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初僧人〈蘇曼殊〉
2025/01/14 23:58:37瀏覽564|回應5|推薦40

名聞遐邇的日本櫻花祭,讓人聯想起,能詩善畫的民初僧人〈蘇曼殊〉。

〈蘇曼殊〉,中國清末民初詩人、作家、畫家、翻譯家。

因常作漢傳佛教出家人形象,也被稱為詩僧,爲「民國三大詩僧」之一。

光緒十年,生於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

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

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

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

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踏破櫻花第幾橋。 ( 本事詩 )

~~~~~~~~~~~~~~~~~~~~~~~~~~~~~~~~~~~~~~

在這片迷濛細雨中,詩人聽著尺八簫的春雨曲,

竟引出無盡的鄉思,同時也掛念著,當時國內的民主思潮。

「芒鞋破缽無人識」,暗含詩人的淒楚身世。異國血緣讓他飽受歧見,

從此中、日兩國奔走,出家與還俗,時相交錯。

「踏破櫻花第幾橋」,說出了生命的傷感和人生似夢的喟嘆。

日本的櫻花,絢麗而短暫。詩人在漫天的櫻花飄灑中孤獨前行,

如斷鴻飄零,不知歸往何處。蘇曼殊以一種夢幻般的詩境,

表達了他於鄉愁的惆悵和對生命的理解。

也體現了~「浪漫情僧」和「雲遊詩僧」的形象。

可惜,這位才情橫溢、浪漫奇幻、集亢奮與憂鬱於一身的青年俊秀,

只在人間度過了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中辭世。

他以絢爛的生命,澆灌出中國近現代文壇的一朵奇葩。

(▲ 內文參酌網路)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llyamen&aid=181666706

 回應文章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5/01/16 16:34

之前留言對於視頻主持人把「缽/钵」念成第三聲不以為然,想想大概沒人會在意,顯得我吹毛求疵了,所以在格主回覆前就自刪了。未料格主竟看見了,還特來通知回覆,認真做學問,很敬佩。

我對格律研究不深,受教之餘,也有些淺見僅供參考。

唐詩格律其實並非今人所認為的那般嚴謹,是經過長期的約定俗成之演變。方言間的轉換,更是變化多端。詩仙李白就常出律。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這首看似七絕,卻無律可循,被歸類於「古體詩」。

民初蘇曼殊的這首本事詩的後兩句「還卿一鉢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是挪用了唐朝張籍的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您列出其詩「該有的」平仄,認為把缽念成仄音才符合音律。我覺得他的這首詩本來就已出律,對仗並不工整,實在沒必要特別再去把一個只有唯一讀音的字,硬拗成仄音去配合。古詩詞拗音的例子不是沒有,但不多,因為找到合律的字,對詩人來說並不難。

讀詩從來只看意境的我,覺得「還缽此字以一聲,莫依平仄來破音」,比較重要。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5-01-16 23:58 回覆:


古詩詞拗音的例子不是沒有,但不多,因為找到合律的字,對詩人來說
並不難。讀詩從來只看意境的我,覺得「還缽此字以一聲,莫依平仄來破音」
比較重要。

~~~~~~~~~~~~~~~~~~~~~~~~~~~~~~~

妳這段話,我深表認同。確實不需要依平仄來破音!

我給妳的釋疑,其實也只是自己的揣測,並非真正答案。

我的想法是:主持人不可能對【缽】字的正確讀音,不了解。

她會讀成第三聲(仄聲),可能有請教過教授或專精古詩詞的學者。

而我想破頭,大概就是格律這原因,否則,想不出其他理由了。



妳說,作者可以找其他字替代。或許當時已出家,缽字會是首選!

呵呵 ~ 我們也無法真正了解,為何〈蘇曼殊〉非選【缽】不可,

而視頻主持人,非唸三聲不可!

我贊成妳說的【讀詩從來只看意境】,不要被格律綁死。

因此,我若心血來潮,想寫近體詩,都會在PO文備註:

【不講標準格律,只押尾韻,求通順。】

感謝妳用心回應與分享寶貴的意見,獲益匪淺!


sallych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釋疑
2025/01/16 14:57


有格友問起,蘇曼殊的〈本事詩其一〉

【還卿一缽無情淚】

缽 字 應讀ㄅㄛ一聲,為何讀三聲?

