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3 19:04:11瀏覽2633|回應0|推薦0 | |
以下這篇聞香雜錄,於己頗有啟發,讀後發現原來中國古時生活對於香的用法也是這般巧趣多端,如今唯有從過往詩詞與片段典章裡尋些蛛絲馬跡。尋思著何能再多些這方面的概念以推廣此等馨香芬芳?古用今香...
正文: 宋明以來,在朝貢的基礎上,海外貿易極大地擴大, 各種香料通過海上之舟大量運入中國, 民間各種修合之香也頗為盛行, 香在人們生活中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香的使用也更為廣泛和多樣化,極大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不過縱觀中國古代生活中的用香,大體有這麼幾個方面: 薰燃之香:中國古代的達官貴人很早 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過薰燃香料來驅逐異味。 石崇家的廁所因為焚香曾經聲名顯著,成為一時笑談。在石崇以前薰香多出現于宮中。那時香大多產于西域諸國, 西域離中原路途遙遠,同時中原的海外貿易還沒有發展起來,宮中僅有的香料都是通過西域諸國的朝貢得來的, 薰香也最早成為宮中的習俗,大多用來薰炙衣被。 《後漢書·鐘離意傳》記載,''蔡質《漢官儀》曰: 尚書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縑白綾被,或錦被,晝夜更宿,帷帳畫, 通中枕,臥旃蓐,冬夏隨時改易。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尚書郎伯使一人, 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者。伯使從至止車門還,女侍史絜被服, 執香爐燒熏,從入台中,給使護衣服也。''可見當時用香熏烤衣被是宮中的定制, 並且有專門用來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樓,有古宮詞寫到''西風太液月如鉤,不住添香摺翠裘。燒盡兩行紅 蠟燭,一宵人在曝衣樓''。當時薰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薰爐和薰籠。在河北滿城中靖王劉勝墓中,發掘的'' 銅薰爐''和''提籠''就是用來薰衣的器具; 湖南長沙的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文物中, 也有為了薰香衣而特製的薰籠。漢代更有博山香爐響譽於世。 唐代薰籠更為盛行,覆蓋於火爐上供薰香、烘物或取暖。《 東宮舊事》記載''太子納妃,有漆畫薰籠二,大被薰籠三, 衣薰籠三''。反映此時宮中生活的宮體詞也有很多都提到這種用來薰香的薰籠,如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唐王昌齡《 長信秋詞》), ''紅顏未老思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宮詞》),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熏籠'' (李煜《謝新恩》),''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溫庭筠《清平樂》)。就考古而言,在西安法門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銀製品的熏籠。雕金鏤銀,精雕 細鏤,非常精緻,都是皇家用品。 除了大量的熏籠,還有各種動物形狀的熏爐,用來取暖, 特別是唐以後使用的比較廣泛。宋代一些官宦士大夫家比較流行的是鴨形和獅形的銅熏爐,稱為'' 香 鴨''和''金猊''。和凝作的《何滿子》中有'' 卻愛熏香小鴨,羨他常在屏帷'',周邦彥寫的《青門飲》中有'' 星斗橫幽館,夜無眠,燈花空老。霧濃香鴨,冰凝淚燭,霜天難曉'',賀鑄的《薄幸》詞裡也有'' 向睡鴨爐邊,翔鴛進屏裡,羞把香羅暗解'',此處的「香鴨」「睡鴨」都是用來熏香取暖的器具。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自己的生活時也多次提到熏香的器具,如在《 鳳凰臺上 憶吹簫》裡寫下''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在《醉花陰》裡寫下''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不惟李清照,還有周紫芝的詞《鷓鴣 天》裡有''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徐伸的《二郎神》中''漫試著春衫,還思纖手,熏徹金猊燼冷'', 詞中的''金猊''、''金獸''都是這種用來熏香的器具,詞中所寫的閨闈繡闥或廳堂書房,圍爐熏香, 剪燈夜話則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滿情致的生活場面的具體反映。 一般來說,相對於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為普遍,原因一正如周邦彥《滿庭芳》裡所說''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二就是南方多瘴癘,用熏香驅邪辟穢去 疾的觀念非常普遍,正如明代屠隆在《考盤餘事·香箋》 裡論香說的''倉山極目,未殘爐熱,香霧隱隱, 繞簾又可祛邪辟穢,隨其所適,無施不可。''