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哥哥之後,接觸了一些育兒網站。
很多媽咪因為種種理由,開始自組所謂的自學班,自學班的課程也五花八門。
老妹笑我:「你也可以開課啊?」
因為,算起我們家現在有四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彤彤和哥哥一組、輔輔和寶弟一組...)
加上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我笑笑...
「是啊!我要開生活課!」
生活課要教些什麼呢?當然是「生活」啊!
我不怕孩子們不會唸書、不愛唸書...
就怕孩子們像他們的爺爺、爸比一樣...不會「生活」...
不要以為生活很簡單!
生活中有很多必須要學的「技能」和「眉角」...
如果,一輩子都不曾有人有意識的教導或以身作則...
自己也不曾自我要求...
那麼,可能一輩子都學不會「生活」!
所以,如果我也要趕流行,組自學班的話...
開的課...絕對是「生活課」!
家事導師
|
做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孩子常常希望妳能陪著他一起做家事,而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一種希望,希望她們也能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星期天的早餐之後,我加入了孩子們的清潔工作。和孩子們一起料理家事的時候,時光彷彿倒流回自己的童年,母親帶領著小小的我,學習家事的技巧、領略工作當中的樂趣和工作之後的成就感。
我的家事學習開始得很早,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母親已經把一整個家的清理工作交給了我。我的父母很勤奮、工作很忙,因此我一心一意想為父母分憂解勞,希望他們結束一天工作回家的時候,一切家事都已經做完,而且做得很完美。我是家裡四個孩子當中最小的一個,因為父親是家鄉的中學校長,父母親不希望我們一直被特殊對待,所以一上中學,就一個個把我們送到台北去讀住宿學校。我上四年級的時候,長我三歲的小哥哥也離家了,我因此感到非常寂寞。放了學總會想起哥哥姐姐,先獨自傷心地哭上一回,然後坐在房間裡開始想,我該怎麼動手把家裡打掃一遍。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感謝自己有機會接受這樣的生活訓練。當時,我們的家是一棟近百坪的日式庭園房子,我必須非常有組織力,才能在時間內把許多事做好,因此我是從生活裡學會「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母親雖不曾要求我把家裡打點到什麼程度,但由於我很仰慕她的生活品味,因此她不需要要求我,我也會要求自己。小小的我模擬著媽媽平常安排家事的方法,學習管理自己身邊的大小事。媽媽只要一有空就教我做很多事,烹飪的、縫紉的、清潔的,她也為我讀日文雜誌,在那些美麗的照片裡學習不同的生活。
我印象很深刻,雜誌裡有一個國際牌的家電廣告,畫面上是一個好可愛的四、五歲小女孩,她跪坐在榻榻米上燙著一條小手帕,旁邊只有一句話,翻譯起來的意思是──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我的母親一直是這句話不餘遺力的實踐者,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持續地努力,追隨在這個責任信念之後。
想想今天早上我和孩子們做了些什麼?我們研究床罩怎麼鋪會更好看;我們洗碗的時候察看了許多清潔的小細節;我們還一起聽了一點音樂。這些事我們都不是第一次做,但做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因為孩子時時會使妳失望,她們有時很不愛做家事、有時無法自動自發,如果我們只用耐心去帶領,那太消極也不夠有趣。孩子常常希望妳能陪著他一起做,而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一種希望,希望她們也能從中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
將來有一天,當媽媽不再陪伴的時候,她們和生活也能產生這麼愉快、這麼單純的互動。我與母親一起做家事的習慣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過,只是現在我們變成互相欣賞的「家事朋友」,不論武藝的高低,但論學習的心得。
這樣的親子關係真切而美好,是許多專家的建議也無法幫忙建立的。如今,我的家事導師雖然年已七十卻寶刀未老,一道「咖哩螃蟹」讓她一線連起美國的大姐、曼谷的我和台灣的她。「每個人都要做做看、好吃極了!」媽媽在電話中這樣叮囑我們,當然是要做的。因為有這麼一個家事導師時時在督促我們,讓我更想帶領孩子去領略「動手做去」的美好。把衣服摺得整整齊齊很快樂、把餐桌佈置得漂漂亮亮也很快樂;把混亂化為平整很快樂、照顧別人更快樂。身邊的快樂這麼多、這麼實在,我要她們一樣一樣都懂得。 |
※文章來源:《在愛裡相遇》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