我想,可能與七絕詩的平仄有關。

~~~~~~~~~~~~~~~~~~~

唐代的近體詩,格律很嚴明。

五絕、七絕、五律、七律,都有平仄規定。

蘇曼殊的〈本事詩其一〉是七絕,而且是【仄起式】。

平起式或仄起式的平仄規定,不相同!

要如何知道是【平起式】或【仄起式】?

依據【第一句的第二個字,是平聲或仄聲】。


蘇曼殊的〈本事詩其一〉原詩如下:

【烏捨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卿一鉢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它該有的平仄要求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果按照規定,第三句詩的第四個字,必須是仄聲。

缽 字 應讀ㄅㄛ一聲(平聲),為何讀三聲(仄聲)?

仄聲的聲調是:(三聲、四聲、入聲)。

為求整首詩【音韻和諧】,就只能讀三聲ㄅㄛˇ。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5/01/15 11:40
我還蠻喜歡他的詩呢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5-01-15 14:42 回覆:


蘇曼殊 留下的一百多首詩,以【七絕】最多。

除PO文這首外,其餘也都屬【真情至性】之作。


1.〔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2.〔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

蹈海魯連不帝秦,茫茫煙水著浮身。

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鮭綃贈故人。


3.〔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

海天龍戰血玄黃,披髮長歌覽大荒。

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4.〔淀江道中口佔〕

孤村隱隱起微煙,處處秧歌競插田。

羸馬未須愁遠道,桃花紅欲上吟鞭。

~~~~~~~~~~~~~~~~~~~~~~~~~

可以感覺他的敏銳性格、多愁善感,又有些狂狷、豪氣。

情感很濃厚、奔放、純真,卻又帶點無奈、悲憤和抑鬱。

無論如何,他算是才氣縱橫的民初文僧,書畫也頗出色!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5-01-15 14:43 回覆:
本事詩1.

烏舍淩波肌似雪,親持紅葉屬題詩。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本事詩2.

相憐病骨輕於蝶,夢入羅浮萬里雲。

贈爾多情詩一卷,他年重拾石榴裙。


本事詩3.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

我本負人今巳矣,任他人作樂中箏。

~~~~~~~~~~~~~~~~~~~~~

蘇曼殊的【本事詩】有十首代表作,

偏於抒發【性靈】部分,意蘊深邃。


盹龜雞~ 五月25 漢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5/01/15 07:17

1884年出是 蘇曼殊的35飄零 , 蘇曼殊 是為西湖北孫文送金千文 併發葬於此。

好不幸的悲嘆啊 。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5-01-15 14:14 回覆:


孫中山和黃興,都很欣賞蘇曼殊的率真性格和革命熱情。

孫中山曾說:「太虛近偽,曼殊率真。」

某次,蘇曼殊為章士釗寫了一篇雜文《嗚呼廣東人》,大罵那些數典忘祖、
認賊作父的洋奴買辦之流,諷刺廣東人只知道吃喝玩樂,
不知國事艱難,結果導致報刊被迫停刊。

停刊后,蘇曼殊便到香港投靠興中會負責人之一的陳少白。

1904年春,蘇曼殊聽說保皇黨猖獗,康有為把海外募款中飽私囊,
便跑去跟陳少白借槍,決心暗殺康有為。 因陳少白極力勸阻,才沒有實行。

後來因為和陳少白發生誤會而遭到冷遇,蘇曼殊感到自己不能有所作為,
便選擇了再次出家。



蘇曼殊愛吃糖。對於他這樣作死般的貪吃,陳獨秀有自己的理解:

「他眼見舉世污濁,厭世的心腸很熱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
於是便亂吃亂喝起來,以求速死。 在許多舊朋友中間,
像曼殊這樣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

1918年春,蘇曼殊病卒於上海廣慈醫院。

據傳說,住院期間醫生對他的飲食嚴加控制,不准吃糖,可他卻逃出醫院,
去街上大吃八寶飯、年糕、栗子和霜淇淋,致腸胃病加劇而死。
死後,在他的床底下、枕頭旁都翻找出不少糖紙。

蘇曼殊病逝的時候,年僅三十四歲。 如此一位集才、情、膽識於一身的人,
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獨一生。

紅塵俗事眼前過,臨終時,他只留下了一句遺言:

【但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徒留後世人無盡感慨。

內容轉載自〈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c852d1983c5954a2e4160681&fromModule=lemma_middle-info


sallych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平相關
2025/01/15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