就委屈了自己?我當然要東向坐了。

  (語心)旁白:田蚡從此愈發驕縱,修建宅邸,其規模、豪奢程度已超越了所有貴族府第。田地莊園皆極其肥沃,他派遣到各郡縣購買器物之人,在大道上絡繹不絕。前堂擺著鐘鼓,豎立曲柄長幡,後房美女數以百計。諸侯所贈與之珍寶金玉、狗馬玩物,多得數不清。

 

S:10 景:故事場景_戰地

時:日  人:灌夫、灌何、周亞夫

  上字幕;氛圍圖片20[o10] 

  (語心)旁白:竇嬰失去竇太后,被皇上更加疏遠不受重用,沒有權勢,諸賓客便逐漸自動地離去,甚至對他懈怠傲慢,只有灌夫未改原來初衷。灌夫是潁陰人,其父張孟,曾為灌嬰家臣,受到寵信,便推薦張孟,所以用了灌氏家姓叫作灌孟。吳楚叛亂,灌何擔任將軍,是太尉周亞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薦灌孟擔任校尉。

  (語心)旁白:灌夫領一千人與父親一同從軍。灌孟年紀大了,潁陰侯勉強推薦他,所以灌孟鬱抑不得志,每逢作戰,便時常攻擊敵人的堅強陣地,因而戰死吳軍。按當時規定,父子一同參戰,若其一為國犧牲,未死者可護送其靈柩返回。灌夫不願隨父親靈柩回去。

(宋玉)灌夫:(慷慨激昂)希望我灌夫能斬取吳王或者是吳國將軍的頭,以報父仇。

  上字幕;氛圍圖片21[o11] 

  (語心)旁白:灌夫披上鎧甲,手持戈戟,召集軍中與他素有交情也願與他同去的勇士數十人。等走出軍門,無人敢再前進。僅兩人與灌夫屬下的奴隸共十多騎兵飛奔沖入吳軍,直到達吳軍的將旗之下,殺死殺傷敵軍數十人。不能再繼續前進了,又飛馬返回漢軍營地,所帶去的奴隸全部戰死,僅灌夫一人返回。他身上受十多處重創,恰有名貴良藥,故得以不死。他的創傷稍癒,便向灌何請求一件事情。

(宋玉)灌夫:我現在更加瞭解吳軍營壘中的曲折路徑,請您讓我再回去。

  (磊瑄)旁白:灌何未立即答應,而是向太尉周亞夫報告這件事情。

(衣彤)灌何:太尉大人,雖說我認為灌夫勇敢有義氣,卻也怕他戰死,還請太尉大人勿要准他出戰。

(琰晴)周亞夫:好,我知道了。

  (磊瑄)旁白:於是太尉周亞夫堅決地阻止灌夫。

(琰晴)周亞夫:灌夫,負傷不利作戰,你還是好好地養傷吧。

(宋玉)灌夫:不,太尉大人,請成全我想為父復仇的決心。可以嗎?

(琰晴)周亞夫:不行,你身上多處重創,我不能讓你冒險。

  (磊瑄)旁白:待吳軍被攻破以後,灌夫因此而名聞天下。

S:11 景:故事場景_宮殿

時:日  人:武帝、灌夫

  上字幕;氛圍圖片22[o12] 

  (語心)旁白:潁陰侯灌何將灌夫的情形上報給皇上知道,皇上即任命灌夫擔任中郎將。幾個月以後,因犯法丟官。後來至長安安家,長安城中許多顯貴無不稱讚他。景帝時,灌夫官至代國國相。景帝去世以後,武帝即位。

(琰晴)武帝:朕以為,淮陽乃天下樞紐,須駐紮強大兵力加以戍守,故朕決定,將調你灌夫擔任淮陽太守。

(宋玉)灌夫:臣遵旨。

  (磊瑄)旁白:建元元年(前140年),又將灌夫內調為太僕。建元二年(前139年),發生了灌夫醉酒歐人的事情,武帝斥責他。

(琰晴)武帝:灌夫,你喝醉酒歐打了長樂衛尉竇甫,你可知罪?

(宋玉)灌夫:臣知罪。

(琰晴)武帝:你可知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居然敢藉酒裝瘋打他?

(宋玉)灌夫:還請皇上降罪與臣,臣絕無異議。

(琰晴)武帝:為免太后一怒之下殺了你,朕即派你擔任燕國國相。

(宋玉)灌夫:謝皇上隆恩。

  上字幕;氛圍圖片23[o13] 

  (語心)旁白:未料幾年以後,灌夫竟因犯法丟官,閒居長安家中。灌夫為人剛強直爽,好發酒瘋,不喜歡當面奉承人。大庭廣眾之下,推薦誇獎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因此推崇他。灌夫不喜文章經學,愛打抱不平,已允諾之事一定辦到,凡與他交往的人,無不是傑出人士或大奸巨猾。他家中積累資產數千萬,為了在田中修築堤塘灌溉,他的宗族與賓客在潁川一帶橫行霸道。孩童於是作歌唱道:潁水清清,灌氏安寧;潁水渾濁,灌氏滅族。

  (語心)旁白:灌夫閒居雖富有,但失去權勢,達官貴人及一般賓客逐漸減少。等竇嬰失去權勢,想依靠灌夫去報復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勢以後卻拋棄自己的人,灌夫則想依靠竇嬰結交列侯以抬高自己名聲。兩人相互援引借重,只恨相知太晚。

 

S:12 景:故事場景_丞相府邸

時:日  人:灌夫、田蚡

  上字幕;氛圍圖片24[o14] 