《顏氏香 史》中也說到''不徒為熏潔也,五臟惟脾喜香,以養鼻通神, 觀而去尤疾焉'';還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則蚊蟲易於繁殖,熏香是驅除蚊蟲的好辦法。 懸佩之香:古代很早就有佩帶香的風俗,《爾雅·釋器》'' 婦人之禕,謂之 縭。''郭璞注:即今之香纓也。''《說文·巾部》''帷, 囊也''段玉裁注:''凡囊曰帷。''《廣韻·平支》:''縭,婦人香纓,古者香纓以五彩絲為 之,女子許嫁後系諸身,雲有系屬。''這種風俗是後世女子系香囊的淵源。古詩中有''香囊懸肘後''的句子,大概是佩帶香囊的最早反映。魏晉之時,佩帶香 囊更成為雅好風流的一種表現,東晉謝玄就特別喜歡佩紫羅香囊, 謝安怕其玩物喪志,但又不想傷害他,就用嬉戲的方法贏得了香囊, 燒了,成為了歷史上的一端佳 話。後世香囊則成為男女常佩的飾物,秦觀《滿庭芳》裡有''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的句子就是明證。 不僅僅身體佩帶香囊,香還被用來散撒或懸掛於帳子之內, 據載後主李煜宮中有主香宮女,持百合香、粉屑各處均散。洪芻在《 香譜》中則提到後主自製的''帳中香'',即''以丁香、沉香、 及檀香、麝香等各一兩,甲香三兩,皆細研成屑, 取鵝梨汁蒸幹焚之。'' 不惟帳中用香,宋代貴夫人的車裡也懸掛香囊,成為一時的風尚。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裡特別記下了當時的這種風尚'' 京師承平時,宋室戚裡歲時入禁中, 婦女上犢車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二車中又自持兩小香毬,馳過, 香煙如雲,數裡不絕,塵土皆香。'' 在宋詞中常有「油壁香車」「香車寶馬」這樣的詞, 大概就是指的這種懸掛香囊的犢車。如晏殊的''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李清照的''來相召,香車寶馬, 謝他酒朋詩侶''。 塗傅之香:此類香的種類很多。一種是傅身香粉, 一般是把香料搗碎,羅為末,以生絹袋盛之,浴罷傅身。 一種是用來傅面的和粉香。有調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 還有利汗紅粉香,調粉如肉色,塗身體香肌利汗。 一種是香身丸,據載是''把香料研成細末,煉蜜成劑,杵千下,丸如彈子大,噙化一丸,便覺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聞得香,又治遍身熾氣、惡氣及口齒氣。'' 還有一種拂手香,用阿膠化成糊,加入香末,放於木臼中, 搗三五百下,捏成餅子,穿一個孔,用彩線懸掛於胸前。 此外還有香發木犀香油,亦可為面脂,烏髮香油, 此油洗髮後用最妙。合香澤法,既可潤發,又可作唇脂。五代詞《 虞美人》''香檀細畫侵桃臉,羅裾輕輕斂 ''此處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種淺紅色的化妝品。韋莊《 江城子》''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 這兒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種香料調配而成的。在漢代還有 上奏言事口含雞舌香的風俗,為的是除去口氣。 唐代婦女的化妝品中,已經出現了補鬢油和潤面油,蜀地貢給宮中, 也用到了烏沉香、白腦香,宮中稱錦裡油,此後經宦官之手傳到民間,富人家大多稱之為西 蜀油。見諸詩詞的溫飛卿《菩薩蠻》中有''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另有《歸國遙》''粉心黃蕊花靨, 黛眉山兩點''此處的''蕊黃''和 ''黃蕊''都是指的此間流行的一種眉妝,是貴族女子用花蕊研製成的一種黃色香料,塗在額角,以增美觀, 叫做額黃。 印篆之香:一般的香粉,為了便於香粉燃點,合香粉末, 用模子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循序燃盡, 這種方式稱之為''香篆''。印香篆的模子稱為 ''香篆模'',多以木頭製成。《百川學海》''香譜'' 條中說:''鏤木之為範,香為篆文。'' 這是說香篆模子是用木頭雕成,香粉被壓印成有形有款的花 紋。據宋代洪芻的《香譜》載:''香篆,鏤木以為之,以範香塵。為篆文,燃于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徑者。'' 篆香又稱百刻香。它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 寺院常用其作為計時器來使用。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就曾制出過精巧的''屏風香漏'',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對應相應的刻度以計時。這種篆香,不僅是計時器,還是空氣清新劑和夏秋季的驅蚊劑,在民間流傳很廣。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