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8 12:21:28瀏覽2350|回應1|推薦1 | |
很好的一篇文章喔! 把創業者心路歷程寫的很清楚....創業者個人和團隊都很努力,抓到對的時機,做對的事.天助自助者,機運就被自己創造出來...我頗喜歡~~ 特別是那段 - 而對人的經營又比對事的經營來得重要,任何一個組織都是靠人完成,所以與人的相處、經營人的用心 , 是我付出最多心力的地方。 【撰文 / 寶島光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蔡國彬】父母在我小時後就開始從事鞋子的零售業,儘管忙碌,母親還是會找出時間關心我們的學業。家裡很忙、沒有人管我們這群小孩,所以我們從小就知道兄弟要互相照顧。過去民眾想要買鞋子的話,一定是過年的時候,所以在過年時,我們會為了學費,在家裏幫忙,因此從來沒一起吃過年夜飯,印象中,從一放寒假就要一直忙到初九。身為生意人,租金和營收都是壓力,我們從小就知道要犧牲遊戲的時間,分工合作、也讓我們兄弟懂得做生意的基本知識,年紀大的就負責收錢、年紀小的就幫客人裝袋,接下來就進行「市場調查」,偷偷跑去其他同業的店裡調查、探聽,其實這整個過程就培養出我們兄弟濃厚、不可分割的革命與家族感情。一開始我們成立的金可集團源自於前副總統謝東閔所謂的「客廳即工廠」的號召,由於大哥對眼鏡業務的知識豐富,因此開始與人合夥,從事眼鏡架的生產、而我則負責規劃,三弟則北上開拓業務。那時候全台灣都在瘋大家樂,讓很多作業員無心工作,所以兄弟們同心協力、以身作則來讓員工心服,在一片混亂的年代卻擁有穩定的供貨量,也贏得業界的信賴,但隨著業務量大增,台灣開始有一地難求、人工難覓的困境。到大陸考察後,打算到大陸設廠。那時候是想作中國的內需市場,所以不把工廠設在沿海,而當時所做的決定,讓許多人都覺得是個錯誤,直到現在才知道這個決定是對的。當時的時空背景,就是台商一股腦地向大陸前進,但卻有很多不確定感,所以一去就把硬體設備搞的很大,但我們走務實路線,一開始抱持著「嘗試」的心態,因為萬一沒有成功,最起碼也只是小損失罷了,不會影響在台灣的母工廠;時空飛逝,我們一步一腳印,二年後業績開始穩健。 在大陸的成功經驗,讓我有信心跨足寶島眼鏡。這算是個因緣際會,寶島企業體系因為投資策略失誤,引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財務危機,創辦股東為了財務解套,到處尋求資金。但這鉅額的財務坑洞看不見前景,大哥就是重感情的人,那時寶島跟金可的關係算很好,因為一個是通路、一個是供應商的角色,所以金可集團作的好,也是因為寶島的支持,所以寶島有危機的時候,蔡家大哥蔡國洲就來「情義相挺」,接下這個當時業界都認為是燙山芋的招牌,開啟寶島眼鏡在蔡家的另一頁。過去我從來沒有碰觸過「通路」。在倉促與慌亂中,我一頭進入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因為幾乎是「空降部隊」,加上接手前的公司每個月業績都是嚴重衰退,讓我前三個月壓力非常大,花了二個月才整理出頭緒,一開始為了不影響士氣,先從小地方進行微調,接下來跟原本寶島的老臣、幕僚討論出一套危機處理對策,第三個月開始,就開始馬不停蹄地巡視全省分店,和每個幹部進行懇談、尋求支持以及改進的建議。通路這一行,只要一步踩錯就會很慘,因為有很多環節都要跟同業競爭。老店要新開、就要新觀念的注入,所以我最先改革的就是開會的文化。員工們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情緒,讓會議的過程衝突不斷。這是一種 其實由製造廠進入通路業,一開始絕對是血淋淋的戰爭。門市的通路經營,就是要給消費者方便,而不是只賣自己的產品來「享受自己的光環」,以為是排除別人來賺錢,但其實最後是自己被排除在外,所以重要的是不要怕別人賺錢,讓大家提供自有的資源,一起把餅做大,市場的多元競爭和商品開發是很重要的。此外,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對得起家族與企業員工,這也是我告誡自己的地方。但老公司就是怕「用膝蓋想就知道」,讓很多工作都流於慣性,就不會進步,所以我用很多的分析數字來研究,為公司引進數位化的系統,增進了店跟總部間的連結,客戶資料也是很重要的命脈,除了對客人的服務更好之外,也帶來更多的市場分析數據,讓公司有依據可以進行更好的調整和政策,「因為有數字、數字會說話。」寶島能遠遠高於其他同業的,就是公司長期信賴的口碑...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