  (磊瑄)旁白:灌夫當時正遭姐喪,服喪期間去拜訪丞相田蚡,田蚡卻隨便地敷衍他。

(衣彤)田蚡:我想與你一同去拜訪魏其侯,正值你服喪期間不便前往,甚為可惜。

(宋玉)灌夫:您肯屈駕光臨魏其侯府,我灌夫怎敢因服喪而推辭呢?請准許我先告知魏其侯,請他設置帷帳,備妥宴席,請丞相您明日早點蒞臨。

(衣彤)田蚡:好的,那就麻煩你了。

 

S:13 景:故事場景_魏其侯府/丞相府邸

時:日  人:灌夫、田蚡、竇嬰

  上字幕;氛圍圖片25[o15] 

  (語心)旁白:灌夫將自己與田蚡的對話,詳細地告訴魏其侯。於是,魏其侯與夫人特地多買了肉和酒,徹夜打掃屋子,佈置帷帳,備妥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才一亮,就讓府中管事的人於府前侍侯。等到中午,不見田蚡前來,魏其侯與夫人皆感到奇怪,於是魏其侯就問灌夫。

#魏其侯府#

(琰晴)竇嬰:難道丞相忘了至寒舍的這件事情嗎?

(宋玉)灌夫:(很不高興)我灌夫雖在服喪仍應他之邀,他應該要來的。

  (磊瑄)旁白:於是灌夫便駕車,親自前往丞相府邸以迎接丞相。灌夫邊駕車邊心想道。

(宋玉)灌夫:(OS)丞相,難道您忘了與灌夫約定,要前往魏其侯府的事情了嗎?

#丞相府邸#

  (語心)旁白:丞相田蚡前一天不過是玩笑似地答應灌夫,實無赴宴之意。等灌夫駕車至丞相府門前,田蚡還在睡覺,於是灌夫便入了丞相府去見他。

(宋玉)灌夫:丞相昨日應諾拜訪魏其侯,魏其侯夫婦設置酒食,從早晨直到現在,沒敢吃一點東西。

  (磊瑄)旁白:田蚡聽了灌夫的話,裝作一臉驚訝,向他道歉。

(衣彤)田蚡:昨日我喝醉了,忘了同你所言,實在抱歉。既然你親自來迎,那麼我們便駕車一同前往吧。

  上字幕;氛圍圖片26[o16] 

  (語心)旁白:田蚡與灌夫一同前往魏其侯府,但田蚡讓馬車走得很慢,見狀灌夫更加生氣了。好不容易終於到了魏其侯府,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致禮,舞畢以後邀請田蚡起舞,田蚡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諷刺他,竇嬰便扶著灌夫,向田蚡表示歉意才離去。田蚡一直喝酒喝到天黑,盡歡了才離去。

S:14 景:故事場景_魏其侯府/丞相府邸

時:日  人:灌夫、田蚡、竇嬰、籍福

  上字幕;氛圍圖片27[o17] 

  (磊瑄)旁白:丞相田蚡曾派籍福前去索取魏其侯竇嬰於城南的田地,魏其侯知情以後大為怨恨。

#魏其侯府#

(琰晴)竇嬰:我嬰竇被廢棄不用,丞相雖顯貴,但怎可仗勢硬奪我田地呢。我的田地絕對不讓。

  (磊瑄)旁白:灌夫對這件事情也感到義憤填膺。

(宋玉)灌夫:(生氣)籍福何必替丞相做這樣的事情呢?太過分了。

#丞相府邸#

  (衣彤)旁白:籍福不願田蚡竇嬰兩人有隔閡,就編造好話向田蚡道歉地說。

(磊瑄)籍福:丞相,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還不能忍嗎,姑且再等待著吧。

  (宋玉)旁白:不久以後,田蚡聽說竇嬰與灌夫實際上是憤怒而不肯讓田,也很生氣。

(衣彤)田蚡:魏其侯的兒子曾殺過人,我田蚡救了他的命。我服事魏其侯沒有不聽從他的,為何他竟捨不得這幾頃田呢?再說灌夫為何要干預此事?我不敢再要這塊田了。

  (磊瑄)旁白:丞相田蚡從此十分怨恨竇嬰與灌夫兩人。

  △上字幕;圖片27-1

  說明一下,「搶田事件」將竇嬰與田蚡之間的矛盾公開化,田蚡故意挑釁,以至於處於守勢的竇嬰公開發言表示不滿,灌夫也跟著大罵田蚡。田蚡知道以後也氣憤不已,大罵竇嬰與灌夫不知好歹,忘恩負義(田蚡以前救過竇嬰的兒子)。

  竇嬰與田蚡,一個是舊外戚勢力;一個是新外戚勢力,對武帝而言其實很頭痛,所以對此他多採取漠視觀望的態度。武帝心裡很清楚,竇嬰與田蚡的紛爭很有可能會兩敗俱傷,若是如此,就能省掉自己很多麻煩。

 

S:15 景:故事場景_宮殿

時:日  人:武帝、田蚡

  上字幕;氛圍圖片28[o18] 

  (磊瑄)旁白:元光四年(前131年)春天,丞相田蚡向武帝說了灌夫的壞話。

(衣彤)田蚡:皇上,臣有一事奏稟。

(琰晴)武帝:何事?

