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6 23:30:27瀏覽2657|回應7|推薦7 | |
「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無論是老人或年輕人,每一個人,只要你希望,都可以點起一盞暗房裡的燈。」 這是出自劇中 「街頭作家」這部電影,講述一名年輕的女教師古維爾,在長灘公立高中敎授英文,甫上任,便碰上一群令人頭痛的問題學生,他們來自各個種族──非裔美國人、柬埔寨人、拉丁美洲…美國號稱是文化的大熔爐,但這些族群們彼此仇視,劃清界線,在別人的地盤不小心說錯一個字,有可能被殺。這些學生們曾經數度進出感化院或監獄,目睹自己的親友死在槍口之下,隨時隨地,活在被殺的恐懼中,他們的生活就是戰場,並且以保護自己人而死為榮。這樣的觀念,深深地震撼了古維爾,面對這群學生,她決定用與眾不同的方式,逼迫他們敞開心扉,拋棄成見。 起初,學生們的反彈極大,尤其古維爾身為白種人,更加招致他們的敵意。在這個班級裡,才只有一名白人學生,簡直是四面楚歌。而因為一張充滿諷刺意味的插畫,古維爾與學生們開啟一場關於種族衝突、大屠殺與死亡的辯論,她問學生:「你以為死了就會受到尊敬嗎?不,死亡就是你在地底下腐爛,而其他人仍舊活著,你以為他們會記得你?根本就不會!」 其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她說:「有聽過大屠殺的人請舉手。」結果只有班上唯一的那一個白人學生舉了手。她再說:「曾經被槍指著的人舉手。」 除了那一名白人學生,所有人都舉起手。 古維爾為學生挖空心思,想提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她規定他們每天寫日記,帶他們讀小說,幾乎每一本都是與幫派、種族對立有關的,她自己籌錢帶學生去遠足、帶他們去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甚至,為他們請來了 最後,古維爾將他們的日記出成一本書,取名為The freedom writers’ diary,並且在1999年出版,那些學生們,有些順利讀完高中,進了大學,過著他們原來無法想像的生活,這些街頭作家,還可以以自己的經驗,去幫助更多的人…… 看完這部片,我真的很震撼,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每天提心吊膽的活著,過著痛苦、受人歧視的生活,面對人性最殘酷的一面。而社會總是一下子就給他們貼上標籤,種族與膚色就代表一個人的身分……這是生活在台灣的我難以想像的,我不禁慶幸著自己的幸運,我不曾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生活中最大的壓力是考試,比起太早踏入社會的他們,我已經幸福太多。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著正義,卻也存在著不公,沒人能向你保證,每件事都是公平的,事實上這世界的確不公平,但面對不公平,你要選擇忍氣吞聲,還是奮力一搏?外在的環境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想要「改變」的想法,以及責任感。失敗的時候,不要怪罪任何人,因為當你成功時,那是你自己的成就,不能以別人當做藉口。失敗與成功,都是自己的責任。 這部片的年代設定在1999年以前,所以片中描述的現象或許有改善,我衷心希望這些可怕的事情不要繼續發生,同樣身為學生,我明白教育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他們面對的青少年時期的掙扎,我也可以理解,但那個暴力與黑暗的世界,我真的無法想像。這部片,讓我看到一盞照亮暗房的燈,一個好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但希望與信心才能給你前進的力量,只要有心,「改變」並不難,不是嗎?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