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消文28 達實性者,是殊勝慧學,是謂通達法無我性
2019/01/31 15:58:22瀏覽1588|回應0|推薦0
消文28 P25 L10 – P26 L9
親近知識軌理: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達實性者,是殊勝慧學,是謂通達法無我性,或以現證真實為主[註1]。此若無者,說由教理通達亦成。

通達真實性,是殊勝的慧學,指的是通達「法無我」,或是證得現前真實義為主(大乘的達實性,是已證得見道位的菩薩)。若是沒有上述證德,有說依教理通達人無我、法無我也可以。

如是雖能具足教證,若較學者或劣或等,猶非圓足,故須一種德增上者。《親友集》中作如是說:「諸人依劣當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勝者獲尊勝,故應親近勝自者。所有具最勝戒、近靜、慧尊,若親近是師,較尊勝尤勝。」如樸窮瓦云:「聞諸善士史傳之時,我是向上仰望於彼。」又如塔乙云:「我於惹珍諸耆宿所,而作目標。」是須一種目向上望增上德者。如是六法,是自所應獲得之德。

老師雖能具足教(教富)證(達實性)功德,但是如果功德劣於弟子,或與弟子相等,仍然不是圓滿具足的善知識,因此還必須具備功德超勝弟子才行。

《親友集》中這麼說:「人們依止比自己低劣的人將退失功德;依止跟自己不分上下的人,則會停滯不前;若依止超勝於自己的人,則能獲得勝妙的功德。所以應當依止比自己更超勝的師長。所有具足最殊勝「戒律、近靜(定)、智慧」且各方面都超勝於弟子的善知識,依止這樣的師長,將比上述尊勝的師長更為尊勝。」
樸窮瓦說過:「當聽到諸位勝妙士夫們的事蹟時,我一心仰望他們。」另外塔乙也說過:「我以惹珍寺(今名熱振寺)的諸位先哲作為欽仰的目標。」如上所述,功德超勝者,必須是令人景仰的對象。以上六種條件,是自身應該獲得的功德。

諸所餘者是攝他德。此亦如云:「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若除為他說無謬道攝受而外,無有以水洗罪等事。其中四法,善巧說者,謂於如何引導次第而得善巧,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其他四個條件是攝受接引他人(利他)的功德。如同典籍中所說:「諸佛世尊不是用水來洗除眾生的罪惡,不是用雙手拔除眾生的苦難,也不是將自己的內證功德轉移給他人,而是透過闡述法義真諦,令眾生修持而解脫。」除了開示毫無錯繆的正道來攝受他人之外,沒有用水洗淨罪惡等辦法。其中四個條件:善巧宣說,是指善巧於引導的次第,並且能將法義巧妙地傳遞到弟子心中。

悲愍者,謂宣說法等起清淨,不顧利養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說,是須猶如博朵瓦告慬哦瓦云:「黎摩子,任說幾許法,我未曾受讚一善哉,以無眾生非苦惱故。」

悲憫,是指宣說正法的動機是清淨的,並非顧惜財利恭敬等,是以慈悲心為動機而說法。必須像是博朵瓦對慬哦瓦說:「黎摩子,無論宣講多少法義,我從來不曾為了自利,乃至接受一個善哉的讚美,因為想到眾生沒有一個不是深受苦惱的緣故。

具精勤者,謂於利他勇悍剛決。
具足精進,是指利他時勇猛強悍且剛強不退。
遠離厭患者,數數宣說而無疲倦,謂能堪忍宣說苦勞。
斷絕厭煩,是指一再地宣說法義也不會覺得疲倦,就是能夠忍耐說法時的辛勞。

註1:真實為主,部份中文版《廣論》譯為「真實為正」,然考藏文應作「主」為宜。
(請參考《四家合註》第一冊,260頁。註釋7。)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244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