(衣彤)田蚡:灌夫家住潁川,十分橫行,百姓皆受其苦,臣請求皇上能夠徹查此事。

(琰晴)武帝:此乃丞相職責,何須請示,就依照規矩行事吧。

  (語心)旁白:灌夫也抓住田蚡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謀取利益,接受淮南王的錢財並說了些不該說的話。賓客們居中調解,雙方才停止相互攻擊,彼此和解。

 

S:16 景:故事場景_灌宅/丞相府邸

時:日  人:灌夫、竇嬰、田蚡

  上字幕;氛圍圖片29[o19] 

  (語心)旁白:夏天,丞相田蚡迎娶燕王之女為夫人,太后下詔,讓列侯及皇族皆往祝賀。竇嬰拜訪灌夫,欲與他一同前往,灌夫卻推辭。

#灌宅#

(宋玉)灌夫:我多次因酒醉失禮得罪丞相,丞相近來又與我有所嫌隙,他的喜事必定不歡迎我。

(琰晴)竇嬰:你二人之事已和解,不必多想。

  (磊瑄)旁白:於是竇嬰便硬是拉著灌夫一起去。

#丞相府邸#

  (語心)旁白:眾賓客酒喝得差不多時,田蚡起身敬酒祝壽,在座賓客皆離席,伏於地上以示不敢當。過了一會兒,竇嬰起身向所有人敬酒祝壽,只有那些他的舊友離開席位,其餘半數人皆仍坐著,只稍微地欠了上身。見狀,灌夫很不高興,但還是起身依次敬酒,敬至田蚡時,田蚡仍坐著,僅稍稍地欠了下上身,然後對灌夫說話。

(衣彤)田蚡:不能喝滿杯。

  (磊瑄)旁白:聞言,灌夫十分生氣,卻仍強行勸酒。

(宋玉)灌夫:您丞相是貴人,這杯就託付給您了。

  (語心)旁白:面對灌夫的強行勸酒,田蚡不依。灌夫敬酒敬至臨汝侯,臨汝侯灌賢正與程不識附耳說悄悄話,不願離席。灌夫無處發洩怒氣,便罵臨汝侯。

(宋玉)灌夫:平時詆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長輩給你敬酒祝壽,你卻學小姑娘一樣在那兒同程不識咬耳朵說話。

  (磊瑄)旁白:田蚡看不下去,說話了。

(衣彤)田蚡:程將軍與李將軍皆是東西兩宮的衛尉,現在當眾侮辱了程將軍,仲孺難道不給你所尊敬的李將軍留有餘地嗎?

(宋玉)灌夫:(豁出去)今日即便是殺我頭,穿我胸,我都不在乎,還顧什麼程將軍、李將軍?

  (琰晴)旁白:賓客們便起身如廁,漸漸離去。竇嬰也離去,揮手示意讓灌夫出去。田蚡此時發怒了。

(衣彤)田蚡:這是我寵慣灌夫的過錯。(喝令)來人啊,把灌夫給我拿下。

  (宋玉)旁白:眾人將灌夫拿下。

(磊瑄)籍福:灌夫,失禮了,我籍福必須按著你的脖子,你趕緊給丞相道歉。

(宋玉)灌夫:(怒,義正嚴辭)不,我沒錯,絕不道歉。

  (磊瑄)旁白:田蚡於是指揮手下捆綁灌夫置於客房中,叫來長史吩咐。

(衣彤)田蚡:今日邀請宗室賓客前來參與宴會,是有太后詔令的。彈劾灌夫,說他在宴席上辱駡賓客,侮辱詔令,犯了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監獄裡。

  上字幕;氛圍圖片30[o20] 

  (語心)旁白:於是田蚡追查灌夫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別追捕所有灌氏分支親屬,皆判為斬首示眾之罪。竇嬰感到十分慚愧,出錢讓賓客向田蚡求情,仍無法使灌夫獲釋。田蚡的屬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來,灌夫被拘,於是無法告發田蚡的秘事。

  △上字幕;圖片30-1

  說明,灌夫在田蚡喜宴上的「鬧酒事件」,可大可小,但是田蚡故意鬧大,對灌夫的處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灌夫背後的勢力是竇嬰,田、竇兩人之間已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田蚡要殺灌夫,是有點殺雞儆猴的意味,暗示竇嬰再與他為敵的話遲早會是這個下場。

  竇嬰並不是個識時務的人,一見灌夫出事就挺身而出,並沒有順著此事與田蚡修好,為自己埋下了被田蚡所殺的殺機。

 

S:17 景:故事場景_魏其侯府/宮殿

時:日  人:竇嬰、夫人、武帝

  上字幕;氛圍圖片31[o21] 

  (宋玉)旁白:竇嬰挺身而出想營救灌夫,他的夫人勸他。

#魏其侯府#

(磊瑄)夫人:灌將軍得罪丞相,與太后家裡的人作對,您怎麼營救得了?

(琰晴)竇嬰:侯爵之名是我掙來的,現在我把它丟掉,並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再說我總不能由著灌仲孺去死,而我自己獨活吧。

  (衣彤)旁白:於是竇嬰瞞著家人,私自上書呈給武帝,武帝讀完奏疏以後立即將他召進宮去。

#宮 殿#

(琰晴)竇嬰:稟皇上,臣以為灌夫酒醉失言一事,罪不致死,還請皇上三思,赦免灌夫死罪。

(衣彤)武帝:竇愛卿所言即是。這樣吧,今日你就與朕一同用膳,然後再至長樂宮公開辯論這起事情吧。

(琰晴)竇嬰:是,臣遵旨。

 

S:18 景:故事場景_長樂宮

時:日  人:竇嬰、武帝、王太后、田蚡、御史─韓安國、主爵都尉─汲黯、內史─鄭當時

  上字幕;氛圍圖片32[o22] 

  (磊瑄)旁白:竇嬰到長樂宮,極力誇讚灌夫長處。

(琰晴)竇嬰:稟皇上,灌夫雖因醉酒招禍,但請念在他曾為淮陽太守,吳楚七國之亂時,曾率千人隨其父灌孟從軍,立下功勛被封為中郎將。其父英勇戰死,灌夫不肯返鄉葬父,繼續奮戰,最後才得以勇猛聞名天下。他酗酒獲罪事小,丞相卻拿其他罪名誣陷,其心可議。

  (語心)旁白:田蚡不服,竭力地詆毀灌夫驕橫放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竇嬰思忖以後,毫無他法可對付,便只能攻擊田蚡短處。田蚡則繼續地反擊。

(衣彤)田蚡:天下幸而太平無事,臣才得以成為皇上心腹,愛好音樂、狗馬與田宅。臣所喜愛不過是歌伎藝人、巧匠這些人,不若魏其侯與灌夫那樣,招集天下豪傑壯士,不分白晝黑夜商討,心裡滿是對朝廷不滿,不是抬頭夜觀天象,就是低頭在地上畫些什麼,窺測東、西兩宮之間,盼天下能發生變故,好讓他們立功成事。臣倒不明白魏其侯他們究竟想做些什麼。

  (磊瑄)旁白:武帝看向眾大臣,問話。

(琰晴)武帝:他們二人所言,誰對呢?

