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鶴焚琴_現在的國文教育
我教國中生數學..曾經對我的學生說
學習國文.是要欣賞它的意思.意境.與文學的美
現在國中的教法
就像是把一個美麗的女人殺掉.放在解剖台上.
東切西割..想要找出她的'美'在那裡?
我只能說.見鬼了.這樣的搞法.到底是誰發明的?
2008-10-23 23:57 |
也許,我們可以先從不在意他的國文成績開始做起」
教過楊喚的「夏夜」之後,孩子體會不到夏夜的美,只忙著記「排比」、「類疊」、「轉化」、「映襯」這些修辭法,教過「雅量」這一課之後,孩子也沒時間體會「雅量」到底是什麼?因為「雙聲」、「疊韻」,還有名詞、動詞的判斷考題已經蜂擁而出。上了「絕句選」,還沒有體會到李白的絕句之精妙美好,就被平仄、韻腳、對偶....等種種舊詩的規則弄得七葷八素。
其實這些內容在未來的課程都會一一出現,但是參考書和測驗卷都已經先考了,於是這些剛上國中的孩子,國文考不及格,變成家常便飯,一兩次下來,孩子再也提不起興趣讀國文,當然國文就更差了。
自從改成教科書的戰國時代,各版本進度都不同,這又造成老師和家長的焦慮,於是拼命的填鴨,結果只是讓孩子逃離國文這個科目更遠。
身為國中國文老師,我留意到這些亂象,但是只能在自己的教學的小範圍上努力。要讓孩子學好國文,教學和考試一定要有個順序和方法,循序漸進,循循善誘,讓孩子愛上國文,愛上文學,愛上寫作。文學會是孩子終身的心靈伴侶,在他們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她生命的高峰之際沈澱她。
也許,我們可以先從不在意他的國文成績開始做起,因為這些考題實在是太超過也太瑣碎,實在不具評鑑價值。鼓勵孩子閱讀和創作,無論寫日記或網誌都好。鼓勵他查字典或工具書,讓她培養自學能力,其實他會發展得很好的。
2008-10-12 23:43 |
回應: 桂花幾時開?幾時落?──再談國中考題
當偉文問自己:「該怎麼辦?」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是熱情的「荒野傳教士」,而只是一個焦慮的家長了。
其實大家都很焦慮,不是嗎?我的兒子今年高一,他國一的時候,所有科目中最爛的是國文,當時我也很抓狂,他就讀我任教的學校,媽媽就是國文老師,而他國文卻考得很糟,當時的我真的覺得很沒面子。但是逼他也沒用,當時他連課本上的註釋都不背,在班上的排名也是敬陪末座。不過即使他考全班最後一名,我也沒罵過他,只是心疼他,怕他被同學看不起。
不過後來我就發現我多慮了。他念的是國樂班,最拿手的樂器是揚琴。在班上他的國樂成績是數一數二的,他不但贏得同儕的尊敬,也免於被排擠的命運。
他雖然國文成績不好,但是他很喜歡看課外書,幾乎到手不釋卷的地步。他國二下的時候,因為他的作文常被老師讚賞,他開始在意國文成績,他變得很用功,也拼命的寫考題,自己訂定了複習的計畫,按部就班的把國中三年功課都複習完了。今年五月考完第一次基測,他的國文只錯一題,作文滿級。
我基本上不太管小孩的功課,我在家只扮演媽媽的角色,不當他的老師,他的功課都是自理的,偶爾他會問我幾題國文,不過次數並不多。
從不愛念國文的小孩,到熱愛國文的文藝青年,我看見我兒子的成長。回首來時路,我為他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給他空間,讓他成長」,我讓他充分發展他的興趣,──閱讀和音樂。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天性,家長真的不要太焦慮,自己要先穩住,以平常心來看待這些亂象,給孩子失敗的空間,一時的分數名次落後,並不代表永遠的落後。只不過是一次國文小考或段考罷了(以本校為例,國中至少有16次段考,6~10次的複習考加至少4次的模擬考),把心情放輕鬆,考完以後帶孩子去樹林裡散散步,看一場好電影,國中歲月並沒有那麼可怕。
2008-10-16 14:25 |
近來,中小學生國語文能力低落的問題被討論得沸沸揚揚,而所提到的教學時數減少、媒體錯誤引導、網路語言氾濫及課程多元的負作用等問題也確實存在。而我有較多的機會接觸許多國小教師、家長和安親班老師,卻都一致的認為教學內容(考試)偏向文法與修辭是扼殺學童閱讀樂趣的主因。
其實要說廣泛閱讀,在國小老師努力的推動之下,孩子的閱讀習慣已逐漸養成,但一升上國中,因為考試引導教學之故,孩子們的考試成績在修辭與文法上打了敗仗,於是大家只好放棄原已建立好的閱讀習慣,人手一本修辭學,鎮日埋首在“見樹不見林”的文法中。而有人覺得孩子國小、國中的學習落差這麼大,一定是國小沒教好,於是現在國小三年級的語文常識就出現修辭格,到了五年級更是人手一本“修辭學補充教材”。
也許問題是出在只問成績不問內容的家長身上,因為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還在看課外讀物,無不嚴厲制止,並督促孩子“用功讀書”。
… …
然而只要臺灣家長一窩蜂的心態不改,孩子還是得繼續苦讀,而會解修辭的題目卻不會應用於生活上的表情達意,又如何?
