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子紙/電子書 簡介
2009/09/04 13:30:40瀏覽458|回應0|推薦1

目前人們一般生活中所使用的閱讀介面可分為螢幕(LCD/LED/電漿)以及紙張這兩大類,但這兩種閱讀介面都存在這一些很基本且難以解決的問題。

螢幕主要的問題是,所有螢幕的設計都有背光源,因此不適合長時間的閱讀,而且螢幕無法克服視角的問題,最後,螢幕都需要長期供電,難以攜帶(即使是筆電,目前電池的蓄電力也還無法供應長時間的閱讀。)。

 

而紙張最大的問題就是環保問題,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紙張都是用完即丟,即使是像是書本這類被設計為長期保存的紙張,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被人們丟棄。紙張另一個問題是重量太重,學生們的書包重量早在多年前就受到社會的重視,但始終沒有減輕的方案。

 

而電子紙可說是介於LCD螢幕與一般的紙之間,擁有兩者的部份優點,並試圖取代部份的閱讀介面。

 

電子紙主要的技術是用兩片透明的、可彎曲的電極薄膜,中間包覆一層電子墨水,當上下電極通電時,墨水中的黑白正負極粒子便會顯現成文字,因此電子紙的運作方式比較像是印刷,每通一次電就改變一次畫面。

 

而且電子紙只需要電極的控制元件,不見得需要背版,沒有背光源(自身不發光),因此可以很薄、也可以彎曲,就像紙張一樣。

 

再者,電子紙只有在通電的那瞬間需要消耗電力,與持續發光的螢幕在電力消耗上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只要充電一次,就可以攜帶外出使用很多天。

 

因為有以上優點,目前已有多家廠商投入研發市場,無論是美國、日本、歐洲、大陸都有廠商陸續推出相關產品,包括電子海報、電子看板、電子標籤、時鐘、手機,以及最熱門的電子書。

電子書的熱賣是從亞馬遜公司(Amazon)推出的Kindle開始,該產品熱賣並引起電子紙熱潮的最重大原因是「提供整合服務」。亞馬遜公司本身是網路書籍通路商,亦自行開發了電子書硬體,然後與通訊業者合作,讓消費者在買了Kindle之後,可以無線上網至Amazon購買下載電子書籍。

 

除了書籍內容取得方便,電子書籍的價格也是吸引消費者的原因。在美國Kindle售價約350美元,一本實體書約20美元,而下載一本電子書籍約10美元,因此,只要買了35本書之後,購買電子書就會比購買實體書來得便宜了。

 

若要複製Kindle成功的模式,電子書必須要整合以下幾種業者,並由其一擔任整合者,整合各業者提供完整的服務。

 

l          閱讀平台業者:硬體技術製造者,目前台灣已有多加廠商投入,元太目前為電子紙的主要供應商,而友達及提投資的SiPix也全力投入技術研發。

l          電信業者:提供無線網路服務。

l          通路業者:提供電子書籍的販賣平台,如博客來。

l          內容提供者:提供電子書籍的內容,如各大出版商。

Kindle的例子而言,擔任整合者的是通路業者,但其缺點是封閉式的購買管道,缺乏多元性。而由SONY推出的電子書,則是由SONY擔任整合者,結合了內容業者、通路業者以及通信業者,在SONY的模式當中,雖然消費者的選擇較多元性,但使用上的便利性較低、消費者所需支付的金額較多。

 

雖然在台灣,電子書已受到各種業者的重視,像是中華電信已在手機中提供電子書下載服務,友達與元太科技十分投入閱讀器相關技術的研發,而UDN也試圖整合通路業者及內容提供者。讓電子書在台灣問市,現階段最需要的,就是有力的整合者出來將各家業者的服務結合,以完整配套的方式銷售,才有可能受到讀者的青睞。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old&aid=3287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