  (磊瑄)旁白:御史韓安國說話了。

(宋玉)韓安國:魏其侯言灌夫之父為國而死,灌夫手持戈戟衝入強大吳軍之中,身受重創數十,名聲全軍第一,這是天下勇士,如若不是有特別的罪惡,僅因喝酒起口舌之爭,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罪狀來判處死罪的。故魏其侯所言為是。

  (磊瑄)旁白:田蚡復又說話了。

(衣彤)田蚡:灌夫同大奸巨猾結交,欺壓百姓,積累家財數萬萬,橫行潁川,凌辱侵犯皇族,這正是所謂「樹枝比樹幹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後果不是折斷,就是分裂。

  (磊瑄)旁白:御史韓安國接著又說。

(宋玉)韓安國:丞相所言亦是,盼英明的主上自行聖裁這起事情吧。

  (衣彤)旁白:武帝看向其他人,主爵都尉─汲黯先說了。

(磊瑄)汲黯:臣認為,魏其侯是對的。

  (語心)旁白:內史─鄭當時也認為魏其侯是對的,卻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回覆皇上。至於其他人則不敢回答。於是武帝怒斥內史鄭當時。

(琰晴)武帝:你平日多次說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長短處,今日當廷辯論,畏首畏尾地像駕在車轅底下的馬駒,朕將一併殺掉爾等。

  (磊瑄)旁白:武帝言畢,馬上起身罷朝,進入宮內侍奉太后用膳。

  (衣彤)旁白:太后已派人探聽了消息,他們將廷辯情形詳細地報告與太后知曉。聞言,太后十分震怒,不肯用膳。

(磊瑄)太后:現在哀家還活著,別人竟敢作踐哀家的弟弟,假若哀家死了以後,人人都會像宰割魚肉那樣宰割他了。再說皇帝怎能如石頭人一般自己不作主呢。現在皇帝還在,這班大臣就隨聲附合,倘若皇帝賓天,這些人還有可信賴的嗎?

(琰晴)武帝:母后請息怒,皆為皇室外家,故於朝廷辯論他們的事情,不然僅需一名獄吏即可解決了。

  (宋玉)旁白:於是郎中令石建,向武帝分別陳述了魏其侯、武安侯兩人的事情。

S:19 景:故事場景_皇宮大門

時:日  人:田蚡、御史韓安國

  上字幕;氛圍圖片33[o23] 

  (磊瑄)旁白:丞相田蚡既已退朝,出了停車門,招呼御史大夫韓安國一同乘車。田蚡對他於廷內的表現十分生氣,所以問他。

(衣彤)田蚡:我與你共同對付一個老禿翁,你為何如此模稜兩可,猶豫不決?

(宋玉)韓安國:丞相,您怎能如此不自重自愛呢?他魏其侯譭謗您,您當摘下官帽,解下印綬歸還給聖上,對聖上言「臣以皇帝的心腹,僥倖得此相位,本是不稱職的,魏其侯所言皆是」。像這樣,皇上必會稱讚您有謙讓美德,絕不會罷免您。而魏其侯內心肯定慚愧,閉門咬舌自盡。現在他人詆毀您,您也詆毀人家,如此互罵,如同商賈、婦人吵嘴一般,多麼不識大體?

(衣彤)田蚡:御史大人所言甚是,爭辯時太心急了,沒想到應該要這麼做。

S:20 景:雜景

時:日  人:武帝、田蚡、劉安、尚書

  上字幕;氛圍圖片34[o24] 

  (語心)旁白:於是武帝遣御史依文簿所載,有關灌夫的罪行進行調查,與竇嬰所言有多處不符,竇嬰犯欺君之罪被彈劾,拘於都司空。景帝時,竇嬰曾接收過他臨死前的詔書,其上寫道:「假若遇見對你有什麼不便的事情,可隨機應變,把意見呈報與皇帝知曉。」等到自己被拘,灌夫定罪要被滅族,情況一天天危急時,大臣誰也不敢向武帝說明這件事情。

  上字幕;氛圍圖片35[o25] 

  (語心)旁白:竇嬰因而讓侄子上書向武帝報告受景帝遺詔之事,希望再次得武帝召見。這份景帝遺詔封藏於魏其侯府中,由其家臣蓋印加封。竇嬰的侄子將奏疏呈與武帝,武帝命尚書調查此事,尚書查明以後回稟武帝。

(磊瑄)尚書:稟皇上,已查對所有保管的檔案,並無先帝臨終前的遺詔副本,現必須以「矯詔」罪名彈劾魏其侯偽造先帝詔書,還請皇上定奪。

(琰晴)武帝:既徹查屬實,那麼魏其候當判處斬首示眾之罪。

  △上字幕;圖片35-1

說明,武帝在太后面前說,都是宗室外家,所以才在廷前辯論,否則,派一名獄吏就可以裁決了。武帝這句話「俱宗室外家,故廷辯之」,正是武帝的高明處。武帝對竇嬰與田蚡的爭鬥其實不是不關心,而是靜觀其變,好坐收漁翁之利。尤其田蚡,武帝早已對他志驕氣傲的態度跟濫用權力的行逕(像是任用官吏、想侵佔公家土地之事)不能容忍了,只因他是外戚,看在太后面上,不得不容忍他。武帝認為灌夫鬧酒的事情時機到了,該輪到自己出手。