2008-11-06 22:18 |
有時候該檢討的,是整個社會(包含家長、包含老師、包含學校)的速成心態
我不覺得這樣的題目在為難小孩子。
距離讀國文的年代已經十幾年了,我還是每題都答對,更何況我並非中文系學生,而是理組的學生。
北聯省聯北五專的年代,考的比這種更噁心更變態的題目都有,甚至多半考的是這句詩句使用什麼修辭?這個字是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前面有一個網友說得對,這應該是比較類似自然科的東西,這樣的題目我覺得已經很靈活了,也沒有硬考孩子「轉品」(這個名詞我還得看上面大家的回文才知道咧)
可是中國古代文人寫詩寫詞寫曲,原本就與四時環境息息相關,春天桃花李花開、夏天蟬鳴唧唧、秋天萬物金黃穀物豐收、冬天寒冷有雪。很多的詩詞是很有畫面的,很有意像美感的。或許我們在臺灣沒有那麼明顯的四季變化,可是如果家長願意帶孩子走出外,或者是他們從小多多閱讀課外書,這些題目根本不需要硬背,而是常識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習慣把小孩關在房間裡面讀「春有百花冬有雪」、讀「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的爬下來了」。當他們腦袋沒有「畫面」,沒有「感覺」的時候,所有的文言文、白話文就淪落為一堆重點、解釋、名詞。
老實講,不能什麼都怪教改,都怪一綱一本、怪書商怪老師。如果當小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在玩OLG、看綜藝節目、花了很多時間被爸媽送去安親班寫功課、花了很多時間在學鋼琴學英文學書法學跳舞學畫畫...
他們怎麼會有時間好好的靜下去去看一本書?讀一首詩?出去看看大自然四時變化?去看看詩人文人到底寫了什麼?
有沒有辦法像我們當年那樣,放暑假沒事做,好好的看一本紅樓夢?或者是去鄉下親戚家抓魚抓蝦把西瓜放到河水裡面冰起來?這不就是「沉李浮瓜」嗎?那樣看到這個選項還會不知道是夏天嗎?
題目不令人髮指,我真的覺得他已經很活了。
有時候該檢討的,是整個社會(包含家長、包含老師、包含學校)的速成心態。
2008-10-16 19:38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剝奪了我們的孩子的快樂童年
其實所有的補習不都在這樣搞嗎?國小就開始補英文,補數學(提早教國中數學),國一先修就開始補理化,國三一畢業就開始補高一先修英數理化,這一切不都是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嗎?
教書十幾年,我最恨這句話,就是因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剝奪了我們的孩子的快樂童年,剝削少年十五二十的青春歲月。我們讓孩子提早去學一些以後都會學到的東西,揠苗助長的結果是浪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耗能耗碳(家長接送補習的孩子疲於奔命),但是我們到底成就了孩子什麼?聰明的孩子提早學會了課堂上的東西,結果上學和上課變成很無聊的事,因為沒有新鮮事。魯鈍的孩子聽再多次一樣的授課內容還是不會。
我們的教育問題跟余光中、張曉風等人都無關,真正的問題在於「空轉」,無謂的消耗時間、資源、人力、還有孩子的寶貴青春。
我完全贊同偉文提出來的質疑,這樣的考題到底有什麼意義?沒有程度、沒有難度,只有「為難學生的程度」罷了。
2008-10-17 05:03 |
我想說的是﹐這其實是M型化社會的必然結果。
我的父母都是國立大學教授﹐
這樣的考題我相信在我小時候不要說國一﹐
應該小學高年級就可以作﹐
因為我的父母從幼稚園就天天教我背唐詩﹐
拿圖片解釋給我聽這些意思意境﹐
而我們家的地下室是一個大書房﹐
有一整面牆是我的書﹐
從小就每個禮拜去書店挑書買書﹐
沒事就跟父母一起在書房讀書﹐
所以我真的並不覺得困難。
現在當官管教育的人﹐
我想很多都是很好的環境出身的﹐
他們可能真的很難想像有學生到國中還沒讀完唐詩三百首--
那不是小學老早就讀過幾百遍的嗎??
可是台灣有多少父母能像我的父母那樣陪孩子唸書買書??
我想他們不懂﹐就像我以前一樣~
2008-10-22 21:10 |
我想這些國中考題並不那麼罪大惡極,國文考題(不包含修辭的部份)題目出的其實還蠻靈活漂亮的,只是對國一的學生而言確實太難。對一貫被訓練成埋著頭讀死書的學生,更是困難。
像荷諾說的--「有時侯該檢討的是整個社會」,可是在無力對抗整個大環境時,只能學著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分數,給孩子讀「活書」、快樂學習的機會。也要相信考上名校不是孩子唯一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