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基隆的守護者 ~ 槓子寮砲台、二沙灣砲台
2021/04/05 15:24:41瀏覽1297|回應0|推薦25
在我澳門的童年記憶中,有一塊砲台拼圖,只要是海岬或制高點就設置了砲台:大砲台、東望洋山砲台、望廈砲台、媽閣砲台、嘉思欄砲台…,以前彷彿不管走在那裡,途中都會經過砲台,心中充滿了疑問和好奇:「澳門怎麼有這麼多砲台?」這些清朝砲台早已全部退役,靜靜的座落在澳門每個角落,望著城市建設起來,然後一一被拆除了,只剩下幾尊大砲在一些遺蹟公園被保留了下來;雖然回到許多地方已經再也找不到砲台的痕跡,但是這群砲台依舊在腦海中載浮載沉,守護我的澳門印象。
長大後對澳門的歷史有一點了解,終於知道澳門為什麼有這麼多砲台。砲台與澳門的關係,要從葡萄牙人說起:葡萄牙人在明朝向中國官員行賄,一開始租下澳門,而後取得了澳門,因為澳門對葡萄牙人來說是一個重要東方貿易港口,連接歐亞貿易的商埠。澳門開埠時,根本就還沒有香港,因為海權時代是由西葡荷等國家先行,而英國後來才跟上。清朝期間,葡萄牙人正式殖民統治澳門,直到1999年才將澳門歸還中國。
在這四百年間,為了防禦海盜和敵國侵擾,影響他們在澳門的統治地位,從明朝開始,便在澳門各個制高點或海岸地區設置了很多砲台。砲台上各種火砲口徑不一,射程不同,大砲數量有多有少,規模有大有小。其中有一些規模較大的砲台,除了裝設大砲外,還設有兵營、崗哨、軍火庫等軍事設施。
來到基隆旅遊,發現基隆很多地方跟澳門很像,其中一個複製之處就是砲台。砲台的密度雖然不如澳門高,但是砲台的面積和規模比澳門還大,而且所有砲台都設置在海岸各個制高點,面向海洋交織一片火網。
◎槓子寮砲台
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東北方山丘上,所以需要爬過一段陡峭的坡道才能來到,這裡的遊客不多,清幽寧靜,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這座砲台始建於清朝,清廷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繼續在此經營軍事重地,派兵鎮守。在這裡走一圈才發現,槓子寮砲台的面積比想像中還大,雖已荒廢多年,但是留下來的建築遺跡,卻保存得很完整,營舍、崗哨、指揮所、交誼廳、碉堡、彈藥庫、砲盤區等遺跡一一呈現,可以窺見昔日營區面貌。

這裡林木蓊鬱,樹木生命力強韌,多年來,樹根已穿過地面、磚瓦,裸露於土面之上,或攀緣在牆壁或岩石上。

我們繼續沿著石階步道而上,爬到山丘最高處,從這裡可以看到基隆嶼及八斗子漁港,如果是傍晚時分來到這裡,應該可以欣賞到夕陽美景。

◎二沙灣砲台
二沙灣砲台座落於基隆東岸港口附近的二沙灣山上,依山傍勢而建,又稱為海門天險。清朝道光年間(1840年)爆發鴉片戰爭,清廷為了防禦英軍,興建了這座二沙灣砲台;後來又爆發中法戰爭(1884年),清廷派劉銘傳來台鞏固基隆海防,在二沙灣山上重建二沙灣砲台,這座砲台採傳統中國城門築法,砲台牆身以石頭堆砌而成,而且引進西式大砲。這裡的大砲並未被拆除,繼續靜靜的站在自己的崗位上,黑洞洞的砲口威武地指向基隆港遠處,嚴陣以待,維護基隆港灣的平靜。

這座砲台所留下來的建築遺跡保存相當完整,還可以看到城門、營舍牆基、大階梯、砲座、子牆及彈藥庫等遺跡。來到這裡,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征服感,這裡的視野極佳,可以俯瞰基隆港、燈塔、市景,體會「海門天險」可攻可守的氣勢。

基隆的砲台在經歷了改朝換代和一場場戰事,百年來數度易主,但是唯一不變的是其地方守護者的角色,他們都用自己的身體,守護著人們的安全。
旅遊資訊
槓子寮砲台
地址:基隆市信義區教忠街141巷
開車:下中山高基隆交流道→中正高架道路→走中正路、正豐街、祥豐街右轉立德街即可到達。
公車:搭104、205基市公車於二信中學下車,前行1公里慈善寺左轉即可到達。
註:沿左邊山坡上行時遇岔路勿轉,砲台附近無停車場,至石子路時,不要將汽車開進去,因前段路路小不易會車,步行至營區約10分鐘。
開放時間:09:00AM~17:00PM
二砂灣砲台(海門天險)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
開車:下中山高基隆交流道→大業隧道→中正路→信二路→壽山路→中正公園→海門天險。
公車:基隆市公車總站搭往和平島的101、205號公車或搭往海洋大學之102號市公車,於東海路下車,依標示步行10分鐘即抵。
開放時間:09:00AM~17:00PM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rinaleong&aid=1598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