  竇、田兩家是兩大外戚勢力的代表,武帝讓兩人進行廷辯,彼此揭短,就可以分清形勢,看哪個外戚問題嚴重,就先除哪個。

  果然,竇、田兩人都把自己掌握對方,而對方不想被人所知的事情揭露無遺。

  竇嬰揭發田蚡貪污腐化,貪圖享樂,田蚡反駁,指竇嬰與灌夫整天躲在家裡,鬼鬼祟祟,日議朝政夜觀星象,密謀策劃……

  這句話一下子觸動武帝最敏感的神經。武帝有一個加強中央集權的舉措,就是奪取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嚴重打擊地方諸侯的勢力。他絕不能容忍地方小朝廷的存在,也絕不容許地方豪強勢力的壯大並且與朝中外戚勾結。竇嬰對這件事情顯然並沒有察覺,還是一逕地與灌夫交好,這件事情讓武帝非打擊他不可。這場廷辯為竇嬰最終棄市而死下了一個不可逆轉的定論。

  上字幕;氛圍圖片36[o26] 

  (語心)旁白:元光五年(前130年)十月間,灌夫與其家屬全被處決了。竇嬰過了很久才得知這個消息,聽到以後萬分憤慨,罹患中風,飯不吃了,打算餓死。

  (語心)旁白:竇嬰知武帝無殺他之意,便開始吃飯治病。此時田蚡散布誹謗竇嬰的流言蜚語讓武帝聽見,因此在十二月最後一天將竇嬰於渭城大街上斬首示眾。(說明:十二月最後一日,為田蚡所挑的日子,因春天是赦免犯人的時候,田蚡擔心武帝赦罪竇嬰,故而在這天殺死他。)

  上字幕;氛圍圖片37[o27] 

  (語心)旁白:春天,田蚡生病,嘴裡叫喊的都是服罪謝過的話。家人請巫師前來診治,巫師見竇嬰灌夫的魂魄守著田蚡,欲殺死他。之後田蚡終於死了,其子田恬承爵位。元朔三年(前126年),田恬因穿短衣入宮,犯不敬之罪,被廢除爵位。

  (語心)旁白:淮南王劉安謀反一事被發現,武帝讓人調查此事。淮南王前次來京城,田蚡任太尉,當時至霸上迎接淮南王,說話讓他開心。

(衣彤)田蚡:皇上尚無太子,大王最為賢明,又是高祖孫,一旦皇上賓天,不是大王繼承皇位,還能有誰呢。

  (宋玉)旁白:淮南王劉安一聽十分高興,特別獎賞田蚡。

(磊瑄)劉安:你所言甚得我心,我很高興,決定送你金銀財物。

  (語心)旁白:武帝自從竇嬰的事件發生以後就不認為田蚡是對的,只是礙著王太后的緣故罷了。等到聽聞淮南王向田蚡致贈金銀財物的事情時,武帝說話了。

(琰晴)武帝:倘若武安侯還活著,真該要滅族了。

S:21 景:現實場景_教室

時:夜  人:宋玉、磊瑄、衣彤、琰晴

  上字幕;圖片38(四)結 語[o28] 

衣彤:引述太史公所說的話,魏其侯與武安侯皆憑外戚身分,身居顯要職位,灌夫因一次下定決心冒險立功而顯名當時。魏其侯被重用,是由於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武安侯的顯貴,則是利用了武帝甫即位,王太后掌權的機會。然而魏其侯實在是不懂時勢變化;也就是竇太后死,他已失去靠山,卻還要與有王太后撐腰的田蚡相抗衡。灌夫不學無術又不懂得謙遜,於是與竇嬰兩人相互庇護,釀成這場災禍。田蚡依仗顯赫地位,喜玩弄權術,由於杯酒怨憤,陷害兩位賢人。灌夫遷怒於別人(此處有一說,是指灌夫將自己對田蚡的怨恨,遷怒到灌賢身上),以致自己性命也不長久,且不受百姓擁戴,終究落了壞名聲。由此可知灌夫災禍的根源。

琰晴:另外要說的是,本篇敘事重點放在竇嬰田蚡的權勢消長,旁人面目的變化,以及灌夫使酒罵座此一引爆點。故事中三人皆不得其死,灌夫族滅,竇嬰棄市,田蚡則「專呼服謝罪」,鬼魂纏身驚恐致死。透過對竇嬰、田蚡與灌夫三人臺面下斂拔弩張的關係,一直到田蚡喜事,衝突演烈,竇嬰為救灌夫而與田蚡正面撕裂、士人的攀附權貴,以及相互爭鬥的描寫,展現漢初宮廷中的矛盾與當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畸形,暴露統治階級奸詐殘暴的醜陋本質。司馬遷曾親身經歷體驗過官場殘酷,所以將該文描寫得入木三分,同時也充分表現出他對政治現實的強烈批判。通過衝突的描寫:魏其設宴、灌夫罵座、東朝廷辯時,竇嬰田蚡的針鋒相對,其他士人的首鼠兩端,以及武帝對兩位外戚所引發這起事件的為難,藉角色與事件的衝突矛盾,將所有人物性格描摩得相當突出而且十分鮮明。

宋玉:竇嬰為救灌夫,替他辯護,反倒作實欺君之罪。為了自救,他只能搬出景帝遺詔,未料尚書調查詔書檔案,竟然沒有。究竟有沒有那份景帝遺詔,就情理而言應該是有的,竇嬰是外戚皇族,也曾是朝中大臣,肯定清楚偽詔是唯一死罪,最後為什麼會找不到存檔於宮中的另一份詔書呢?詔書一式兩份,竇嬰當事者既已執有一份,那麼另一份即便被盗總該有下落,既然找不到,只有兩個可能:第一,另一份密詔景帝未有存檔;第二,被田蚡事先發現,並且盗走銷毀。

磊瑄:若景帝未存另一份密詔,那麼竇嬰手中所執有的那一份,依《史記》記載是「家丞封」,也就是竇府管家所蓋印封存,非出於御制,是以並無加蓋玉璽。若是這樣,那麼竇嬰所持有的倒真成偽詔了[o29] 

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景帝對竇嬰評價並不高,何以會賜與一份「便宜論上」的遺詔呢?竇嬰雖是外戚勢力的一個代表,但無深仇大恨,景帝沒必要給了遺詔又故意不存檔,設局陷害。或許可大膽假設,賜遺詔只是看在竇太后的面子,且有了這份遺詔,或許可挑動田蚡與竇嬰之間自相殘殺,如此一來繼位皇帝就不用出手鏟除外戚勢力了。

遺詔一事,因查不到另一份密詔的下落,所以竇嬰明顯偽詔欺君,看似已浮上臺面的真相,卻極有可能並非事實真相。每一朝代都在重覆上演著這些政局鬥爭之事,只是由不同的人來演出,換作現今,一樣是相同的這些事情。我們所談的歷史,或許只是那些當事人想讓我們知道的部分。

 

S:22 景:現實場景_教室

時:夜  人:磊瑄

  上字幕;圖片39(五)綜論。〈魏其武安列傳〉、〈管晏列傳〉、〈袁盎晁錯列傳〉。

磊瑄:合讀以上三篇,將以1.知交2.朋友3.仕途4.知賢禮賢5.相位6.吳楚七國之亂,六點切入[o30] ,以做比較。

 

1.      知  交

(1)〈魏其武安侯列傳〉、〈管晏列傳〉各別敘述了竇嬰、灌夫;管仲、鮑叔之間的知己關係。這兩組人雖為知己,其出發點卻各有不同。
  (2)竇嬰失去權勢,僅灌夫對他未改原來初衷;灌夫閒居富有,卻失去權勢,僅竇嬰與他親厚。兩人援引借重,親如父子,只恨相知太晚。兩人雖引為知己,事實上卻各有目的,其交情本質並非毫無所求,如司馬遷〈魏其武安侯列傳〉所載:「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後棄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為名高。」兩人施予對方情義其實源自於對權勢的戀懷,與單純無所求的真情有別。亦即兩人的知交情誼實際上是夕照人生時的相互取暖,一種失勢時彼此依靠生存的需求。

(3)管仲與鮑叔之間則顯然不同,可說是真正無所求而真心付出的情誼,如〈管晏列傳〉所載:「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仲病危,齊桓公提出欲將相位傳與鮑叔一事。管仲堅決反對,認為鮑叔雖君子,為人近乎完美,但過於清白容不得一絲醜惡,不適合做丞相,便推薦隰朋。鮑叔不以為意,明白管仲對朋友沒有私心,是最懂他的人。

 

2.      朋  友

(1)知交一定是朋友;朋友卻不一定是知交,其關鍵在於「交情程度」。〈魏其武安侯列傳〉、〈袁盎晁錯列傳〉各寫到竇嬰、灌夫;絳侯周勃與袁盎兩對朋友。竇嬰與灌夫是朋友亦是知交,他們的結交是源自於失勢。周勃與袁盎的結交源自於救援。至於素有交情的竇嬰與袁盎,則是同一陣線與晁錯相抗衡。

(2)袁盎向文帝進諌有關皇帝對丞相的態度一事,周勃知情以後十分怨恨袁盎,袁盎也不向他謝罪。等絳侯被免除丞相之位,回到自己的封國,有人上書告發他謀反,於是絳侯被召進京,囚於獄中。皇族公侯不敢替他說話,只有袁盎證明絳侯無罪。絳侯得釋,袁盎出了不少力,於是與袁盎傾心結交。

(3)竇嬰與灌夫雖為朋友,但灌夫並不是一個益友,只是在竇嬰失勢時給他溫暖,所做之事大多是魯莽逞強的不智之舉,最後灌夫與竇嬰的下場皆不得其死。這裡要特別提到孟嘗君與馮驩之間的關係。如若竇嬰身邊的灌夫非不學無術之徒,而能像孟嘗君的賓客馮驩一樣,適時開導死生貴賤之道,人生結局可能就大不相同。

(4)《史記》〈孟嘗君列傳〉有載:「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後召而復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歎曰:『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餘人,先生所知也。客見文一日廢,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今先生得復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驩結轡下拜。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趣市朝者乎?明旦,側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願君遇客如故。』」

 

3.      仕  途

(1)〈魏其武安侯列傳〉、〈袁盎晁錯列傳〉各寫到竇嬰、田蚡;袁盎、晁錯。

(2)文帝時竇嬰得勢,之後逐漸失勢;田蚡顯赫取而代之。文帝時,袁盎深得信任,所言皆聽,至景帝時卻被降為庶人;晁錯反而權傾九卿不可一世。

(3)且,竇嬰與袁盎兩人素有交情,皆曾向景帝直諫帝位傳承一事:竇嬰挺身而出,陳述漢室天下父死子繼的祖制,不應傳位與梁王,打消景帝念頭。竇太后由此非常憎厭竇嬰,革除了他的門籍。袁盎亦因反對景帝立梁王劉武君,遭梁王所忌恨。兩組人在仕途際遇上非常相似。

(4)竇嬰為灌夫犯欺君之罪,被斬首、田蚡「專呼服謝罪」驚恐致死、袁盎為梁王所派剌客所殺,晁錯則因七國之亂被景帝腰斬,四人皆不得其死。

 

4.      知賢禮賢讓賢

(1)〈魏其武安侯列傳〉、〈管晏列傳〉分別寫到田蚡讓相位與竇嬰,鮑叔薦管仲為相,以及晏子與石父、禦者、禦妻之間的事件。

(2)建元元年,丞相衛綰因病免職,武帝要安排丞相與太尉之職,籍福建議田蚡讓相位給竇嬰,目的不是讓賢,而是要搏得讓賢的好名聲於是武帝乃以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

(3)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桓公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因而被囚。鮑叔知管仲才能智謀,於是向桓公推薦管仲為相。管仲被任用以後,桓公憑藉管仲而稱霸。

  (4)晏子將被囚禁中的石父救出,一直到瞭解石父希望被「以禮相待」的想法,於是請他入屋奉為貴賓。

(5)對於一個洋洋得意卻卑微的車夫,與其妻之間的對話,能夠知錯改過,改變原先的態度,因此晏子便推薦車夫做了大夫。這幾起事件,藉由小人物的描寫,更加突顯襯托晏子知賢禮賢的心理變化與謙卑態度。

  (6)田蚡與鮑叔、晏子,雖說都有讓賢禮賢之舉,但田蚡明顯與另兩人是不同格局,不若另兩人高尚。

 

5.      相  位

(1)〈魏其武安侯列傳〉、〈管晏列傳〉寫到竇嬰、田蚡、管仲與晏子,四人皆曾為相,不同的是,竇嬰與田蚡是外戚身份,而管仲與晏子則因才華與賢能而被任用為諸侯國的丞相(補充說明:七國之亂以後諸侯國丞相改稱為「相」,不得復治其國)

(2)由外戚為相的問題,延伸到外戚干政,漢朝自立國以來,從呂后、竇太后直到王太后,一直存有外戚干政的問題。有一廣泛流傳的傳說,指武帝即位以後,為免除「母后/外戚干政」後患,便在立太子之前,先賜死其生母,也就是「立子殺母」。武帝殺趙婕妤──鉤弋夫人,就是因欲立鉤弋之子為太子(即之後的昭帝劉弗陵),為得是要杜絕子少母壯,「恐女主顓恣亂國」這樣的事情發生。昭帝即位,由霍光輔政,政事一決於光,卻因而造成霍光獨攬大權,與很多大臣結怨。這些事件,在在曝露帝王政治,專政的缺點。

    (3)再看西漢的丞相,陳平、蕭何、周勃、周亞夫等人,皆為史上較有名之功臣。竇嬰因平定七國之亂,也算功臣。文帝時期,欲挑選功臣為相,但高祖時期的功臣多數衰老或故去,只有身為御史大夫的申屠嘉尚算年輕,再者御史大夫位同副丞相,所以便由他出任丞相一職(補充說明:西漢時期丞相位缺,多以「御史大夫」遞補,並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景帝時期亦曾任晁錯為御史大夫)。除此以外,其他丞相並非功臣,部分甚至並無大才。至於管仲與晏子,則在史上有著極佳評價。

      (4)西漢相位一覽。

 

西漢丞相(文帝/景帝/武帝)

1

曲逆獻侯

陳平

1

前179

漢文帝

2

絳武侯

周勃

1

前178前177

漢文帝

3

潁陰懿侯

灌嬰

1

前177前176

漢文帝

4

北平文侯

張蒼

14

前176前162

漢文帝

5

故安節侯

申屠嘉

7

前162前155

漢文帝
漢景帝

6

開封夷侯

陶青

5

前155前150

漢景帝

7

條侯

周亞夫

3

前150前147

漢景帝

8

桃哀侯

劉舍

4

前147前143

漢景帝

9

建陵哀侯

衛綰

3

前143前140

漢景帝
漢武帝

10

魏其侯

竇嬰

1

前140前139

漢武帝

11

柏至侯

許昌

4

前139前135

漢武帝

12

武安侯

田蚡

4

前135前131

漢武帝

 

6.      吳楚七國之亂

(1)〈魏其武安侯列傳〉、〈袁盎晁錯列傳〉兩篇,皆描述景帝三年所爆發的「七國之亂」。

(2)袁盎、竇嬰與晁錯三人的關係:袁盎與竇嬰友好,兩人與晁錯的關係並不好,尤其袁盎,與晁錯幾乎已到水火不容的程度。〈袁盎晁錯列傳〉有載:「盎素不好晁錯,晁錯所居坐,盎去;盎坐,錯亦去:兩人未嘗同堂語。

(3)吳王劉濞以「誅晁錯」為名(藉口)爆發七國之亂,景帝考察所有皇室與諸竇,找不到合適人選,所以就命竇嬰為大將軍以平亂。且危急之際接受竇嬰與袁盎的建議,誅殺晁錯想藉此平亂,但亂軍未退。竇嬰因平七國之亂,被景帝封魏其侯,但並沒有任用竇嬰為丞相(至武帝時期才被任為丞相),而是任用衛綰。由景帝對竇嬰與晁錯的態度,可見識到統治者的現實與殘忍。

(4)袁盎與竇嬰好儒家思想,受其影響較深。晁錯則受法家思想影響,要求依法行事,為此他不顧大臣反對,對法令多次更正修改;他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王勢力,手段過於激進,不僅置大臣反對於不顧,連父親勸說也拒絕。〈袁盎晁錯列傳〉有載: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及吾身。』死十余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為名。及竇嬰、袁盎進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文中主要寫晁錯的「峭直刻深」,不近人情,正由於他此種性格,才讓七國之亂劉濞有機會拿他當藉口,最終也導致他被景帝以想滿足劉濞清君側為由,腰斬於東市。

  上字幕;圖片40(六)「問題與討論」 (恕刪)

  上字幕;圖片41(七)參考引用資料、文獻。

1.    維基百科。

2.    中文百科在線。

3.    史記〈魏其武安候列傳47〉課文。

4.    中華古籍白話解析《史記譯注》。

5.    說史記_史記中的那些事兒,57章漢朝大案——〈魏其武安侯列傳〉

6.    教育部補助經典文獻史料研讀教學計劃:司馬遷《史記》研讀_〈魏其武安侯列傳〉導讀。

  上字幕;圖片42──謝謝大家。


 [o1]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後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

 [o2]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宗室諸竇毋如竇嬰賢,乃召嬰。嬰入見,固辭謝病不足任

 [o3]所賜金,陳之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財取為用,金無入家者。

 [o4]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為太子傅

 [o5]桃侯免相(15),竇太后數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豈以為臣有愛(16),不相魏其?

 [o6]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o7]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迎魯申公,欲設明堂,令列侯就國,除關,以禮為服制,以興太平

 [o8]武安侯雖不任職,以王太后故,親幸,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

 [o9]嘗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南鄉,自坐東鄉,以為漢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橈。

 [o10]魏其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將軍獨不失故

 [o11]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軍中壯士所善從者數十人。及出壁門,莫敢前。

 [o12]潁陰侯言之上,上以夫為中郎將。數月,坐法去。後家居長安,長安中諸公莫弗稱之

 [o13]數歲,坐法去官,家居長安。
灌夫為人剛直使酒
,不好面諛

 [o14]灌夫有服,過丞相。丞相從容曰:吾欲與仲孺過魏其侯,會仲孺有服。灌夫曰:將軍乃肯幸臨況魏其侯,夫安敢以服為解

 [o15]灌夫具語魏其侯如所謂武安侯。魏其與其夫人益市牛酒,夜灑掃,早帳具至旦。

 [o16]乃駕往,又徐行(19),灌夫愈益怒。

 [o17]丞相嘗使籍福請魏其城南田。魏其大望曰老僕雖棄,將軍雖貴,寧可以勢奪乎

 [o18]元光四年春,丞相言灌夫家在潁川,橫甚,民苦之。請案。

 [o19]夏,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魏其侯過灌夫,欲與俱。

 [o20]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皆得棄市罪。

 [o21]魏其銳身為救灌夫。夫人諫魏其曰:灌將軍得罪丞相,與太后家忤,寧可救邪?

 [o22]  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他事誣罪之

 [o23]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o24]於是上使禦史簿責魏其所言灌夫,頗不讎,欺謾。劾繫都司空。孝景時,魏其常受遺詔,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o25]魏其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幸得複召見。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

 [o26]五年十月,悉論灌夫及家屬。魏其良久乃聞,聞即恚,病痱,不食欲死。

 [o27]其春,武安侯病,專呼服謝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竟死。子恬嗣。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宮,不敬

 [o28]

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時決而名顯。魏其之舉以吳楚,武安之貴在日月之際。然魏其誠不知時變,灌夫無術而不遜,兩人相翼,乃成禍亂。

 [o29]

西漢疑案──竇嬰之死

1.      根據「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這九個字看,竇嬰手裡的遺詔並不具備那樣一個性質,意思是說景帝並沒有授權竇嬰可以做周勃。且根據景帝對竇嬰的一貫看法,也不大可能留下一份遺詔說:竇嬰你做周勃,看到出問題以後就把王太后廢掉。景帝對竇嬰的評價並不是很高。

2.      景帝給竇嬰一份密詔,忘了存檔。如景帝是讓他做周勃的,這麼重要的事怎麼會不存檔呢?那麼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景帝故意不存檔,給你一份密詔,又不存檔,只要你一拿出來就惹禍上身——但景帝對竇嬰無深仇大恨,沒必要設局陷害。

3.      哪怕只有遺詔上的九個字,王太后和田蚡也不會高興,會緊張,武帝可能一樣不高興——他們可能想把這份遺詔給毀掉。但毀詔並不容易,因宮廷裡的存檔應有兩份,就是既存件又存目。

 [o30]「綜論」與「問題與討論」,待另兩外組員將另兩篇文章做完報告,再進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ashyu&aid=25708695

 回應文章

小林
2015/07/13 13:04

親愛的磊瑄~

吃飽了嗎

颱風走了,天氣雖然熱但我很好~~謝謝喲

太感謝妳的熱情分享

我就是被妳的文章所吸引

接著又被妳的自信與堅強吸引

真的~~妳太棒了...

有空我一定會上來逛逛

一同加油打氣

珍重

徐磊瑄(selenashyu) 於 2015-07-13 17:23 回覆:
親愛的璱:安安。

謝謝妳,妳把我說得太好了,會不好意思捏。
其實啊,我也有軟弱的時候,只是會自己想辦法剛強起來。
人生,就是有很多風浪,別人沒辦法替自己承受,
只有自己自立自強了。我們一起加油共勉啦。

小林
2015/07/11 17:34

親愛的磊瑄~

謝謝妳讓我見識到劇本

真的是第一次見到劇本

要完成它真的很不容易(坦白說我是做不到的)

也很高興妳能將興趣與工作結合並且樂於其中

祝妳 永遠幸福 天天健康開心

徐磊瑄(selenashyu) 於 2015-07-12 15:09 回覆:
親愛滴璱:安安。

能夠分享,我很開心喔。
寫東西或創作方面,我真的很不吝分享。
甚至我覺得,私底下我也很愛請客跟朋友分享,
嗯,應該是說,就是很熱情啦。

劇本創作與小說創作很不同,一個重畫面;另一重視文字敘述,
彼此轉換時,很有挑戰性。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試著創作,
若覺得做不來呢,那就來看我的文啦。呵呵。

妳最近好嗎?天氣好熱,可又有颱風,
要小心照顧自己身體,不要中暑了喔。
午安。

淵靜 / 身體欠安離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11 13:31
難得有一篇格文讓我分三次才看完。編劇還真難呢!
徐磊瑄(selenashyu) 於 2015-07-11 16:25 回覆:
嗨,淵谷:午安。

真是辛苦你了,盯著電腦螢幕看文章,是比較辛苦的。
編劇工作有苦有甘,我是樂在其中的。
興趣(夢想)能與工作結合,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